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

就拿東非的鐵礦來說,東非鐵礦資源是相當豐富的,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基本都有較大鐵礦存在,相對而言比較缺乏的煤礦。

可是東非鐵礦資源豐富,奈何東非每年鋼鐵產量增長太快,光是去年就達到三千多萬噸,這個產量相當於本世紀初的十倍,所以東非對鐵礦的消耗量是極大的,每年都要從印度和中東地區進口很多資源。

所以巴斯德認爲,如果西澳大利亞也有鐵礦山存在,而且規模可觀的話,或許能夠做些文章。

所以他對霍華德說道:“不知道能不能讓我看看樣品?”

霍華德本來就是來做生意的,既然巴斯德感興趣,他自然也不會拒絕。

“當然可以,不過我帶的樣品放在了酒店,如果想看成品,還要等到回去之後,但是我現在更想參觀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工業區,如果巴斯德先生感興趣,我們可以晚上再討論。”霍華德說道。

“這樣也好!”巴斯德說道。

畢竟霍華德所說的鐵礦是否存在,又是否具有經濟價值,儲量和質量怎麼樣都是未知數。

相對於巴斯德的不確定性,帝國皇帝恩斯特倒是對西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有着充足信心。

不過恩斯特並不打算提前讓澳大利亞的鐵礦等資源現在就將潛力暴露出來,這也是現在東非沒有大張旗鼓開發西澳大利亞礦產資源的主要原因。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就和東加里曼丹豐富的煤炭和石油資源一樣,是恩斯特手中的誘餌,是爲了未來重塑南洋和太平洋局勢準備的契機,所以這兩處地方的資源只會在適當的時候暴露出來。

至於巴斯德這種純靠運氣的商業行爲,東非政府自然也不會干涉,實際上東非的私人資本如今纔剛剛起步,至少霍華德難以完成的項目,巴斯德估計也很難完成,除非他拉更多的人一起合作。

因爲霍華德不急於回酒店,而是繼續參觀達累斯薩拉姆市南部港區的原因,巴斯德只好繼續充當自己導遊的工作。

“前方哪個帶有冷凝塔和大煙囪的地方,就是帕爾西姆發電廠,在東非電力產業發展是十分驚人的,電力和電器普及率也是世界最高的。”

“等到明天,會展正式開始,估計能讓所有人大開眼界,這些年東非的電器進步的很快,甚至可以說覆蓋了衣食住行等各個領域。”

帕爾西姆發電廠是達累斯薩拉姆市最新建設的發電廠,也是達累斯薩拉姆市最大的發電廠之一,整個達累斯薩拉姆市百分之九十的電力來源於火力發電,只有百分之十來自水力發電,而且其中水力發電主要是由其他地區通過高壓輸電線路進入達累斯薩拉姆市的。

所以說火力電廠是目前達累斯薩拉姆市工業運行的重要支柱,其百分之三十左右的煤炭,由印度進口而來。

顯然,達累斯薩拉姆市能源相對缺乏,不過這種情況在未來會發生改變,至少隨着上游水電站的建設,將極大緩解未來東非東部的用電問題。

東非的水電潛力是巨大的,尤其是東部,因爲高原和沿海平原交匯處的地勢落差,讓這裡不乏建設水電站的良好地段。

就比如達累斯薩拉姆市那百分之十左右的水電,就是從西部莫羅戈羅的山區水庫發電站發送過來的。

看着眼前高大的發電廠,霍華德讚歎道:“這應該是我見過最大的火力發電站了,珀斯雖然也有發電廠,但是在帕爾西姆發電廠面前就彷彿一個小不點。”

珀斯也就是西澳大利亞的首府,也是西澳大利亞和東非商業協會所在地。

當然,珀斯放在東非也不過是一個小城市,畢竟整個澳大利亞人口才四百多萬,大多數還居住在東部,所以即便是珀斯也只有十幾萬人口,其中大部分還是上個世紀淘金熱過來的。

所以達累斯薩拉姆市足足有十幾個珀斯大,而且工業更加發達,對電力的消耗不是霍華德可以想象的。

巴斯德說道:“整個達累斯薩拉姆市人口百萬,光是爲了供應這些人口的用電,政府和企業就要下很多功夫,而事實上工業用電量的規模更大。”

