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12華中戰役
蘇軍第四方面軍在太原經過短暫休整,跟日軍華北方面軍西路軍,沿着汾河河谷南下,一路橫掃晉南,打通了山西南北主通道。
由於山東不佔而淪陷,使得冀南全部陷入日軍包圍之中,河北各地守軍和中央軍退入太行山中,跟山西的晉綏軍和中央軍匯合,以免被包圍。
華北方面軍中路軍在山東平陰縣渡過黃河,開始跟日軍華北方面軍東路軍匯合,順着天津到徐州鐵路線(津浦線),一路南下,準備圍攻華北重鎮徐州。
徐州在南京保衛戰的時候,就已經被日軍華北方面軍東路軍兵臨城下,由於兵力不足,所以一直在等待中路軍的到來,由於冀南還有中國駐軍,所以至今纔到達。
武漢保衛戰沒打響之前,徐州保衛戰已經打響,由於第五戰區指揮官韓復不戰而逃,在南方的李宗仁被緊急任命爲第五戰區指揮官,負責徐州會戰。
徐州會戰日軍主力是華北方面軍主力部隊,核心部隊是關東軍抽調的精銳師團第十師團和第五師團,外加盧溝橋事變後,日本緊急擴編的20-100師團中的第30師團,第31師團,第32師團,第33師團。
中國守軍由第五戰區的主力部隊,主要是山東部隊,也就是韓復渠的第三集團軍,和中央軍顧祝同的第五集團軍,還有河北,安徽,江蘇三省的援軍組成。
三省援軍是中國革命軍第11集團軍和第21集團軍,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孫震的第22集團軍,龐炳勳的第三軍團,先後也加入,總兵力爲64個師約六十萬人,日軍6個師團,共計兵力24萬人。
中國守軍主力集結在徐州以北地區,尋求和日軍主力決戰,徐州戰役的中央軍武器配備,在局部對比下,相對處劣勢,更爲嚴重的是徐州戰場,中國空軍力量幾乎零。
徐州戰場中國守軍三十多個軍,沒有一個軍有團級半自動武器的,只有部分部隊使用的是三水28A型步槍,更多的還使用的是八八式漢陽造。
這些軍隊的火炮也不足,中央軍也有個先來後到,也有個黃埔系和旁系,所以遠在第五戰區的部隊,沒有得到最先進的武器和火炮配置,戰車數量也有限。
徐州戰場上,重現了太原保衛戰的場景,戰場打的特別慘烈,也可以跟南京保衛戰外圍部隊有一比,打殘打光的營連級部隊不在少數。
從河北退下來的29軍殘部,被李宗仁用在徐州東北主陣地臺兒莊,再次顯示出了西北軍大刀隊的風範,臺兒莊大捷是徐州戰場,爲數不多的幾次勝利之一。
日軍華北方面軍臨時從備戰武漢戰役的空軍中抽調了三百多架飛機,同時也想蘇軍空軍請求支援,多達六百架的飛機,加入了徐州戰場。
徐州戰場的中國空軍來自徐州的兩座機場,原本數量就有限,而且大半還是老式的雙翼式戰鬥機,只有十幾架最新式的單翼戰機。
而日軍華北方面軍,本身就有上百架戰機,一時間徐州戰場上空,飛機遮天蔽日,這些飛機從上海和南京等地各大機場起飛,對徐州戰場進行支援。
日軍大量的轟炸機,朝着徐州各陣地傾瀉彈藥,而戰鬥機因爲沒有對手,所以不斷的以機載機關槍和機關炮對着陣地掃射,所造成的損傷比轟炸機還高。
雖然徐州戰場有中國守軍六十萬,日軍有二十四萬,即就是沒有這麼多飛機援助,以淞滬戰役,南京保衛戰和太原保衛戰爲例,想打贏也不容易。
李宗仁幾次向武漢陪都發電,要求放棄徐州,以保存實力,蔣介石以配合武漢保衛戰爲由,給了李宗仁再守兩個月的命令。
武漢的守軍預計會調集到一百萬,而這個時候,還不到半數,日軍和蘇軍也沒有離開南京城西進,武漢準備不足,所以李宗仁只能領命死守。
不過李宗仁改變了策略,由於中國軍隊一直使用的是單純的陣地防禦戰,自己往往處於被動地位,再加上武器裝備不如日軍。
所以李宗仁採用了攻勢防禦新方針,利用陣地戰的守勢於運動戰的攻勢及游擊戰的襲擾密切集合。
簡單的就是利用一部分兵力固守陣地,吸引和消耗敵人,以另一部分兵力遊擊斷後,破壞交通,襲擾據點,牽制敵人。
然後以主力兵團迂迴敵軍側背,實施強有力的攻擊,從而變內線爲外線作戰,於被動中爭取主動,在日軍的強大攻勢面前,硬撐了兩個月,不過付出了極大的傷亡。
還是那句,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的陰謀和陽謀,都會如湯潑雪,根本不會對戰役的扭轉起到決定性作用,只能是在局部戰場上獲得一定優勢。
徐州保衛戰的經驗,結合淞滬戰役,南京保衛戰,太原保衛戰等等各戰場的經驗,在武漢保衛戰的時候,李宗仁在徐州保衛戰使用的戰術,已經成熟了。
武漢保衛戰的開始,使得李宗仁得以從徐州撤軍,五個月的時間,六十萬人撤出戰場的時候,損失過半,而日軍是死亡了不到三萬人。
武漢保衛戰,中國統帥部,細細研究了李宗仁的徐州保衛戰報告,並以李宗仁的作戰方針爲主要方針,使得以武漢爲中心,方圓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大戰場,都開始了主動出擊。
