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長絨棉

這次整個內羅畢市計劃遷入人口是八萬,加上之前存在兩萬人口,差不多能突破十萬,有望成爲東非第一個人口突破十萬的大城市。

而計劃中支撐內羅畢市這麼多人口的產業是紡織業,內羅畢周圍農業區,主要種植的經濟作物就是棉花。

同時,爲了拓寬產品種類,東非有計劃在索馬里的河流上游區域,引入埃及綿進行種植。埃及棉又稱埃及長絨棉,其在世界上久負盛名,被譽爲“白金”。

埃及棉花原產南亞次大陸,喜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溫帶和熱帶季風地區最適宜其生長,世界範圍內隨着灌溉技術的發展棉花日益向具有灌溉條件的乾旱地區集中。

但是產出品質最優秀的就是埃及人改良後的埃及長絨棉,東非王國打算直接引入埃及品種的長絨棉種植。

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和尼羅河沿岸,因爲尼羅河的存在保證棉花種植不會缺水,其土壤的水分含量始終如一,溼度恆定在60%左右,氣溫更是恆定的高熱,日光照射和降雨量都太適合棉花的生長了,是個完美的天然棉花灌溉系統,典型的老天爺賞口飯吃。

而在世界範圍尋找類似環境,那索馬里無出其右,雖然沒有世界第一長河加持,但是謝貝利河和朱巴河都是非洲大河。

尤其是謝貝利河,在自然條件上和尼羅河最像,他們都是從熱帶草原氣候區域流向熱帶沙漠,在下游形成灌溉區域。

目前埃及是世界第一大長絨棉生產國,在阿里時代,阿里大力興修水利,疏通舊渠,開挖20條新渠修築近30座水壩,推廣改良水車,試用蒸汽排灌機,引種新作物、新品種,著名的埃及長絨棉就是這個時期推廣的。棉花出口量由1821年的944包增加到1849年的25萬餘包,棉花種植爲埃及棉紡織業發展提供了便利,紡織業發展又爲阿里政府提供了大量資金來開辦更多的現代化工廠。

當然,現在埃及的經濟體系已經徹底被英國人摧毀,尤其是棉紡織業,英國作爲世界工廠,其最主要的就是紡織業,所以其殖民地的印度和埃及原本的棉紡織業都被其摧毀,變成單一的廉價原材料供應地。

也就是說,現在埃及人是在爲英國人種植棉花,阿里時代建立的紡織業已經不復存在。

東非種植長絨棉,除了其經濟利益豐厚外,同時依賴奧匈帝國和德意志地區市場,它們不適合長絨棉種植,所以這方面東非具有天然優勢,也就不會和其本土紡織業發生衝突,因爲定位不一樣,長絨棉的特性註定其主打高端消費市場。

所以恩斯特的計劃,是在索馬里地區的北方省,朱巴省新建數個長絨棉種植基地。

最後這些棉花在收穫後,轉運到內羅畢市,經過加工再輸出到中東和歐洲地區。

威尼斯紡織業有着悠久的歷史,是中世紀歐洲最重要的紡織中心,所以遷徙到內羅畢的工人在技術上不存在問題。

同時內羅畢市又處在東非北方畜牧業產區附近,東非有計劃在肯尼亞草原養殖大量羊羣。

推動內羅畢市成爲東非棉紡織中心的同時,成爲東非毛紡織業中心,甚至恩斯特都打算引入遠東的絲綢技術,在大湖區基蘇木市再建設一個絲織品產業中心,同內羅畢,蒙巴薩一起構成東非輕工業製造中心地帶。

目前奧匈帝國因爲戰爭原因,弗朗茨同黑興根王室合作開發肯尼亞地區的計劃也遲遲沒有進行,所以東非只能先單獨對肯尼亞地區進行開發。

而奧匈帝國也不是沒有對肯尼亞開發起到助力,威尼斯地區大量農民隨着移民船隻,在姆特瓦拉港登岸,然後乘船從魯伏馬河逆流而上,經過一段陸地上的行程,到達馬拉維湖,接着換船,再到達馬拉維湖西岸,然後涌入贊比亞地區。

而被奧匈帝國困在城裡的威尼斯市民,則被東非輸入到東部的各個城市,大多數是用來推動東非手工業發展,就比如玻璃製造,紡織業,鐵器製造等。

這些威尼斯市民大多數就是工人,所以具有一定技術,被東非各個城市瓜分,雖然其意大利文化屬性比較深,尤其是內羅畢最爲突出,但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而東非的農村到那時早就只剩下單一的德意志文化人口,所以其所在區域城市,註定會被德意志同化。

通過意奧戰爭,東非的意大利移民數量有望在今年接近斯拉夫移民,而斯拉夫移民除了少量來自巴爾幹半島外,大多數來自沙俄,奧匈帝國境內的斯拉夫人則被東非統計時歸類爲德意志人,主要是前世的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人,其受到德意志文化影響比較深,在生活上已經和奧地利沒有太大區別,只剩下語言和宗教不一樣,而東非一直在推行德語交流,同時刻意去宗教化。

內羅畢市目前本身就存在兩萬多德語人口,所以在同化方面不存在太大問題,後續遠東移民和意大利移民混居後,其必定產生語言交流上的難題,意大利語和遠東語言不能直接交流,而德語就自動變成這道溝通的橋樑。

總而言之,內羅畢這個在東非原本不起眼的小城市,再通過吸血威尼斯後,將成爲東非重要的工業城市。

現在恩斯特只需要等到奧地利攻破威尼斯那天,再將威尼斯的機械設備白嫖到東非,完成一種強盜式的產業轉移。

黑興根財團的工作人員已經同奧地利軍方打好招呼,黑興根銀行幫助奧地利士兵繳獲的“小玩意”變現,他們則負責把這些“小玩意”搬運到碼頭。

價格也不高,畢竟這些士兵也不可能拿着這些機械設備當戰利品,東非只需要支付搬運費即可。

至於威尼斯的企業主和地主,很大一部分已經被奧匈帝國宣佈了死刑,絕大多數都是之前反對奧地利統治和撒丁王國勾結者,他們要麼出逃國外,要麼被流放,其土地和資產會被奧匈帝國沒收,除了給帝國士兵發放報酬外,還會用來安置大量奧地利人。

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981章 捷徑第878章 無線電第958章 巴拉圭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694章 訛詐第404章 暴富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356章 鐵路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243章 70式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62章 後續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351章 過往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878章 無線電第357章 索加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769章 籌碼第821章 裁軍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47章 聯姻事宜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289章 教學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1296章 接見第608章 會面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302章 巴庫第258章 夜襲第1296章 接見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238章 三把“刀”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374章 波斯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837章 颱風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73章 消化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48章 訂婚第187章 勸說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366章 “禮尚往來”第315章 清倉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1012章 萌芽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926章 機耕路第726章 深入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792章 條件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300章 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