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產業衝擊

這種資本輸入自然會對遠東帝國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但是東非也沒有心理負擔,畢竟東非不做,美國和日本,以及戰爭結束後捲土重來的英法也會做。

所以在恩斯特看來,與其便宜其他列強,還不如便宜東非,而現階段的遠東帝國也確實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至少和東非合作,東非不會太坑,反而能拿到更多的好處。

就比如遠東帝國對德國出口鎢礦,如果單靠其本身,肯定會被英法制裁,這部分市場就拿不到,而有了東非的渠道後,這部分德國市場就可以順利吃到了。

而且東非可以更進一步,東非先一步將這些鎢礦運回東非本土加工提純,然後再以更高的價格賣給德國等國家,這樣東非和遠東帝國都有的賺。

畢竟,遠東帝國目前沒有相關技術,只能出口原材料,所以遠東帝國絕對算不上吃虧,反而因爲市場擴大賺的更多。

而這對於德國其實也不完全是壞事,雖然東非從中間賺了差價,但是現在德國最缺的就是時間和資源。

東非做了加工生產,那德國就可以將更多的工人投入到軍工生產當中去,而且東非的物資供應也讓德國能拿到更多的戰略性物資。

總結而言,東非,遠東帝國和德國大家都贏麻了,這其實也是貿易最初的本質,那就是互通有無,大家都得到想要的東西。

……

視線拉回歐洲戰場。

克美爾希,一個法國不知名的小村莊,這裡也是德法兩國對峙的前線,此時精疲力盡的雙方軍隊都窩在戰壕裡,對於戰爭,雙方士兵都極度麻木。

德軍戰壕裡,此時煙霧繚繞,幾個士兵一臉享受的吞雲吐霧。

康拉德:“果然還是東非香菸的口感最舒服,如果戰爭結束後,我還能活着,一定要將口糧都換成東非貨。”

自從戰爭爆發後,菸草就成了軍隊裡的硬通貨,尤其對德國這個菸草全部依賴進口的大國而言。

在戰前,德國對菸酒的管制相當嚴格,從而獲得更多的稅收,但是戰爭爆發後,德國政府就顧不了這麼多了,這種直接事關士兵戰鬥力的物資,能夠運輸進來就萬事大吉了,從而德國政府不得不讓利給東非和美國等中立國家。

而戰前,東非就是德國最大煙草來源國,開戰後更是如此,加上德國政府的讓利,東非菸草企業極大力度對德國進行出口,保證了德軍前線的日常所需。

不僅事關軍隊,就是後方工廠的工人也需要更多精神刺激品,菸酒這兩樣東西自然就顯得更加珍貴。

康拉德的戰友漢斯在吸了一口後,嘆息道:“也不知道戰爭什麼時候可以結束,如今國內生產肯定已經受到了極大影響,我們很多軍需品都是從東非進口的,而且越來越多,以前到前線的罐頭還會換個標籤,現在這種表面功夫都懶得做了。”

康拉德說道:“這完全不值得意外,現在國內十分缺人,上個月我還在工廠造軍用頭盔,你猜爲什麼我會被拉到前線?”

毫無疑問,之前康拉德所在的工廠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德國本土軍工企業,畢竟軍用頭盔可是十分重要的戰略物資,一般而言像康拉德這種軍工生產人員是不會派往前線的,畢竟軍工廠對於前線德軍的重要性絲毫不遜色於前線戰場。

所以康拉德的話自然引起了戰友們的好奇,漢斯接話茬道:“爲什麼?”

