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波斯灣

在東非二五計劃進行的時候,1907年的世界並不太平,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日益嚴峻,其中尤其以德,法矛盾最爲突出,這顯然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經濟危機的影響。

而英國和俄國的關係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轉變,日俄戰爭中俄國作爲最大輸家,但事後影響並不全對俄國不利,就比如在關於中亞問題上,俄國同英國之間達成妥協,兩國就波斯,阿富汗等區域進行了重新談判,而兩國之間關係轉暖的原因也比較複雜。

“英,俄兩國,可能就中亞和遠東帝國西北地區達成了某種默契,隨着日俄戰爭中俄國的糟糕表現,俄國的威脅在英國人看來已經大打折扣,而俄國在經過經濟危機,日俄戰爭,國內運動以後,沙皇政府的窘境也迫使他們和英國改善關係。”

“但是兩國在中亞這個矛盾地區的妥協,對於我們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中亞包括阿富汗等國家在內,以及中東的波斯,都是我國重要的商品出口目的地之一,過去憑藉英,俄矛盾,我國能夠渾水摸魚,而一但英,俄兩國劃分勢力範圍,對於我國商品出口顯然是不利的。”

憑藉着阿曼人(原桑給巴爾商人)的關係,東非早早就開通了和中亞,以及波斯灣沿岸國家的貿易。

而英,俄兩國作爲區域秩序的主要參與者,過去因爲各種分歧所以不能達成一致,這也保證了東非在當地貿易的通暢,所以英,俄“和解”必然影響東非的利益。

聽着情報部門的分析,恩斯特心情也比較沉重,東非和美國一樣,雖然暫時不熱衷參與國際政治,但是維護本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利益是不會改變的。

就比如美國的“門羅主義”和最近提出的“門戶開放”,本質上就是美國經濟勢力範圍的擴大,美國工業品從美洲走向世界的一個標誌。

東非過去沒有非洲版的“門羅主義”,但是通過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已經粗略形成了一個“東非經濟圈”,只不過這個經濟圈的含金量遠不如美國在北美構建的勢力範圍,加拿大,墨西哥以及加勒比諸國,遠不是阿比西尼亞帝國,南德意志王國等國家或者殖民地能相提並論的。

而且美國的門羅主義是一種明確的政治主張,東非經濟圈還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政治和經濟概念,主要是周邊英,法兩國殖民地實力比較強大,而且不像南美那樣有更高的自主權。

當然,東非暫時不拓展東非經濟圈範圍,也和鞏固和平的外部發展環境有關,這種潛規則形式的利益互換,也確實讓東非和其他國家之間關係大大緩和。

而中亞和波斯灣沿岸情況又有不同,東非天然重視印度洋沿岸,畢竟東非大部分海岸線都位於印度洋沿岸,是印度洋沿岸第一大國,而這也使得東非一直想要在印度洋發揮更大的作用。

東非將印度洋分爲大致五個區域,包括南洋板塊,大洋洲板塊,印度板塊,阿拉伯教板塊,以及非洲板塊。

其中大洋洲的核心是澳大利亞,同印度一樣是英國無可爭議的殖民地,同時其他板塊英國的勢力也很強大。

比如非洲板塊的埃及和英屬索馬里蘭,阿拉伯教板塊的也門,阿曼,波斯灣西岸諸部(阿聯酋等),波斯等都有英國殖民地或者屬於英國的保護國,南洋板塊亦是如此。

所以說在東非視爲未來核心利益的印度洋上,英國是東非最大的阻礙,至於其他國家,威脅遠不如英國大。

而東非想拆解掉英國在印度洋的勢力範圍,自然也需要逐步出手,先從英國控制較弱的阿拉伯教板塊和南洋板塊入手,最後纔是埃及(紅海),澳大利亞,印度這些英國在印度洋沿岸的核心殖民地。

