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

波蒂奧雷克作爲一個老前輩親自指點東非軍事觀察團,但是戰場風雲變幻,很快波蒂奧雷克就樂不出來了。

因爲俄國的威脅,帝國總參謀長康拉德將第二集團軍調走,這是波蒂奧雷克手中最精銳的部隊,而第二集團軍的離開直接導致整個塞爾維亞戰線陷入劣勢之中,波蒂奧雷克所謂“指揮藝術”露了餡。

塞爾維亞頂住了波蒂奧雷克指揮軍的三次攻勢,並且由守轉攻,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一時間形勢急轉直下。

甚至連東非軍事觀察團這個中立組織也不得隨着波蒂奧雷克的指揮部向後方撤離。

……

波斯尼亞西南,莫斯塔爾。

隨着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戰爭爆發,緊挨着前線的原因,整個內雷特瓦地區變得風聲鶴唳起來。

而莫斯塔爾作爲波斯尼亞西南地區的首府,這個時候也進入戰備狀態,這裡是奧匈帝國前線物資運輸重要節點。

波斯尼亞地區以山地地形爲主,並且遠離奧匈帝國核心區域,大多數物資從本土通過陸地運輸困難。

而內雷特瓦地區在東非的開發下,兼具海運和鐵路雙重優勢,奧匈帝國波西米亞(捷克斯洛伐克)的武器,奧地利的工業品,東非的物資都可以通過普洛切海港抵達內雷特瓦,然後通過鐵路輸送到東部的亞布拉尼察,最後通過水路,公路輸送到前線。

這使得此時達爾馬提亞王國和波斯尼亞的內雷特瓦河地區變得“詭異繁榮”,大量物資和士兵從普洛切港上岸,帶動了繁榮的戰爭經濟。

莫斯塔爾地方政府針對這種焦急的變化,必須做出相對應的決策。

“現在莫斯塔爾幾乎變成了兵營,大量士兵涌入,對地方治安和穩定是一場災難,所以我們必須組織執法隊伍和制定戰時法令,約束士兵在整個內雷特瓦河地區的行爲,防止他們對當地秩序和生產活動的破壞行爲。”莫斯塔爾地方議會的議員李越在莫斯塔爾議會上說道。

相對於東非而言,內雷特瓦地區的華人更多的保留了自己的取名習慣,畢竟這裡不是東非,而是奧匈帝國這種多民族,且中央集權薄弱的國家,所以莫斯塔爾擁有極大的權力。

“我認同李越議員的建議,這個月已經發生了三起軍隊和民衆的糾紛,這在以前是沒有出現過的,我們並不是十分信賴外來軍隊的素質。”克羅地亞裔議員克萊多維奇附議道。

雖然,東非把內雷特瓦地區滲透成了篩子,但是這裡畢竟居住着不少克羅地亞人,所以目前克羅地亞人在莫斯塔爾政府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

華人移民和克羅地亞人肯定有些矛盾,但是在面對外來者時態度是一致的,尤其是“軍紀嚴明”的奧匈帝國軍隊時,沒有人想將自己的命運交給他人。

這種民族和地區間的不信任,在奧匈帝國境內廣泛存在,在奧匈帝國控制薄弱的南方地區更是如此。

議長希佩爾這個時候問道:“那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名義和軍方交涉?”

軍隊和地方政府畢竟是兩個系統,當然,莫斯塔爾也是有地方軍隊存在的,但是現在莫斯塔爾地方軍隊已經開往前線,並且被波蒂奧雷克組成了新的德語軍團,區別於奧斯曼人和克羅地亞人,塞爾維亞人組成的軍隊。

莫斯塔爾以及下屬區域可以說整個波斯尼亞地區唯一實現德語普及的地區,即便當地的克羅地亞人也在教育,行政,語言環境等因素影響下以德語爲日常口語,可以說是奧匈帝國境內最德意志化的斯拉夫人。

