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

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

柏林。

威廉二世的心情相當糟糕,首先就是在威廉二世看來,現在的德國並沒有做好開戰準備,而且同時面對俄國和法國,英國三個大國的宣戰,這也是超出威廉二世預想之外的。

雖然威廉二世平時總把戰爭放在嘴邊,但威廉二世實際上對戰爭的態度是十分謹慎的。

要不然,在俄國開始動員的時候,威廉二世也不至於勸誡俄國政府停止動員,本質上還是不希望和德國發生軍事衝突。

雖然德國和俄國必然會有一戰,但是在戰爭之前,威廉二世絕對沒有現在就發動戰爭的心思。

而造成這一不可挽回局面的罪魁禍首其實還是威廉二世自己,康拉德爲首的奧匈帝國主戰派之所以不畏懼對俄宣戰,根源還是來自於威廉二世的保證。

之前康拉德詢問過威廉二世的態度,而當時威廉二世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所以在給康拉德的回覆中寫道:“如何處理這件事,是你的事情,但無論出現任何情況,德國都會站在你的一邊。”

在當時,威廉二世只是認爲奧匈帝國會對塞爾維亞進行懲戒,強國對弱國有多種辦法進行制裁,但是威廉二世偏偏沒有意識到奧匈帝國會採取戰爭這種最激進的形式對塞爾維亞展開報復。

可以說威廉二世對奧匈帝國制定的軍事行動完全不知情,但是,康拉德等奧匈帝國激進派此時已經從德國那裡拿到了想要的答案。

這等於威廉二世給奧匈帝國開了一張“空白支票”,而康拉德在這張支票上寫下了超出威廉二世心理預期的數字,這導致德國騎虎難下。

德國在一定程度上被奧匈帝國綁死在了戰爭的車輪上,而且一下招惹三個世界強國,這就讓德國政府更加被動。

畢竟在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同盟中,德國佔據着明顯優勢,不管人口,軍事,經濟,工業,社會穩定度等各個方面德國都遠超奧匈帝國。

所以,理論上來說應該由德國發揮兩國同盟的主導作用,但是因爲威廉二世的無心之言,反而讓奧匈帝國“支配”了德國,德國不得不被動接受戰爭結果。

這種超出掌控的感覺,自然不是威廉二世所想體驗的,這也同時說明兩國交流上存在誤區,假設威廉二世能夠多聽取其他人的意見,謹慎行事,也不至於給奧匈帝國開出“空白支票”,如果是俾斯麥或者威廉一世就絕對不會犯這種錯誤。

而這也反映出德國政治上的缺陷,威廉二世掌握權力過大,以至於他的一些言論或者決策完全可以繞開德國政府的約束。

總而言之,同時挑戰俄,法,英三國給了威廉二世極大壓力,如果一對一,德國自然不會畏懼,但是這三個大國中,任何一個都夠德國頭疼的。

現在威廉二世政府只能寄希望於奧匈帝國拖住俄國,等德國擊敗法國之後,再解決俄國問題。

而第二件糟心事,那就是東非的“趁火打劫”了,如今德國政府注意力全部投入到戰爭的時候,東非卻覥着臉搞什麼殖民地交易,更是讓威廉二世不美麗的心情,雪上加霜。

畢竟以德國的視角,東非最應該策應德國的行動,加入己方陣營,那三個世界最強大的德意志國家聯手,德國也不至於陷入如今這種被動局面。

到時候,東非北上配合奧匈帝國掌握地中海,而依託三國強大的工業能力,和豐富的資源儲備,根本沒有對手。

畢竟東非擁有大量德國稀缺的資源,糧食,棉花,橡膠,石油,金屬等等,而東非還有一億多人口和相對比較強大的軍隊,戰爭潛力相當可觀,至少比奧匈帝國要強太多了。

不錯,德國在石油上也比較依賴東非,東非已經悄然成爲世界最大的成品油出口國,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石油工業體系。