這些板塊中,阿拉伯教板塊是最容易干預的,因爲區域內還有波斯,奧斯曼這種比較獨立的國家,而英,俄如果確定各自勢力範圍,那東非未來想再插手難度就大了。

這就是世界各國在遠東帝國劃分勢力範圍的時候,美國爲什麼要提出“門戶開放”的原因,就是要防止其他國家將美國利益排除在外。

而東非如果對中亞和波斯灣進行不干預,就會面臨和美國一樣的選擇,所以爲了維持在中亞和波斯灣地區的利益,同時爲了後續在區域內埋下棋子,東非不能無動於衷。

“英,俄兩國的行動,對於奧斯曼帝國幾乎沒有什麼影響,所以奧斯曼帝國必然會選擇‘裝死’,所以我們想插手區域內事務,只能以波斯爲主要抓手,雖然不一定能阻止英,俄兩國,但至少也要保證我國在區域內的話語權和經濟利益。”

東非對中亞和波斯灣沿岸的貿易活動是相當便利的,不僅距離近,而且是海路,成本最低,這使得東非工業品近年來在區域內攻城掠地,形成了巨大的利益網絡,所以東非不可能輕易放棄當地的利益存在。

當然,東非也不太可能爲了這裡直接和英,俄進行戰爭行爲,畢竟東非海軍實力對兩國沒有太大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東非想幹預此區域,就只能通過扶持代理人,而依照奧斯曼帝國現階段膽小怕事的情況,是指望不上了。

波斯就成了東非的唯一選擇,波斯一直都是中東和中亞地區的傳統大國之一,並且在區域內有着巨大的影響力。

而且本輪英國和俄國的談判,對波斯得負面影響最大,英,俄兩國以波斯灣爲界,幾乎將波斯一分爲二,這肯定損害了波斯得利益。

但是奈何近代波斯衰退的厲害,本國工業實力和軍事實力弱小,如果沒有國家扶持,那面對英,俄兩國之間的默契,恐怕也只能束手就擒。

“波斯在政治上一直都主要傾向於英國,也有傾向於俄國的,但是這些政治派別的形成主要原因是過去別無選擇,其國內也有大量反抗力量,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對其他力量的扶持,影響波斯國內的政治,從而給英,俄兩國增加麻煩,從而讓兩國不得不重視我國的利益。”

對波斯進行干預是當下東非政府最好的選擇,雖然會引起英,俄兩國的不快,但是迴旋餘地也大,這裡並非三國的核心利益所在,所以發生爭端也不會將矛盾升級,頂多是區域內國家遭受更多的戰亂之苦,這就不是三國需要關心的了。

在經過一番討論後,東非政府最終還是決定插手波斯等國家的內政,並且加入英,俄兩國對波斯灣區域的瓜分活動。

畢竟東非如果不插手,那東非在區域內不僅被排除在外,還有可能喪失原本的既得利益,這對於東非而言是難以接受的。

而東非的加入,勢必會讓波斯灣沿岸的局勢更加緊張,在恩斯特看來,東非想要擴大印度洋沿岸的影響力,就必須把握好這次機會,如果成功不僅可以保證東非的既得利益,同時也有助於東非未來在能源安全領域的佈局。

還是波斯灣背後的利益太大,恩斯特不可能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插手其中的機會,如果這個時候退縮,未來石油資源暴露出來,東非想再幹預,就更困難了。

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315章 清倉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296章 接見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801章 恭賀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992章 入籍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258章 夜襲第385章 煽動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114章 抉擇第903章 萊茵宮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315章 清倉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95章 拜訪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424章 奔逃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882章 出口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54章 發“貨”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936章 軍售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451章 人口(續)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782章 近衛師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878章 無線電第1264章 在東非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103章 “大殺器”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953章 新家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93章 姆特瓦拉第82章 麪粉廠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187章 勸說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1326章 野望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424章 奔逃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1099章 鋼鐵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344章 輿論戰第609章 提升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1025章 未雨綢繆第315章 清倉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94章 迎接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332章 稻種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