康拉德無奈的笑了笑:“就是因爲東非,所以我才失去了上一份工作,然後被派到前線。你們應該知道我們國家最新研製出來的斯塔爾海姆M16頭盔。”

另一個戰友格林說道:“我見過,之前第二十四師就拿到一批,和我們的尖頂盔十分不一樣。”

康拉德點點頭說道:“不錯,第24師裝備的就是我們國產的新型鋼盔,戰爭爆發到現在,你們應該也體驗到了傳統尖頂盔的弊端,尤其是這種塹壕戰。”

“傳統尖頂盔除了好看和舒適以外,幾乎沒有什麼優點,而且更進一步來說好看和舒適也不是優點。”

“這意味着更復雜的生產工藝和材料上的高成本,我之前所在的工廠就是生產傳統尖頂盔的,而其舒適性也是以安全性爲代價犧牲的,當然,當初我們低估了戰爭的強度,以及戰場形勢的變化。”

“塹壕戰對頭盔的防護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們最新研製的斯塔爾海姆M16頭盔可以有效抵擋彈片、泥土和石頭,這些戰場上的威脅,保證士兵的安全。”

“但是斯塔爾海姆M16頭盔的缺點也比較突出,一方面是產量跟不上,另一方面它的設計有很大缺陷,十分笨重,帶着那塊鐵疙瘩十分難受。”

漢斯問道:“但是這和你失業有什麼關係?”

康拉德無奈的說道:“一方面,生產新的頭盔不再需要我這種裁縫,另一方面,東非進口的軍用頭盔讓我國對鋼盔的生產不需要再那麼迫切。”

“你們應該不知道,在軍事頭盔生產這個領域,東非國防軍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全部換裝了鋼盔。”

這一點很多德國人自然不清楚,畢竟東非對於很多德國人來說只是一個傳說中的國度,更不用說東非國防軍的裝備了,也就只有康拉德這種從事頭盔生產的人員,戰前才接觸過東非鋼盔的實物。

“其實我們廠的設計人員就見過東非的鋼盔,當時他還嘲笑東非人的鋼盔是粗製濫造的東西,在戰場上完全沒有任何意義,反而會加重東非士兵的負擔,遠不如我們德國傳統的尖頂盔。”

“但是事實證明,東非人很有預見性,我想那個設計人員現在應該再也不可能口出狂言了。”

“當然,這對於我來說顯然也不是什麼好消息,東非十幾年就開始生產和設計鋼盔,所以他們的設計和生產都走在世界前列。”

“所以國防部也決定大手筆採購東非鋼盔,直接作爲我們軍隊的防具,就這樣,在本國新型軍用頭盔和東非進口鋼盔的聯合圍剿下,我失業了!”

“而且我本身作爲裁縫的技能也沒有用上,現在國內更傾向於從東非採購紡織成品,如今不少軍裝都是在東非直接生產出來,然後拉到德國供給軍隊的。”

換言之德國已經把很多生產活動直接外包給了東非,就比如康拉德所提到的紡織業。

紡織業本來就是一個很大的產業,工人衆多,但是德國本土缺乏棉花,戰爭一開始,德國不少紡織企業就受到負面影響。

而德國又需要大量軍人,畢竟德國是兩線作戰壓力極大,所以不少男性紡織工人都被應徵入伍,雖然從事紡織業的女工更多,男性只是少數,但是對於現在的德國而言,蚊子再小也是肉。

德國已經放棄了衆多工業生產,同時將這些被放棄的產業,轉爲從東非直接進口成品。

就比如康拉德原本的工作,就受到很大影響,東非的鋼盔產能還是很大的,畢竟東非國防軍的規模也不小,開足馬力全力支持德國的話,能滿足德軍不小的需求,所以康拉德原本的工廠在這種衝擊下,直接停產轉向其他軍工品生產了。

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471章 漏洞第552章 過往第685章 人盡其用第547章 登陸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87章 勸說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596章 壓迫感第695章 納塔爾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290章 長絨棉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38章 開墾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515章 狗咬狗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780章 追蹤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847章 畜牧業第82章 麪粉廠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280章 達沃市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936章 軍售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942章 宣戰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204章 “流放”?“潤”!第243章 70式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615章 交流電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371章 生意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9章 接觸戰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600章 嘗試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673章 象牙第136章 道路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1285章 挖坑第837章 颱風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23章 誘拐第454章 軍演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40章 新品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084章 底氣第837章 颱風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742章 大捷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531章 兵城第569章 以下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