而波蒂奧雷克組建的德語軍團由三個團組成,其中一個團是在斐迪南大公遇刺後臨時組成的,大約一萬人左右,差不多一個旅的兵力。

至於前兩個團,則是按照奧匈帝國兵役制度在戰前就組成的,因爲內雷特瓦河人口較多的原因,所以在波斯尼亞地方軍隊中佔比比較突出。

而奧匈帝國的中央軍,大致可以分爲德語軍團和匈牙利語軍團兩個部分,像波斯尼亞地區能夠出現這種純德語軍團算是比較異常的情況了。

而現在莫斯塔爾作爲波斯尼亞西南部的交通樞紐,集結了帝國境內來自威尼斯和奧地利兩個地區的軍隊。

這些軍隊可不受莫斯塔爾約束,所以纔有莫斯塔爾議會上出現的一幕。

李越針對希佩爾議長的問題說道:“現在在莫斯塔爾的軍隊高達兩萬人,突然涌現出這麼多軍隊,對於我們的壓力很大,後續莫斯塔爾肯定還會繼續接受更多的軍隊中轉,所以我們應該規劃出一個軍事區域,將軍隊和市民隔離開來。”

莫斯塔爾是奧匈帝國支援塞爾維亞戰場的一個節點,所以只要塞爾維亞方向的戰爭,肯定有更多的軍隊在這裡集結,然後輸送到前線。

在世界主要大國中,奧匈帝國的組織能力比較差,所以爲了完成調度任務,軍隊不進行整合那只是一羣烏合之衆。

“這樣軍事行動,就不會對市區造成太大影響,當然,我們莫斯塔爾作爲擁軍城市,也要爲軍事區域做好配合工作,比如在軍事區域建設一批臨時消費場所,物資供應點,儘量減少士兵進入市區的頻率。”

“同時,由市政府派出人員,組成臨時機構,負責和軍方交涉,處理糾紛。而爲了約束軍隊,我體系拿出一部分稅收,組建地方糾察隊,專門應對突發事件。”

克萊多維奇也補充到:“我看火車站北邊就適合作爲兵營存在,畢竟帝國軍隊動員依賴鐵路系統,而莫斯塔爾火車站因爲建設不久的原因本就距離市區有一定距離,這樣也有利於他們的調動。”

“只不過一般軍隊肯定不願意去,畢竟那裡現在還是一大片未開發的森林,所以由市政府組織人員,將那片地方清理出來,同時建設一些臨時設施,包括硬化路面,臨時營房,水電系統,公廁。”

“等後面的軍隊進駐莫斯塔爾的時候,我們就把他們安排在那裡,這一切工作應該在三個月時間內完成,所以我們應該動員市民,快點行動。”

希佩爾:“很好,那就催促一下市政府來完成這些任務,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大家都可以提出來。”

莫斯塔爾議會的效率很高,僅僅在會議結束一天後,市政府就開始行動,準備在全域內實現軍民分離。

對於歐洲軍隊的紀律性和素質,怎麼防範都不爲過,畢竟內雷特瓦地區可是波斯尼亞少有的富裕地區,放在整個帝國境內也能排在中上水平。

在莫斯塔爾行動的時候,內雷特瓦地區的其他地方,也在東非人的策劃下開始了戰爭動員。

莫斯塔爾畢竟是當地首府,奧匈帝國還是會派人盯着的,人多眼雜,很多事情不好開展。

所以東非在內雷特瓦地區的活動只能在其他地方開展,根據東非政府或者說恩斯特對奧匈帝國的悲觀預期,內雷特瓦地區必須時刻做好前線戰事不利的準備。

畢竟內雷特瓦地區和塞爾維亞的關係可不怎麼樣,這裡對塞爾維亞人來說是徹頭徹尾的異族居住地區,並且還是奧匈帝國的戰爭幫兇之一,如果奧匈帝國前線戰事不利,那這裡很有可能變成戰場。

第200章 分裂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39章 利薩海戰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446章 災情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732章 雙輸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871章 “萊茵”市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299章 預判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269章 距離感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403章 撤資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1053章 波斯灣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488章 情報戰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24章 籌措資金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345章 援助團第1248章 普吉島第380章 夜談第255章 五五開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547章 登陸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196章 鐵路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222章 會面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758章 331師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504章 借人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942章 宣戰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29章 艱苦行軍第72章 菸草種植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426章 回歐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942章 宣戰第103章 “大殺器”第902章 帝國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