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7歐洲戰場
日本海軍第二艦隊,第三艦隊,第四艦隊,第一航空母艦隊,第二航空母艦隊,第一潛艇大隊,總共八十多艘戰艦,總排水量超過了五十萬噸。
這約等於日本急速擴張軍備後,海軍總排水量噸位的一半,由日軍海軍大臣山本五十六帶領,前往地中海,幫助蘇聯人奪取地中海和裡海的通道。
裡海屬於蘇聯的內海,其實就是一個比較大,非常大的一個湖,這裡有四個國家都擁有裡海的部分主權,只是只有蘇聯在裡海駐有艦隊,裡海艦隊。
蘇聯海軍相對來說,比日本海軍差了不是一點半點,主要是因爲蘇聯的出海口較少,僅有的幾個都是季節性的,在冬季會封凍。
所以對於蘇聯海軍來說,獲得一個甚至是數個永不封凍的海港,是蘇聯海軍發展和擴大的瓶頸,而這一計劃已經在執行中了。
由於蘇聯海軍一家的實力,在地中海稍顯薄弱,所以他們邀請他們的盟國日本海軍前來歐洲,幫助他們奪取裡海和地中海,還有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屬於永久中立區,它的防務安全是由英國軍隊負責的,而地中海一直是英國和法國還有意大利共管的,所以想要獲得地中海必須的跟最少三個國家翻臉。
蘇聯在歐洲方面的軍事實力,相對要比中部和東部強大的多,現在已經在格魯吉亞陳兵五十多萬,這是作爲實際佔領需要的兵力。
蘇聯陳兵格魯吉亞,日軍海軍艦隊起航,世界各國的情報機構都同時得到了這個消息,經過他們的分析和判斷,蘇聯和日本的目標是地中海西部各國。
特別是土耳其和埃及兩國,甚至有可能還有西班牙,英國和法國政府立時就慌亂了,並向德國,意大利和美國求援。
日本海軍艦艇編隊到達歐洲還有半個月,所以歐洲各國只有半個月的時間了,而德國已經失去了動力,德國的鄰國波蘭,已經被蘇聯陸軍和空軍給希冀得手。
也就是說德國已經被蘇聯陳兵邊境了,現在只有自保之力,要幫助英國和法國,恐怕無能爲力了,一戰德國給歐洲各國的壓力,所以蘇聯第一時間先控制住了德國。
蘇聯陸軍佔領波蘭的事實,已經證明了蘇聯和日本即將在歐洲發動一場大的戰爭,英國和法國作爲歐洲國家的領頭羊,這時候發現自己的實力不足以抵抗蘇聯和日本。
英國和法國海軍的總噸位加起來也沒有日本派到歐洲的這支特混艦隊大,英國和法國的戰列艦幾乎是空白,最大噸位的是巡洋艦。
而蘇聯還有兩艘蘇聯級的戰列艦,日本海軍特混艦隊有八艘戰列艦,都是超過萬噸級的,而巡洋艦則有十多艘,其中也不乏萬噸級。
而日軍特混艦隊還有航空母艦六艘,英國和法國海軍只有各一艘,還是象徵性的,能不能參加實戰還是兩說。
而美國對於英國和法國的求援,卻選擇了沉默,在美國人看來,這已經超出了美國人的處理能力,美國的海軍軍事實力在當下也不是日本海軍的對手。
就在歐洲大國都火燒屁股的時候,西班牙突然發表聲明,加入以蘇聯和日本爲首的聯軍陣營,緊接着就是意大利和南歐七個社會主義國家。
這無疑是讓英國和法國現在的境地雪上加霜,西班牙的倒戈,意味着直布羅陀海峽已經失去了控制,也就是說英國和法國跟地中海已經失去了實質意義上的聯繫。
還未開戰就已經輸了,英國政府給在地中海附近的英軍下令撤退和避讓,以待時機緩和後,再定去向,總之避免跟蘇日聯軍交火。
蘇聯陸軍和日本海軍幾乎是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地中海,而西班牙和意大利以及投靠蘇日聯軍陣營的國家軍隊,都不約而同的交出了指揮權。
至此國聯已經失去了對其他各國的約束力而解散,如果英國和法國還有歐洲各國不採取任何行動,那就意味着他們從此跟非洲東岸和亞洲的聯繫,在蘇聯和日本的控制之下。
蘇聯出兵波蘭威脅德國,而德國陸軍第一時間進入了捷克斯洛伐克,同時進入的還有空軍,搶先佔領了世界排名第一的軍工廠,捷克軍械廠。
等蘇聯反應過來的時候,捷克已經在德國的實際控制之下了,如果想要奪回捷克,只能通過軍事行動,那就意味着蘇聯紅軍和德國革命軍的碰撞。
捷克軍械廠,是世界上最大的輕武器軍工廠,同時也製造重武器,軍用卡車,裝甲車輛等,有相當一部分是自行設計,其餘的都是替其他國家代造。
捷克軍械廠跟旬縣軍工廠有共同之處,那就是原材料不需要長途運輸,這使得製造武器的成本大大降低,捷克式輕機槍,在中國幾乎已經是一個標誌性武器。
特別是旬縣軍工廠也仿造了大量捷克式輕機槍,提供給了國民革民軍,直到後來通用機槍的出現,才替代了捷克式輕機槍,成爲軍隊輕武器的首選。
搶佔捷克斯洛伐克是蘇聯和德國預定計劃,只不過是蘇聯慢了一步,波蘭橫在蘇聯和德國中間,他必須先拿掉波蘭,才能威脅德國和進兵捷克。
但是德國挨着捷克,所以德國比蘇聯少走一步棋,互有利弊,德國得到了軍工廠,但是如果開戰,戰火就燒到了德國本土。
