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東非政府就克拉地峽的積極發展規劃討論戛然而止,主要是拋開這裡的戰略價值以外,經濟上可以討論的地方屬實不多。
而重頭戲還是人口方面,解決了克拉地峽領地的人口,未來不管是暹羅,亦或者其他國家都不再可能將克拉地峽領地拿回去。
恩斯特說道:“克拉地峽領地的人口政策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由我們主導的移民政策,一個是同化和融合政策。”
“未來克拉地峽移民人口至少不低於二十萬,從而改變當地的人口結構,對於本國願意到克拉地峽領地生活和工作的民衆,要給予支持和優惠政策。”
“對於當地的暹羅人,願意接受東非治理並且接受德意志化的,可以進行篩選。”
東非政府終究不是徹頭徹尾的屠夫,對於願意融入萊茵人的民衆其實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東加里曼丹地區還有十幾萬土著就被東非收留。
當然,這其中有一個限定條件,諸如印度教,阿拉伯教人口肯定不在東非政府的考慮範圍之內。
……
1916年末,東非政府再次派遣使者前往荷蘭海牙。
弗里爾站在船頭上感嘆道:“這次故地重遊可以說比較驚險了,英德兩國海軍在北海的交鋒說不定就會波及到沿岸地區,距離我們這次目的地也不算遠。”
從戰爭爆發到現在的三年間,德國海軍和英國海軍可以說一直在不斷試探,這使得兩國在北海區域時常發生小規模交火。
不過這也導致前世大名鼎鼎的日德蘭海戰沒有爆發,德國海軍統帥很清楚雙方的差距,同時德國遭受的封鎖因爲東非的存在,暫時還不足以讓德國在經濟上維持不下去,所以德國的公海艦隊大部分時間裡都萎縮在波羅的海或者大西洋近海里和皇家海軍周旋。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則在於目前德國將重心放在了東線,首要目標是擊敗俄國,所以在西線處於防禦態勢。
這使得公海艦隊不需要冒險和皇家海軍決一死戰,但是這種僵持狀態下,最倒黴的就是丹麥,其次就是可能被波及的荷蘭,兩國海域處在英德海軍交鋒的前線。
這也是弗里爾有些心驚膽戰的原因,這次弗里爾的目的地是荷蘭的政治中心海牙,距離交戰海域不算近。
但是誰也不知道英德兩國會不會殃及池魚,畢竟公海艦隊想往外衝,只有兩條路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英吉利海峽。
弗里爾的副手羅傑斯說道:“弗里爾爵士,這一點你不需要擔心,今年年初,德國雖然發動過一次潛艇戰術,但是被威廉二世叫停了,除非德國重啓這種無差別攻擊的戰術,不過按照上一次經驗,德國海軍使用潛艇戰術前肯定會提前告知帝國,我們的安全不會受到威脅。所以這次前往荷蘭可以把心放在肚子裡。”
弗里爾有些無奈的說道:“我擔心的是德國?錯了,是英國,畢竟英國現在對北大西洋海域處在高度敏感狀態,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暗地裡搞一些小動作。”
弗里爾之所以如此說,那是因爲目前德國是全世界最不可能得罪東非的國家,自從其和美國的貿易被英國切斷以後,東非就成了其最大貿易國。
雖然東非現在也不能走大西洋航線,但是卻能通過巴格達鐵路等陸地通道向德國輸送物資。
目前巴格達鐵路可以說是德國的救命稻草,如果這條通道被切斷的話,德國一定會不計代價的向英法兩國展開進攻。
而事實上,目前德國的後勤情況遠遠沒有想象中的糟糕,畢竟糧食,鋼鐵等等產品德國基本可以自給自足,只有諸如橡膠,銅,棉花,白糖,菸草等戰略物資缺口比較大。
而德國糧食問題的緩解,很好理解,如今德國在東線取得的巨大優勢,使得他獲得了大量原本俄國的產糧區。
但是這些土地顯然不能生產棉花,菸草,橡膠等熱帶作物,不過這也減少了巴格達鐵路的運輸壓力,讓同盟國可以有更多的鐵路餘量從東非進口比較稀缺的資源。
英國人雖然有心掐斷巴格達鐵路,但是卻無能爲力,巴格達鐵路完全掌控在同盟國手中,而海上方面,印度洋可是東非的主場。
在北大西洋方面英國人可以讓東非商船“退避三舍”,而在印度洋海域卻完全做不到這一點。
東非印度洋艦隊組織了大量軍艦維護波斯灣航線的暢通,爲東非商船保駕護航。
而英國人又無法像安撫美國人一樣,完全吃的下東非的工業產能,所以東非也不可能爲了英國人的勝利,在印度洋地區做出退讓。
事實上,英國已經掐斷了蘇伊士運河和北大西洋方向,東非商船和同盟國之間的貿易通道。
這使得1916年後,東非和同盟國之間的貿易量大大減少,不過好在東非如今貿易已經轉向南方國家,既南美,遠東,南洋,中東和西非等地區,這也使得1916年後,東非貿易重心出現明顯的南移趨勢。
當然,歐洲和北美貿易在東非對外貿易中依舊佔據重要地位,畢竟其他地區消費能力終究是有限的。
但是南方國家貿易中東非處於出超狀態,利潤十分可觀,和北美的貿易則屬於互通有無的範疇,沒有絕對的贏家。
而歐洲目前因爲處在戰爭狀態,所以東非對歐洲貿易也處在優勢狀態,即便出口量減少,但也不是其他地區可以相提並論的。
但是對歐洲的顯著貿易優勢,顯然只是短期利益,而如果能穩定和南方國家貿易,那是長期利益。
這也是這幾年東非在南洋,西非等地區大肆擴張,並且建設海外基地的原因。
這次弗里爾再次到荷蘭,就是爲了進一步擴大東非在南洋地區的優勢,在補齊了克拉地峽領地這塊殖民地後。
東非再次盯上了荷蘭這個南洋地區的“狗大戶”,畢竟縱觀整個南洋地區,也只有荷蘭的殖民地能和英國,法國,東非相比。
就是美國在南洋地區的殖民地都不能和這四個國家相提並論,畢竟美國在南洋只有半個菲律賓,顯得有些獨木難支。
而荷蘭的東印度羣島,不管是面積,還是規模,亦或者是掌握的戰略要地,在南洋諸國中都明顯排在前列。
但是,荷蘭的國家實力顯然和英國,法國,東非不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自然而然的荷蘭會被東非再次盯上,畢竟東非最擅長的就是挑軟柿子捏。
“還有多久能達到海牙?”弗里爾問道。
“大約還有三到四個小時左右時間。”羅傑斯回答道。
海牙這座城市,其實應該纔算是荷蘭真正意義上的首都,雖然鹿特丹或者說阿姆斯特丹是荷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並且是其承認的首都。
但是荷蘭的行政中心卻是海牙,因爲荷蘭中央政府,議會,最高法院等機關都設立在海牙。
弗里爾扶着欄杆,眺望着大海說道:“就是不知道這次我們的到來,荷蘭人是否會高興,畢竟纔拿走了他們的東加里曼丹,現在卻又覬覦東印度羣島的其他地方。”
羅傑斯有些幸災樂禍的說道:“這就不是荷蘭人能決定的了,而是取決於帝國的發展戰略,而荷蘭沒有拒絕我們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