其他不說,只要東非能穩定給德國提供充足的物資保障,德國也更有信心在戰爭中取得優勢。

當然,德國的這種想法自然以德國利益爲核心,東非可沒有趟渾水的想法。

比如地中海就不是那麼好進的,英,法在地中海的優勢相當雄厚,以至於奧匈帝國海軍根本不可能在地中海取得話語權,哪怕奧匈帝國稍微爭氣一點,在東地中海能力壓英國,或許東非還有可能考慮北上方案。

畢竟英法兩國控制東非通往地中海的咽喉要道,從外部進攻幾乎不可能實現,假設奧匈帝國海軍能夠從地中海內部配合,那還有可能打破英法兩國在地中海建立的強大封鎖體系,但事實是奧匈帝國海軍被鎖死在亞得里亞海難有作爲,而且奧匈帝國海軍的實力,就算衝出地中海也只有被英法海軍聯合圍剿的份。

所以,從各個角度來說,東非都根本不可能冒着風險上了德國的賊船,這自然也引發了德國的不滿。

但是,德國有求於東非,所以只能將這種不滿憋在心裡,故而威廉二世對東非也沒有什麼好態度,但是也不能指責什麼。

而這次東非關於接管德國殖民地的建議,更讓威廉二世不爽,畢竟德國爲了獲取這些殖民地可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尤其是德屬中非殖民地,在此前東非,德國,比利時,南德意志可是才簽署了共同開發中部非洲的協議。

現在,這一切都將爲東非做了嫁衣,威廉二世心情能好纔怪呢!這可都是德國辛辛苦苦在海外打下的家業,付出了不少心血。

假如將這些殖民地交給東非,這就等於戰爭還沒開打,德國就已經開始丟失領土,放在平時,任何人都不可能心平氣和的接受。

而這個時間段對德國來說正好不是平時,而是事關國家存亡危機的重要時候,所以威廉二世和德國政府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了。

看着東非送來的書信,威廉二世心中冷笑,但是依舊不假顏色的對德國政府衆人們問道:“大家如何看待東非這份提議?”

外交大臣阿圖爾憤憤不平的說道:“東非簡直是德意志的敗類,這明顯是對帝國的訛詐,如果放在以前,我們肯定要還以顏色。”

作爲帝國的外交大臣阿圖爾對東非的態度不算友好,畢竟在德國以往的外交政策中,一直對東非採取拉攏政策,可以說滿足了東非很大一部分需求。

德國自然希望將東非綁定在自己的戰車上,所以對東非向來比較大方,尤其是在東非大力發展本國工業的時候,提供了不少資金,技術和人員上的支持。

而秉持着這一方針,德國外交部和東非打交道的頻率自然相當之高,阿圖爾自問兩國關係中,德國對東非支持是不遺餘力的,但是卻沒有獲得想要的結果,這自然也給德國外交部造成了很大麻煩。

甚至於阿圖爾等外交人員都不太喜歡和東非打交道,但爲了帝國的未來,還是要硬着頭皮和東非合作,這就讓人很膈應了。

當然,處在東非政府的角度,東非政府做的完全沒有錯,除了沒有配合德國戰略上的需求以外,東非同樣給予了德國不少正面迴應,比如貿易,投資,資源等等,在經濟和軍事領域給德國提供的便利同樣不少。

第949章 戰敗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903章 萊茵宮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220章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852章 夏威夷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809章 事後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1165章 抵押物第958章 巴拉圭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726章 深入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19章 農忙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18章 遠洋貿易第38章 開墾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446章 災情第782章 近衛師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37章 補丁第284章 連環計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404章 暴富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336章 東非菜?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66章 《東桑條約》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1182章 中間商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727章 艦隊第976章 開始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還在審覈……第12章 戰場間隙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請假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351章 過往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249章 熱度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75章 大逃亡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296章 接見第1302章 巴庫第1238章 教唆第130章 入侵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215章 交涉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248章 普吉島第37章 戰爭第852章 夏威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