“在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兩個工業區,其用電量佔到了整個城市的百分之七十八左右。而帕爾西姆發電廠就供應着周邊大大小小數百家企業和工廠的用電,其中很多都是能耗十分高的企業。”

霍華德看着眼前林立的工廠說道:“我也曾經去過倫敦,倫敦的工廠和企業更加密集,人口也更多,但是倫敦的環境實在難以恭維,空氣中瀰漫着煙霧,雖然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工業區煙霧也不少,但是狀況顯然比倫敦要好得多,這大概率也和你們大量使用非蒸汽動力有關。”

巴斯德點點頭說道:“不管用電,亦或者是用內燃機,其製造的污染都遠小於蒸汽機,這也是達累斯薩拉姆市煙囪爲什麼相對比較少的原因。”

“當然,除了工業以外,民用燃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今東非家庭可以通過使用電器或者液化氣來做飯,這大大減少了對煤或者乾柴等容易產生大量煙霧原材料的使用。”

“因爲很多家庭的做飯習慣,如今東非家庭最大的污染恐怕就是‘鍋氣’了,也就是國內放入食用油產生的油煙,所以現在東非很多房子乾脆用油煙通道取代煙囪設計,亦或者更進一步,使用吸油煙機竈具。”

霍華德對巴斯德所描述的畫面很難理解,畢竟在東非烹飪方式多元化,但是遠東帝國的烹飪方式毫無疑問佔據了主流。

而霍華德作爲一個英國人,本來就不會做飯,更不會去了解某些國家的烹飪技巧,所以他很難想象如今東非廚房的狀態。

不過他至少明白了巴斯德想表達的意思,那就是東非不管是工業燃料還是居民燃料的使用都在減少對廢氣的排放,這也是東非的天看起來格外湛藍的原因。

當然,作爲一個沿海城市,達累斯薩拉姆市本來就不容易積攢霧霾或者污染物,印度洋上的一陣海風吹過,就能讓整個城市煥然一新。

而霍華德顯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真正讓霍華德感覺意外是達累斯薩拉姆市的污水系統。

對此巴斯德解釋道:“達累斯薩拉姆市本來就缺乏人工河道,所以在達累斯薩拉姆市根本就不可能看到英國泰晤士河那樣污水橫流的景觀。”

“達累斯薩拉姆市的污水和雨水處理系統,地下管網系統都是我們自己設計和建造的,並且會根據水質區別,做出相對應的處理,就比如在港區南部就有一座污水處理廠。”

而巴斯德口中的污水處理廠,實際上作用並不大,至少想要應對整個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工業廢水,那是力有不逮,達累斯薩拉姆市大部分工業和生活廢水,還是直接排入印度洋。

當然,即便如此,也足以讓霍華德這個澳大利亞鄉巴佬感覺驚訝了,畢竟很多城市根本就沒有污水處理廠,至少珀斯是沒有的,所以霍華德想當然的認爲東非人重視環境和生態保護。

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821章 裁軍第395章 耍無賴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930章 漢薩省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98章 遊歷第837章 颱風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44章 貿易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42章 移民熱潮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967章 奧拓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1164章 爭議第780章 追蹤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926章 機耕路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991章 抵達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401章 駁回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616章 行蹤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182章 中間商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861章 分贓第1326章 野望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394章 硬氣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782章 近衛師第904章 卡賓達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735章 廓爾喀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1285章 挖坑第453章 借款第417章 炊事車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164章 爭議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616章 行蹤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1223章 “療養”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53章 土豆種植第852章 夏威夷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1236章 敖德薩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861章 分贓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255章 五五開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1194章 鐵礦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