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軍隊家底

和德國,日本相比,東非在外交層面上確實對不起自己帝國主義的名號,不過這也正說明東非政治上日漸成熟。

德國和日本是典型的軍國主義國家,而東非最開始也是軍國主義國家,爲了應對非洲大陸的土著和其他殖民者,被動選擇全民皆兵的組織形式,但是隨着東非建國後,國家安全初步得到保證,國家政治也隨之發生了重大改變。

當然,目前歐洲各國都在擴充武備,德國的軍隊建設放在歐洲其實並不稀奇,因爲隔壁俄國,奧匈帝國還有法國都不遑多讓,至於英國和日本屬於透支國力建設龐大的海軍,20世紀初,很多國家不發展強大的軍隊,那纔是真正的稀罕事。

所以在時代背景下,德國軍隊建設反而顯得格外正常,但是德國的激進纔是真正讓恩斯特感覺可怕的,畢竟德國從一開始制定軍事計劃,就打算一對多,實在不太明智。

所以恩斯特對卡蒙勸告道:“德國在歐洲面對的形勢格外嚴峻,你們的敵人不單單是法國,還要考慮俄國和英國,即便能夠戰勝法國,在俄國和英國的干預下也很難消化戰果,當初拿破崙政權覆滅的教訓必須吸取,有時候樹敵太多,敵人光是憑藉深厚的家底就能將你們的優勢消耗殆盡。”

在恩斯特看來,拿破崙時代的法國可比如今的德國還要離譜,至少恩斯特不相信德國能像拿破崙那樣輕易兵臨莫斯科,拿破崙的軍事上取得的成績甚至超過二戰時的德國。

但是,俄國是一個無解的存在,憑藉國土縱深以及惡劣的交通條件,很難有國家將俄國打垮,除非俄國內部先行崩潰。

卡蒙對恩斯特的勸告不以爲然,他有些自傲的說道:“我們德國完全有能力重演第一次普法戰爭時期的輝煌,只要能像上次一樣在英國反應過來之前擊敗法國,其他國家不足爲慮,至於俄國,太過落後,奧匈帝國就能將俄國牽制在東歐,等我們戰勝法國後,再調頭和奧匈帝國聯手,俄國的干預必然失敗。”

這顯然是理想狀態,完全不能說服恩斯特,主要是德國挑盟友的水平實在太爛,其實也是德國的無奈,後發國家在結盟方面根本沒得選。

德國如此,蘇聯如此,後來的遠東帝國亦是如此,世界第二面對世界第一時,很難找到好的盟友。

這也是霸權確立後的優勢,在遠東帝國輝煌的時候,東亞一羣二五仔各個以能成爲其馬仔爲榮,從北方草原,到東方島國,再到東南亞諸國,以遠東帝國文明爲榮,就算草原上的悍匪在面對遠東帝國時也會文化自卑。

而在如今英國構建的世界體系之下,德國,東非都是被重點宣傳的“野蠻國家”,這是一種政治和文化上的孤立和霸凌。

雖然德國和東非缺點衆多,但是英國的屁股也不是白的,反而因爲掌握着龐大的殖民地和世界霸權而作惡多端。

當然,像德國這種敢於對當前世界體系進行挑戰的國家,自然也有其崇拜者,反而是東非和美國這種裝鴕鳥的國家容易讓人鄙夷。

恩斯特對卡蒙說道:“話止於此,我們東非處在非洲大陸南部,和歐洲隔着撒哈拉沙漠和地中海,很難和德國進行策應,雖然不能在軍事上支持德國,但是其他方面,我們還是可以出些力的。”

對於恩斯特的拒絕,卡蒙雖然已經習慣了,但還是有些難受,但好在也不是沒有成果。

所以卡蒙客氣的說道:“那我就代表我國政府感謝皇帝陛下的支持了。”

