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

而真正讓東非有一點爲難的就是,奧斯曼帝國帝國目前和東非的關係可以說處在相當不錯的階段,爲了在波斯灣殖民地佔領中獲得奧斯曼帝國的支持,東非同奧斯曼帝國展開了不少合作,就現在而言,奧斯曼帝國肯定是一個親東非國家。

而巴爾幹半島諸國同東非的關係則有些複雜,其中同東非關係最好的就是羅馬尼亞,但是羅馬尼亞並非本輪巴爾幹危機的主要參與者。

羅馬尼亞處在巴爾幹半島北部,和奧斯曼帝國其實已經被隔開,所以兩國間的矛盾反而不如和其他國家矛盾尖銳。

而巴爾幹半島上同東非關係第二好的國家則是保加利亞,保加利亞可以算巴爾幹半島上的軍事小強了,前世在一戰中爆發出遠超國家實力的戰鬥力。

所以東非一直都同保加利亞保持着不錯的關係,尤其是在軍事合作上,東非是保加利亞重要的支持者。

而且,從經濟利益考量,東非同保加利亞的貿易是巴爾幹半島國家裡僅次於羅馬尼亞的存在。

塞爾維亞處在巴爾幹內陸,缺乏出海口,而希臘基本等於英國的放貸地,經濟被英國全面控制,所以保加利亞和東非貿易存在天然優勢。

當然,相對於羅馬尼亞這個重要石油產地,保加利亞肯定遠無法和羅馬尼亞相提並論。

總結了大家的想法後,恩斯特說道:“在和巴爾幹相關國家的關係處理上,根據大家的建議,那就是能不得罪,就不得罪,至於明確支持某個國家確實不符合我們的利益。”

“而且,我們本身在巴爾幹半島只能算旁觀者,無法做到其他國家那樣參與巴爾幹事務,所以我們暫時對巴爾幹半島戰爭選擇冷眼旁觀的態度,當然對現在巴爾幹半島的軍火貿易市場我們應該參與進去。”

東非和巴爾幹半島畢竟隔着一個蘇伊士運河,只要蘇伊士運河在英國人手裡,東非就不可能實現對歐洲政治的過多幹預,投入再多,也起不到相對應的效果。

而奧匈帝國,俄國,法國和英國,乃至德國就大爲不同,他們本身距離巴爾幹半島不遠,或者海上通道暢通,所以主導巴爾幹半島局勢的主要力量還是這些國家,在東非沒有控制蘇伊士運河之前,基本上不可能發揮主導作用。

而以此角度來看,東非就算想做巴爾幹半島上的軍火生意,也只能先和奧斯曼帝國合作,畢竟東非向巴爾幹這個爭議地區銷售軍火,不可能競爭的過其他歐洲國家,拿不到大頭。

而奧斯曼帝國就不一樣了,奧斯曼帝國除了是巴爾幹國家以外,還是紅海沿岸國家和波斯灣沿岸國家,東非和奧斯曼帝國的貿易不會因爲其他國家限制,就被輕易切斷。

所以在本輪會議結束後,東非最先接觸的國家就是奧斯曼帝國,而對於東非透露出的“善意”,奧斯曼帝國自然是熱情接受。

受到德國和東奧兩國軍事合作的影響,目前奧斯曼帝國使得的武器,正在加速德意志化,而德國不可能像東非這樣便利的支持奧斯曼帝國,畢德國需要照顧巴爾幹半島其他國家的情緒,就算德國支持奧斯曼帝國,也不可能繞開巴爾幹半島,而東非卻可以選擇在紅海或者波斯灣同奧斯曼帝國合作。

所以在1912年5月,東非率先和奧斯曼帝國達成一批軍事訂單,兩國約定在科威特完成交接工作。

從二五計劃開始,東非就開始有意拓展本國國防工業規模,而在三五計劃開始後,東非軍工業更是得到了大量資金支持,擴建了一批武器生產線。

這些國防工業原本是恩斯特爲了應對一戰準備的,現在可以先給奧斯曼帝國一些甜頭。

東非作爲德意志國家,許多武器和德國可以通用,而奧斯曼帝國軍隊如今德系武器本來就佔據主流,加上兩國早在去年就開展了更加緊密的軍事合作,這爲東非武器出口做了良好的鋪墊。

東非對奧斯曼帝國輸出的武器,主要以步槍,機槍以及其他軍事物資爲主。

本輪巴爾幹危機中,大部分歐洲國家都站在巴爾幹半島諸國一方,所以這也讓東非佔了很大便宜。

許多戰略物資,都可以以民用產品的藉口向奧斯曼帝國出口,如食鹽,糧食,白糖,棉花等等,其中很多物資,奧斯曼帝國本身不能生產,或者產量不足。

畢竟奧斯曼帝國的國土和氣候,可以說土地質量在世界大國中算是最差的,而這已經是奧斯曼帝國佔據中東地區,許多最肥沃土地的結果,就比如兩河流域,亞細亞半島以及歐洲巴爾幹半島部分國土。

就拿糧食來說,前世土耳其作爲中東最發達(排除以色列)的國家,糧食自給率還不到百分之百,如今奧斯曼帝國佔據大量沙漠地帶,加上氣候惡化,根本無法做到完全自給自足,生活質量連俄國都不如。

所以奧斯曼帝國天然是一個糧食進口大國,而近三十年裡,東非對奧斯曼帝國糧食出口增速是最快的。

而奧斯曼帝國雖然能產小麥、玉米、棉花、菸草、橄欖等溫帶和熱帶作物,但是都被水源問題約束,很難像其他國家一樣大規模種植生產,所以也主要依賴進口。

如果是工業化時代之前,奧斯曼帝國農業規模還算可觀,曾經奧斯曼帝國甚至是歐洲最大的棉花出口國之一,但是到了今天,奧斯曼帝國的農業產出甚至無法滿足本國工業發展需求。

所以東非對奧斯曼帝國的貿易中,武器出口其實只佔很小的一部分,糧食,糖類,菸草,咖啡等農產品以及其他工業品佔據主要地位。

這對於現在東非來說,算是意外之喜了,隨着大借款後,東非工農業獲得大量發展資金,如今東非工農業生產效率進一步大幅度提升。

但是這也給東非帶來了巨大壓力,畢竟產品生產出來也是要銷售的,所以東非面臨着生產過剩的問題,而同奧斯曼帝國的貿易,暫時緩解了東非工業生產上的過剩,尤其是國防工業。

所以世界太平,那對東非而言絕對不是好事,巴爾幹危機算是給東非提供了一個喘息的機會,而利用巴爾幹危機,東非就能更加從容的應對日後的歐洲全面戰爭。

而從奧斯曼帝國和東非的貿易中也可以看出東非政府內部爲什麼支持奧斯曼帝國的人巨多,奧斯曼帝國人口將近三千萬,而且歷史底蘊深厚,能帶給東非的經濟利益,遠非巴爾幹半島上一羣小國所能相提並論。

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200章 電氣化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84章 消息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449章 野心第607章 迂迴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451章 人口(續)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45章 羅恩羅達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1114章 抉擇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9章 接觸戰第925章 造船業第681章 金沙薩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128章 打探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469章 鯨灣港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239章 兵變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878章 無線電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369章 送別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616章 行蹤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356章 鐵路第137章 補丁第1223章 “療養”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1053章 波斯灣第1114章 抉擇第865章 高原省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967章 奧拓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871章 “萊茵”市第904章 卡賓達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976章 開始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84章 談判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1041章 新農業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107章 圖爾卡納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