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7章 輿論

第1117章 輿論

在羅安達號巡洋艦完成救援任務之後,不多時,泰坦尼克號就徹底超出承載能力,整艘船迅速向大西洋下沉沒,在大西洋上掀起一片驚濤駭浪,一些沒有來的及遠離的救生艇也被波及。

在坦泰尼克號周邊,還是有一些救生艇存在的,羅安達號當時主要以泰坦尼克號爲主要救援對象,自然估計不過來已經四處飄散的救生艇艇,那會極大分散和消耗羅安達號的救援力量得不償失。

而一些救生艇,因爲操作不當,沒有及時離開泰坦尼克號沉沒時波及區域,也被這艘恐怖的遊輪帶進了大西洋水面下。

在確認了泰坦尼克號徹底沉沒之後,羅安達號巡洋艦纔開始重回現場,並且釋放了極大救援彈,引導泰坦尼克號沉沒前下方出去的救生艇,向着羅安達號靠攏。

救援活動一直持續到另外一艘英國商船到來爲止,這個時候,羅安達號只能先行撤離,畢竟傷員和補給都需要時間,羅安達號不可能一直在當地停留。

……

萊茵市。

《泰坦尼克號在大西洋沉沒……》

恩斯特拿着羅安達號傳回的消息有些沉默,因爲實在是有些巧合,因爲救援泰坦尼克號根本不在恩斯特的預料之中。

雖然恩斯特對於泰坦尼克號這艘前世大名鼎鼎的船隻比較瞭解,但是恩斯特從來沒有想過拯救這場悲劇。

最主要的是恩斯特根本就不知道泰坦尼克號會在今年沉沒,畢竟坐到恩斯特這個位置,每天接到信息都是一些國家層面的大事,誰會關心萬里之遙的一艘英國遊輪。

至於羅安達號巡洋艦的任務,那完全是海軍部門安排的,恩斯特根本就沒有插手過,所以這次羅安達號碰巧遇到泰坦尼克號完全不在恩斯特的算計之中。

當然,這對東非也不是什麼壞事,對於東非的國際形象還是能起到正面宣傳效果的,尤其是羅安達號巡洋艦作爲一艘東非軍艦,在大西洋救援了一艘英國的遊輪,還是世界上現在最著名的遊輪,這其中的戲劇性就太多了。

至於對羅安達號巡洋艦的安排,這方面自然是東非國家媒體宣揚東非的一次大好時機。

恩斯特對默爾克說道:“對羅安達號巡洋艦的全體官兵進行一次嘉獎,這是展示我軍良好形象的一次機會。”

默爾克點點頭道:“是,殿下。”

對於恩斯特來說,現在東非軍艦羅安達號對泰坦尼克號的救援已成定局,那接下來只能將利益最大化。

畢竟這次救了那麼多人,很有可能對歷史軌跡造成巨大影響,要知道泰坦尼克號上許多人非富即貴,誰知道這些人活下來後,會對未來的歷史長河中掀起怎樣的波瀾。

當然,歷史早就變了樣,所以事已成舟,恩斯特也不太在意泰坦尼克號事件對歷史的干擾,畢竟恩斯特本人就是歷史發展最大的干擾因素。

“宣傳部門,要藉助這次機會,讓我們在歐美國家的形象大大改觀,尤其是針對英國,相信有了這次泰坦尼克號事件的助攻,我們在英國的民間形象能夠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東非在英國輿論裡可從來不是什麼正面影響,即便如今東英和解,也沒有能夠立即轉變英國國民對東非的態度。

作爲世界霸主,英國同樣掌握着世界輿論的霸權,而從南非戰爭結束後,英國政府憑藉這套輿論霸權,對東非進行了長達近二十年的摸黑。

即使是倫敦東區最貧窮的愛國者,一談及到東非這個國家,也會不由自主的往地上吐一口唾沫。

在英國輿論中,東非的形象可以說完全不遜色於他們對法國或者美國人的調侃,畢竟東非的誕生破壞了英國殖民非洲的大戰略,東非本土如今一千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中,可以說大部分都是前世英國人的殖民地。