……

送走了卡蒙後,在恩斯特的默許下,東非政府儘可能的在貿易方面給予德國一些優惠,這事實上是對德國發展的一種支持,但對於德國這種規模的國家來說,只能算聊勝於無。

而相繼和各國政府使團進行了一番“親切”交流之後,東非政府的態度也比較算明瞭,那就是會在接下來的爭端中儘可能選擇中立。

這樣一來,世界的普遍認同的列強中,美國和東非暫時都算中立國,這也就給了歐洲各國相互挑戰的底氣,而這也正是東非和美國都希望看到的。

同時,恩斯特也開始盤算目前東非的家底,強大的軍事實力纔是東非能夠保證中立國地位的底氣所在。

默爾克:“僅從兵力上來說,目前我國軍隊總兵力四十六萬,以輕微優勢排在在奧匈帝國之上,僅次於俄國,德國,法國三個國家,排在世界第四位。”

當然,這顯然不能簡單看做每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就拿兵力最多的俄國來說,軍事實力肯定不可能排在世界第一位。

除了人多以外,俄國基本上沒有能拿出手的,而且俄國人口也沒比東非多出多少,兩國現在只有兩三千萬的人口差距,但是東非在火炮,機槍,軍用汽車,鐵路等等方面都比俄國要強的多。

不過兵力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參照物,單從兵力角度來看,東非目前排在世界第四,而東非的動員潛力更是能排進前三,動員潛力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包括人口,後勤,交通,物資儲備等等,而以東非近乎俄國兩倍還多的鐵路,以及數百萬公里公路的優勢,東非如果真進行全國動員,恐怕不在俄國之下,按照俄國目前軍隊的標準,如果東非動員五百萬人也不算困難。

東非在軍隊兵力上處在世界中上游水平,與之相比,美國和英國這種海洋強國和東非差距較大,當然,英國如果算上殖民地軍隊,整體其實和東非差不多,殖民地多且分散,相應的防務壓力也大。

當然,英國殖民地軍隊的開支遠不能和東非國防軍相比,畢竟殖民地軍隊的主要任務還是防範殖民地叛亂,而非和其他軍事強國交戰。

“在陸軍武器裝備方面,我們已經達到歐洲各個強國水平,步槍,機槍,火炮數量不遜色任何國家,在部分領域甚至領先歐洲各國,比如軍用汽車數量,裝甲部隊,陸軍航空部隊等等。”

如今東非空軍已經從陸軍獨立出來,而陸軍也保留了一部分航空兵種,鍛鍊協同能力,只有海軍航空兵暫時沒有組建。

主要是海軍部署在海岸線周圍,現在組建海軍航空兵過於顯眼,而且沒有航母作爲載體的情況下,海軍航空兵也不好發揮作用。

並且目前階段,東非空軍已經算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很多國家甚至連飛機都沒有,這也意味着東非暫時沒有這方面的需要,

從目前東非陸軍的裝備來說,東非陸軍領先同行半個時代,但是這種優勢並不明顯,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目前坦克,飛機性能不達標,如果跨區域作戰還力有不逮。

正如恩斯特對卡蒙所說,東非是一個非洲大陸國家,這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東非的國家安全,但是反過來也容易限制東非軍隊的發揮。

作爲非洲大陸第一軍事強國,東非周邊根本沒有敵手,而參與域外戰爭又要遠渡重洋,這顯然需要海軍和本國航運能力作爲保障,所以目前東非軍隊很難支持海外作戰。

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377章 賄賂第1254章 錫礦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137章 補丁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545章 孤兒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32章 押解第332章 稻種第318章 朱壩鎮第196章 鐵路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371章 生意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308章 滲透第428章 談論第673章 象牙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852章 夏威夷第467章 觀察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291章 “偷國”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945章 空軍第677章 公務員制度嘗試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請假第810章 海岸線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289章 教學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199章 結款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938章 換血第878章 無線電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833章 拖拉機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499章 建交熱第103章 “大殺器”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1214章 四五規劃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68章 阿拉斯加第389章 易手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298章 香蕉園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958章 巴拉圭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35章 牛馬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35章 牛馬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58章 密謀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797章第195章 拜訪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015章 市場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552章 過往第64章 一日政治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808章 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