而蘇聯則有了波蘭這個緩衝帶,不管是蘇聯進兵德國,還是德國進攻蘇聯,戰火都燒不到蘇聯本土,苦的就是波蘭人民了。
波蘭是歐洲最後一塊處女地,典型的歐洲草原氣候,波蘭軍隊以騎兵爲主,約有二十萬,只不過他們使用的還是長矛和大刀,就連軍官都沒有一把手槍。
波蘭軍隊在波蘭大公的率領下,將軍隊帶到了德國境內,避免了和蘇聯軍隊的正面衝突,這二十萬騎兵,估計不夠蘇聯一個步兵師五千人吃的。
按照預想的一樣,捷克軍械廠,有大量的武器彈藥儲備,經過清單檢查,發現足夠裝備上百萬人,如果蘇聯知道了這個消息,不知道會不會哭。
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在捷克都有訂單,他們使用訂單從德國手裡領到了他們國家訂購的武器,開始擴軍備戰。
蘇聯和日本兩國公然武裝佔領地中海,這已經擺明了是談判所不能解決的了,談判不能解決那就只有軍事行動一途了。
捷克軍械廠所剩餘武器都被波蘭大公購買一空,當然是打欠條的,緊接着捷克軍械廠的所有武器生產線,迎來了大改造。
在德國來的工程師指點下,所有的生產線都進行了改造升級,老式的榫式拉栓步槍淘汰掉,開始製造三水32B型半自動步槍的德國版DZ-40。
玉竹I型衝鋒槍也經過升級,改名爲MP-40,捷克式輕機槍已經停產了,主要製造通用機槍,這種機槍進過這幾年的戰火考驗,已經贏得了戰士們的信任。
火炮類的武器的製造經驗,德國軍工廠要比旬縣軍工廠要豐富的多,下來的就是坦克,裝甲車,卡車這些,捷克軍工廠的生產線都進行了相應改進。
更爲先進的武器只有德國本部軍工廠和旬縣軍工廠製造,絕不假借他人,德國軍工廠生產研製成功了一款線導導彈,專打防禦工事和坦克等裝甲目標。
而火箭技術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V系列火箭已經從V1-V5有了五個變種,V1火箭就是通常所說的RPG小型火箭彈,進而衍生出了便攜導彈,比如線導導彈。
V2火箭是中型密集型火箭彈,V3是大型密集型火箭彈,這兩個都是作爲炮火援助和火力密集打擊用的,成本是炮彈的一倍,時效比是炮彈的數十倍。
V4火箭是中程運載工具,V5火箭是遠程運載工具,所有火箭都通過了實驗檢驗,都在研發其延伸的其他作用,主要是中遠程導彈的可行性。
而德國的海軍發展雖然在噸位是沒有超過日本和蘇聯,但是質量和其先進上都有了質的飛躍,德國已經將其已經造好的和正在建造中的戰列艦,都改爲了航母。
並且取消了正在建造中的巡洋艦計劃,轉而大力製造驅逐艦和護衛艦,已有的巡洋艦,大型的也改爲航母,中型的繼續擔當艦隊重火力打擊。
德國已有航母六艘,建造中的有六艘,改造中的有四艘,最大的噸位超過了六萬噸,最小的也有三萬噸,所以要比日本現有航母高很多。
而蘇聯和日本還在主力建造戰列艦,航母的存在只是爲了保障其艦隊在航行中,能夠獲得空中偵察,在沒有雷達的年代,航空偵察是最有效的偵測方式。
對於有了雷達的德國艦隊來說,其實完全可以不需要航母,但是他們特別在意來自中國的建議,讓他們想象來自飛機上的魚雷和炸彈攻擊艦艇編隊。
潛艇德國已經有海狼級潛艇,這種潛艇已經相當成熟,後期的失利主要是沒有聲吶系統,被盟國潛艇逐一擊沉。
德國海狼級潛艇在巔峰時期有一百二十多艘,控制了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主要航線,而現在海狼級已經升級了,去除掉了兩個魚雷發射口,改爲安裝聲吶系統。
儘管少了兩個魚雷發射口,但是海狼級仍然有兩個魚雷發射口,對付一般艦艇,只需要一枚魚雷就足夠了,兩枚是爲了提高效率,四顆就是浪費了。
如果發現大型艦艇,一個人搞不定,只需要招呼其他兄弟來一起上就是了,海浪海狼,海狼潛艇組成羣纔是最可怕的。
不過歷史上的一幕不會重演了,不需要海狼級潛艇單獨上陣,主要是給航母編隊護航,不需要做無謂的單刀赴會。
噴氣式發動機也不是什麼難事,主要是給發動機提供了更多氧氣,增加了燃燒室,增加了渦輪加壓器,是發動機自己索求氧氣,變爲主動供氧。
噴氣式發動機由於供氧的充足,使得燃料燃燒更加充分,反而更加節省燃料,由於發動機推力的變大,使得飛機的結構有了更高的需求。
鈦合金是德國軍工和旬縣科研所的另一個合作項目,使用鋁合金和鈦合金製造的新一代飛機,可以看做是第三代飛機了。
飛機的設計製造採用了以往的輕型重型和戰鬥轟炸四個型號,另外還有海軍航母用的兩個型號,這些飛機早就有了設計圖紙,機體已經通過風洞試驗,等的就是發動機了。
發動機也分爲輕型和重型兩種,提供給輕型和重型飛機使用,在發動機經過了嚴格的檢驗後,下來的就是飛機試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