這也是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大規模出擊,以往的戰場都是中國軍隊死守陣地,從來沒有出現過軍隊衝出陣地,或者在野外行軍,打遭遇戰的例子。
蘇軍和日軍在局部戰場上開始了防禦作戰,而中國軍隊只是圍困,並不強攻,也不力求殲敵,只求阻敵不在向武漢主戰區靠攏。
一週後,中國守軍和蘇日聯軍再次進入了對峙階段,中國海軍也付出了最大的犧牲,幾乎全軍覆滅,但是也完成了把蘇日兩軍的海軍聯軍,阻擋在湖北黃石長江下游一個月之久的任務。
蘇軍第四方面軍和日軍華北方面軍西路軍,在孟津渡過黃河,進逼洛陽,洛陽城守軍也是不戰而退,因爲河南主力都被徵調南下,彙集於信陽一帶。
河南軍隊歸屬西安行營,西安行營的主任爲蔣鼎文,因爲蔣鼎文在西安事變中,堅定的站在蔣介石一邊,所以蔣鼎文被任命爲西安行營主任。
西安行營的所轄兵力,現在爲僅次於剛剛結束的李宗仁第五戰區,和蔣介石爲總司令的武漢軍事委員會,有十二個步兵師,4個步兵旅和三個騎兵師,總計二十萬人。
洛陽淪陷,跟着鄭州也淪陷,取得徐州戰役勝利的日軍沿着,鄭州到徐州鐵路西進,沿着鐵路一直撞到了鄭州城下,跟華北方面軍西路軍,夾擊鄭州。
鄭州守軍跟洛陽守軍一樣,主力部隊被調走,重武器全無,根本無法組織抵抗,兵力對比兼職是螳臂擋車,還好中國統帥部戰術調整,力求在野戰中,阻敵和殲敵,沒有追究守軍主管責任。
至此日軍華北方面軍三路軍完成了在中國腹地,鄭州匯合的戰略部署,跟隨而來的還有蘇聯第四方面軍,也完成了對武漢主戰場的三面包圍之勢。
蘇軍第一方面軍在江西北進雖然受阻,這也正是他們想要的結果,爲武漢地區的蘇日聯軍減輕壓力。
蘇日聯軍鑑於眼下形勢,蘇軍跟日軍第一次組成聯合指揮部,重新調整戰略部署和參戰部隊序列,以方便指揮兩軍的聯合行動。
河南境內的蘇日兩軍被整編爲華中北路軍,江西境內的蘇軍被整編爲華中南路軍,武漢長江段下有,兩岸的蘇日聯軍,被整編爲華中東路軍。
空軍和海軍也統一整編,統一由聯合軍指揮部指揮,指揮部總指揮由日軍的岡村寧次擔任,蘇聯的費吉科上將爲副總指揮。
中國守軍也作出了相應調整,把整個武漢戰場分爲內外兩個戰場,共同由武漢中國統帥部統一指揮,戰場範圍從武漢周邊上升到了華中三省,中國統帥部正式將武漢保衛戰更名爲華中戰役。
中國守軍也從一百萬兵力上升到了兩百萬,其中包括了華北,華東,華南跟隨蘇日聯軍屁股後面而來的中國軍隊,以及華中周邊六七省的地方駐軍和地方軍。
蘇日聯軍也從最初的三十萬人,上升到了六十萬,上海地區,還有從日本本土調來的20-100師團的替補師團,正在緊急訓練中,準備隨時投入戰場。
攻守雙方一個多月的交戰,中國部隊越來越進入狀態,各軍個師相互的配合也越來越熟練,用將軍們的粗話來說,殺豬的方法,你捏耳朵,我拉腿,他揪尾巴,放到案子上什麼都好說。
但是畢竟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落後,往往都是以戰士性命來換取戰鬥的勝利,交戰一個月,武漢主戰場,中國守軍死傷二十萬人,蘇日聯軍的華中東路軍死傷不足兩萬人。
蘇聯的華中南路軍,在江西一路北上,由於交戰對手都是地方駐軍,一路沒有碰到中央軍主力部隊,儘管地方駐軍拼死阻擊,也只能起到阻敵緩進的作用。
總體來說雖然進入了對峙階段,中國軍隊還是處於劣勢,以兵力彌補武器裝備的不足,經過史沫特萊的報告,軍民都認爲很顯然可以不用這樣。
第二波抗議浪潮以更大更激進的形式在華中戰區爆發了,更多的士兵開始焚槍,以抗議中央政府,戰區統帥部,爲了政府利益,不顧普通士兵的性命。
在華中戰區最重要的時刻,出現這樣的事情,已經是第二次了,蔣介石非常氣憤,他以爲只要進入戰鬥,士兵就會忘了這件事情,卻偏偏這個時候再次爆發。
中央軍旁系部隊的做飯,迅速也在地方軍隊中開始蔓延,各省前來支援的軍隊也開始出現刻意毀壞槍支的情況,在戰場上也出現了刻意的後撤和放棄陣地。
漢陽兵工廠已經馬力全開的在製造三水28A型步槍和彈藥,三水28A型步槍,雖然劉十三是免費提供給政府的,可是沒有給機器,工人,只有技術圖紙。
而漢陽兵工廠剛剛把這些技術才吃透一年多,機器剛調整好到,工人剛培養熟練,正是換取利潤的時刻,這一年來三水28A步槍已經替換了中央軍部隊的八八式漢陽造。
孔家和宋家,已經恨死了旬縣集團,如果有可能都想掐死劉十三,明明有更先進的步槍,卻把這種步槍的技術轉讓給政府,這明顯就是挖坑讓他們兩家跳。
劉十三的本意就是坑他們,卻低估了民國四大家的聯繫,都這樣了,蔣介石政府還在維護者漢陽兵工廠的利益,史沫特萊的報道,已經無形中觸碰了四大家族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