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

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

像這種拉扯,短時間內肯定出不了結果,不過東非的做法反倒是讓沙俄在一邊撿了便宜,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東非和沙俄之間還隔着一個英國。

沙俄肯定是不甘心和英國做妥協的,沒有日俄戰爭的慘敗,俄國根本不可能心甘情願的和英國退讓。

但是東非的出現就讓俄國有了喘息的機會,現在中東和中亞,只要俄國能消化北部自己影響範圍,然後等東非和英國競爭的過程中,俄國政府也相信本國國力能在此期間得到一定恢復。

“我們在中東和中亞的活動,不要太着急,畢竟這裡本來就不屬於我們的勢力範圍,臨時插一腳的作用主要還是爲了未來做鋪墊。”恩斯特對着情報部門和外交部門的官員們說道。

英國在中東和中亞積累了上百年的優勢,一般情況下,只要不發生直接戰爭,東非想剔除英國的影響力幾乎不可能做到。

“中東和中亞的佈局,是一個長期工作,我們的目的就是一點點建立我們自己的優勢,等到英國出現意外之後,我們就能順手接管英國在區域的影響力。”

……

遠東帝國。

隨着古老帝國內部權力鬥爭日益嚴峻,東非也不得不做出相對應的改變,從而保證東非在遠東帝國的利益。

東非駐膠州總領事館阿貝茨說道:“如今遠東地區的政治越發複雜,爲了保證政局動盪之下,我們的利益所在,就必須扶持相關政治勢力,尤其是淮海經濟區內和我們合作的地方勢力,加大他們的話語權。”

20世紀的到來,進一步加速了遠東帝國中央政府權力的衰退,而這種政治變局中,也容易讓其他勢力有機可乘,而東非首先要防範的國家就是日本。

隨着英國和東非在中東和中亞地區發生的一點點小摩擦,日本這個英國的馬前卒再一次被英國拉出來,給東非尋找麻煩。

這對於日本是比較有吸引力的,如果能對東非取而代之,那將極大緩解當前日本的經濟壓力。

當然,英國人畫的餅,日本人也不會輕易上去啃,剛剛經過日俄戰爭的損耗,日本情況不比俄國好到哪去,而且隨着俄國退縮,日本在東北亞地區能發揮更多作用。

而且徹底得罪東非也不是日本能掂量的,就算日本海軍對比當下的東非海軍佔據優勢,但只要日本還要和歐洲做生意,東非就有辦法找日本麻煩,當然,代價可能是東非也被擠出遠東地區。

所以日本和東非都有顧慮,日本不可能輕易被英國拉出來當壯丁,而且日本也可見於東非和英國的衝突,在日本看來,如果英國和東非能夠兩敗俱傷,那在遠東帝國能和日本競爭的就只有一個美國了。

所以對於日本,東非當然要時刻警惕,阿貝茨總領事對下屬們說道:“尤其是對膠州及區域內,和日本有關係的勢力,我們都要嚴格監控起來,如果坐實和日本有牽連的,要嚴格打擊,防止日本通過各種形式對淮海經濟區滲透。”

常年和日本打交道,使得東非情報機關獲得了很多實戰經驗,而越是和日本交手,東非安全部門也越瞭解日本的手段。

這一點在日俄戰爭中就已經得到一些體現,日本在情報工作上是遠強於俄國的,通過商業人員,各種形式的社團,外交人員,日本在東北亞地區編織了一張有效的情報網絡,這爲戰勝俄國奠定了信息基礎,所以東非在淮海經濟區自然也要防範日本這麼做。

而且東非不比俄國,俄國在遠東帝國軍事實力強大,即便退回到北方還有機會捲土重來,而東非的淮海經濟區只能算半經濟殖民地。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東非作爲半工業國家,對遠東帝國的貿易先天處在優勢地位,只要雙方發生貿易,那肯定是東非佔便宜,而且遠東帝國想要發展,也無法脫離這種貿易形式。

