第476章 高等教育

英國人希望以葡萄牙爲棋子,對東非進行試探,這一點合情合理,葡萄牙的殖民地面積不小,而且剛好在東非的左右兩側,所以東非和葡萄牙人存在不可避免的地緣矛盾,說東非對葡萄牙的兩塊殖民地沒有想法,沒有人會相信。

不過英國人能不能說動葡萄牙人來當這把刀,還真是一個問題,至少莫桑比克新總督萊福德對東非有一點畏懼。東非不知道英國人的謀劃,對於東非來說,除了和東非通過氣的比利時,周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可疑的存在。

……

1877年,索加市。

國王康斯坦丁親臨這座東非的科技之城,參加國立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和索加師範學校的開幕式。

國立農業專科學校是東非籌劃的第一所大學,除了農業是東非的主導產業之外,東非的農學家數量比其他科學家要多,很容易拼湊出來。

索加師範學校則屬於比較特殊的學校,他不屬於大學,但是又比東非中學高一級別,專門爲東非培養中小學教師,其教師來源也特殊,是東非在黑興根親王國自己培養的師範類型人才,不過勉強也能歸類到高等教育層次。

康斯坦丁:“安格羅斯先生,很高興你能爲東非的農業教育做出貢獻!”

“國王陛下,沒想到您會親臨現場,這真是讓我感到榮幸。”安格羅斯有些受寵若驚。

康斯坦丁笑呵呵的說道:“我們東非王國是一個尊重科學的國家,所以對科學研究者也是如此。”

安格羅斯是約翰·海因利希·馮·屠能的學生之一,約翰·海因利希·馮·屠能是德國出名的農學家,他是阿爾布雷希特·泰厄的學生,而阿爾布雷希特·泰厄是當(近)代農業經營學的奠基人,被譽爲近代農學創始者。

所以安格羅斯雖然不出名,但是專業性絕對是足夠的,因爲他的老師和師爺都是德國農學界最頂尖的人物。

1804年阿爾布雷希特·泰厄建立了普魯士的第一所農業學校,15年後的1819年這所學校被普魯士王國政府授予王立農業大學的稱號。

所以作爲阿爾布雷希特·泰厄的徒孫,安格羅斯在東非開創東非第一所農業大學也是合情合理的。

不過相比較普魯士的王立農業大學,東非的國立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名字上比較低調,大專麼!

不過這也符合恩斯特對東非大學的預期,大學專注於理論水平建設,而東非顯然還達不到那個層次,當前東非只能跟在歐美國家後面學習,不具備廣泛理論性創造的基礎。

而且恩斯特不認爲大專就應該比大學差勁,這是一個被前世某些國家污名化的詞語,就比如德國和蘇聯的高等專科學校實力非常強。

誠然專科的侷限性比綜合性大學要高一點,畢竟從名字是就能看出來它被限制在專業領域,東非的國立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就是如此,它不像前世遠東的大專那樣什麼學科都設立,只限於農業專業的學科的高等教育學校,未來也註定是東非農業教育領域的權威之一。

這就和黑興根軍事學院是一個道理,黑興根軍事學院實際上也是一所專科學校,只不過專業是軍事類型。

綜合性大學雖然很好,但是東非現在不應該想那些有的沒的,先把高等人才培養起來,纔有能力建設世界頂級的綜合性大學。“國立農業高等專科學校佔地三千多畝,教師職工兩百多人,當前藏書十六萬冊,共設計了農學,畜牧學,農藥學,植物病理學等十三個專業,本年度共招收學生七百多名。”

“這些學生是東非頂級的一批學生之一,或許他們的知識儲備能力和歐洲相比要差一些,但是學習能力絕對是最頂級的,都是萬里挑一的。”康斯坦丁說道。

至於東非最頂尖的學生,那就不是東非這座小廟可以接的住的了,在1877年,東非高考中的前兩千名,已經按照東非的需求,派往德奧等國公費留學。

東非留學生目的地是很講究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條,那就必須是君主國,不過這條限制對東非來說不妨大礙,刨除掉那些“自由”國家,東非的選擇性相當多,尤其是德奧兩國本省高等教育一樣是世界頂級水平。

除了德奧以外,瑞典,荷蘭,比利時,英國等都是東非可以挑選的地區,不過除了德奧瑞三國以外,其他地區的留學生數量很少,畢竟兩千人還不夠德國一個國家分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千留學生並不是東非留學生的全部,因爲當前東非在海外有自己人才培養基地的原因,所以東非在國外學生總數大約是七千多左右。

那些本來就在國外的東非學生,接受的是所在國的教育,參加所在國學校的招生考試,而東非本土派出的留學生則主要是和各國政府簽訂了協議,其中包括德奧兩國,以及和東非關係友好的瑞典,比利時。

換句話說這些本土學生,不管他們在東非的成績如何,以上三國都給東非學生在各個大學留出了一定的名額,相當於保送。

不過東非也不能自砸招牌,所以在留學生挑選上很用心,除了統一考試外,還要經過兩次複試,同時在出國前對這些學生進行爲期兩個月的培訓。

培訓主要是按照所在國的風土人情,對東非留學生的禮儀習慣等進行糾正,讓他們在所在國能夠更好的融入學習環境。

留學生是一個國家的臉面,尤其是東非這種封閉式國家,除了黑興根財團員工和政府人員,留學生可以說是東非接觸世界的第一大羣體,他們在國外的素養,代表着海外東非學生整體的素養的第一印象。

康斯坦丁參加索加市兩所學校的開學典禮,而恩斯特也沒閒着,除了索加市,第一鎮市也籌劃了一所國立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這也無可厚非,要說東非醫療水平最高的城市,那首都肯定是最好的,畢竟這裡是東非的政治中心,所以按照這個優勢,東非第一所醫科大學就設立在了第一鎮市。

除了以上這三所學校外,東非今年沒有其他新建學校,因爲東非這兩年中學畢業生數量不多。

東非的本土派出留學生是兩千人,而東非三所大學加起來才一千八百多名學生,留學生數量甚至要超過本土接受高等教育數量,由此可見東非當前教育處在什麼層次。

真要大規模鋪開大學層次的教育,至少要再等十幾年時間,所以現在恩斯特的計劃是每兩三年先增加一所大學,等到十幾年後再考慮大規模建設一批高校。

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936章 軍售第92章 挖牆角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220章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145章 機遇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284章 連環計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141章 學習第871章 “萊茵”市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938章 換血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364章 燃燒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1184章 通吃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865章 高原省第447章 趣談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368章 插曲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336章 東非菜?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832章 押解第925章 造船業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833章 拖拉機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6章 戰爭臨近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973章 籌備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50章 教育第135章 休整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40章 新品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151章 在法國第291章 “偷國”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938章 換血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48章 訂婚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801章 恭賀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830章 蓄水池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1200章 電氣化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