當然,最讓英國人痛恨的還是南非戰爭的慘敗,雖然對外宣傳中南非戰爭是平局,但是任何人都知道,對於英國這樣一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言,平局只不過是一張遮羞布。

而不能在武力上擊敗東非的英國,自然要在其他方面找補回來,但是英國的經濟制裁也不顯著,只有輿論上實現了對東非的復仇。

總而言之,東非的國家形象因爲英國人的小肚雞腸,以及英國政府的有意引導,絕對談不上正面。

如果是其他時候,東非對此自然不會太在意,但是此時東非需要英國人的好感,進而從英國獲得更多投資和貸款。

所以恩斯特說道:“如今我們再向國外借款的時候,英國總因爲刻板印象和傲慢,對東非不屑一顧,這對於我們來說絕對不是好事。”

“畢竟,如今英國是世界上資本最雄厚的國家,我們想要獲得發展資金就不能忽視英國,而英國長期對我國的負面宣傳,讓我們在對英國的貿易中處在不利地位。”

雖然因爲東非,英國丟失前世數百萬平方公里的黑非洲土地,但是英國依舊是世界第一大殖民國家,並且維持着世界金融業中心地位。

這樣一來,即便不算英國的工業,英鎊也能維持堅挺的幣值,畢竟英鎊能在全世界絕大部分流通,代表着如今世界最強的購買力。

所以任何國家在對外貿易中,都不可能繞開英鎊,東非自然也是如此,就比如東非和印度的貿易,那必然要以英鎊爲主要媒介來完成。

東非獲得足夠多的英鎊就能夠在世界絕大部分地區購買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機械設備和原材料。

不過同樣值得慶幸的是,英鎊還遠不如前世美元霸權那樣穩固,要不然東非根本不可能繞開英國實現工業化。

但是獲得大量英鎊,對東非本國工業發展是絕對有利的,而英國對東非的負面輿論,影響了東非通過借款以及招商引資或者貿易形式獲得更多英鎊來加速本國工業發展。

這也是恩斯特爲什麼想拿泰坦尼克號作爲突破口,改變英國民間對東非的負面印象。

恩斯特:“英國民間輿情對我們越有利,那我們就能獲得更多工業發展資金,從而打開英國的殖民地市場,換取我們想要的資源和能源,英國本身控制着四億多人口的市場,而泰坦尼克號事件,同樣能讓我們在這四億人口的龐大市場中打開銷路。”

在英國殖民地市場中,很多英國殖民地原本對東非這個國家的印象也會因爲宗主國態度而比較惡劣,這是無法避免的,就比如前世遠東帝國,英國殖民過的某個區域,即便英國離開後,流毒依舊難以消除,一直維持到21世紀。

英國直接控制着近四億人口的輿論,只要寫點小文章,就能對東非進行抹黑,而如今東非對泰坦尼克號的救援是一場根本無法被掩蓋的正面事件,如果能夠利用好,不僅可以讓英國人對東非態度大爲改觀,也能讓英國控制的四億人口大市場對東非態度大爲改善。

而情緒本身就是可以影響到貿易的,畢竟歷史上的貿易抵制屢見不鮮,同理英國輿論界對東非改善,也能大大刺激東非的對外貿易。

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369章 送別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865章 高原省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96章 西北悲歌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還在審覈……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1018章 磋商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973章 籌備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867章 推銷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810章 海岸線第1011章 借錢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930章 漢薩省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027章 合金鋼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261章 威脅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449章 野心第484章 訓練第555章 羞辱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782章 近衛師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545章 孤兒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318章 朱壩鎮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821章 裁軍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736章 第九旅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463章 站隊第958章 巴拉圭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1304章 坎帕拉第991章 抵達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