而半經濟殖民地也使得東非對淮海經濟區的控制相當薄弱,這也使得東非只能通過加強對當地勢力的合作來保證東非的潛在勢力範圍。

而這種當地勢力,有很大的主動權,比如他們可以繞開轉身和英國以及日本資本合作,從而換取更大的利益,而對於這種不開眼的勢力,自然是東非嚴厲打擊的目標,尤其是和日本有接觸的勢力,都是東非嚴格監視的對象。

“同時,根據中央政府的命令,只要遠東帝國上層合法政府依舊存在,我們的人就不要插手遠東帝國內部權力之爭。”阿貝茨警告道。

就算清政府完蛋了,北方也不會像南方那樣四分五裂成若干地方政治派別,畢竟大概率北洋政府會接管國家政權,哪怕只是名義上的,東非的態度就是中立。

1908年對於東非而言顯然是多事之秋,一方面隨着日俄戰爭結束,世界各國,尤其是英國的注意力開始轉向其他區域,這其中自然包括東非在內,任何能夠將東非拆解的機會,英國都不可能放過。

另一方面則是隨着東非工業化發展,對海外市場的需求也越來越多,這使得東非必須開始重新撿起更加主動的對外政策,爲東非工業出口鋪平道路。

這種情況下,東非主要聚焦於中,東歐,中東和中亞,遠東三個主要市場,同時大力開發南美市場,至於西非的歐洲各國勢力太多,暫時並不在東非考慮範圍之內。

所以在1908年,東非的外交政策明顯轉入主動,在多個熱點地區加大自身影響,鞏固自身的基本盤。

在全球市場中,中東歐和遠東市場對於東非最爲重要,所以不容有失,而中東和中亞,南美兩個市場正處於開發階段,也是東非擴大自身貿易範圍的一種體現。

直觀表現就在於東非工業品出口量加大,並且圍繞東非爲核心,在全球市場內部攻城掠地,進一步加劇了世界各國經濟的競爭壓力。

與此同時,東非的外交活動也越發頻繁,尤其是在南美和中東地區,直接對話當地國家和地區高層政府,從而達成相關合作。

當然,作爲列強,東非也會使用恐嚇,威脅等手段,不過因爲海軍能力有限,暫時只能對東非周邊國家起到一定作用。

所以相對於其他列強,東非算是比較和顏悅色的,這在全世界並非個例,就比如美國和奧匈帝國情況也差不多。

三個國家的共同點就在於對區域外國家影響,受制於英,法制定的遊戲規則和國際體系,從而無法有效發揮。

而德國和俄國不同,兩國軍事實力是公認的比較強大,所以在國際上話語權比較高,而其他國家,尤其是東非的軍事實力最容易被質疑。

當然,這裡的軍事實力更多指向各國對戰鬥力的判斷,至少歐洲各國對於歐洲以外國家軍隊大多是偏向於貶低的,就比如美國,其軍事實力就容易被忽視,這還是在美國海軍比較強大的情況下。

目前,東非海軍實力更是無法排名前幾的國家相比,雖然東非擁有世界上數量僅次於英國的無畏艦,但是在其他軍艦上差距太大,光靠兩艘無畏艦和一艘準無畏艦,暫時是無法抵消這種差距的。

第463章 站隊第726章 深入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82章 麪粉廠第1166章 體驗請假第494章 假情報第238章 三把“刀”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964章第739章 防線失守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523章 旱情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903章 萊茵宮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063章 推力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50章 教育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54章 發“貨”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949章 戰敗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820章 購艦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498章 和談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382章 渡河第1303章 撤資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704章 底氣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347章 開飯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332章 稻種第968章 分歧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64章 一日政治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1264章 在東非第469章 鯨灣港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98章 遊歷第371章 生意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460章 衝突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926章 機耕路第483章 新民族第973章 籌備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968章 分歧第624章 要人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33章 尋找“光明”第727章 艦隊第569章 以下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