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沒有一個英勇的農工戰士能阻止這該死的扁烏龜嗎?”馬克西姆快瘋魔了,已經有四名農工黨的軍官抱着炸藥包衝上去被那輛該死的“翼虎”給打成篩子了,最後一個是他的同鄉,一位參軍十幾年的老兵,他手下最得力的一名連長,依靠敏銳的直覺,躲開了衆多掃射過來的子彈和一顆坦克炮彈,順利的鑽到了坦克的正前方的射擊死角,就在他拉開導*火索的一瞬間,那輛剛剛還不可一世的“翼虎”坦克就像是聽到了什麼命令似得,立即急剎車,然後就開始飛快的倒車。眼看着面前正在飛快後退的中國鬼子的坦克,那名連長都快哭了,我這進到死角容易嗎?同歸於盡的心都有,你這一退這不是玩死我的節奏嗎。
不過他的尷尬很快就被一輛鐵甲士輸送車給解決了,車載機槍的掃射把這個俄軍連長打的橫飛出去,而他愣是在被擊中前一秒把兩個綁在一起的反坦克藥包給扔了出去。不過一陣轟鳴過後,灰頭土臉的翼虎坦克晃了晃碩大的腦袋,又跟沒事人一樣繼續碾壓俄軍的殘兵敗將去了。
“這不科學!見鬼,難道中國坦克是實着疙瘩的鐵塊子嗎?,我們的炮彈對他們根本就無效。”北線的一名俄軍坦克連長也有同感“換一發鎢芯穿甲彈再試試。打準點,打他的車體,別打*炮塔了,那就是一個烏龜殼子。”
“咚—嘣”又一發穿甲彈擊中了正在專心致志的消滅右翼俄軍的KV2坦克的翼虎坦克,打在裙板上的鎢芯穿甲彈再次被彈開,只是這次讓那頭怪獸甦醒了,翼虎坦克的炮塔迅速的旋轉,幾乎就在停止的一瞬間,一發炮彈突然脫殼而出。在這名俄軍坦克連長的觀察窗裡迅速增大的彈丸,如同一根尖利的毒刺穿透了T34可憐的均質裝甲板,一道灼熱的射流瞬間把T34變成了老君爐。
無論是37戰防炮還是76毫米坦克炮,對與正面和兩側裝甲防護達到450毫米均質鋼板的“翼虎”坦克,這種程度的攻擊連震動都很輕微,裡面的坦克手們飛快的選擇了一發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對面900米外的KV1坦克還在緊張的搖動炮塔到處尋找擊毀自己同胞的罪魁禍首。這種裝甲35-110mm的重型俄國坦克,在俄德戰爭開始後,KV-1坦克開始與德軍交鋒,到1941年6月時基洛夫工廠已生產了636輛。當時德軍主要使用的反坦克炮、坦克炮都無法擊毀其90毫米厚的炮塔前部裝甲(後期厚度還提升至120毫米),對德軍震懾力強(一輛阻擋一個步兵師3天),因而開發其他如KV-1S、SU-152等衍生車;相較之下,SMK、T-35等重型多炮塔坦克常因故障而停駛,被視爲阻礙道路交通的一大問題,甚至故障數量比被德軍擊毀者還多。
“目標鎖定,開火”車長的指令剛剛出口,炮長的觀瞄鏡裡,傻頭傻腦的KV1還在那
裡跟個傻狍子一樣等着捱揍,他腳底的踏板毫不猶豫的踏下去,一枚細長如針頭的尾穩脫穿彈脫殼而出,不到兩秒之後,那輛KV1的車體上就穿了一個小小的孔洞,但是接下來的就是高溫射流引燃了柴油和彈藥,貌似敦實粗壯的KV1變成了一座熊熊燃燒的篝火,其他跟隨的幾輛T34如同受驚的兔子四散奔逃。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是中國裝甲部隊獨有的彈種,它由最初的普通穿甲彈一步一步進化而來,穿甲彈的威力取決於炮彈擊中目標時的動能(速度、質量)和炮彈材料自身的物理特性。穿甲彈在炮膛中被髮射*藥加速出膛之後只受阻力和重力的作用,爲了使穿甲彈在擊中目標時仍然存有較大的速度,穿甲彈在設計時就必須採用有利於減小阻力的形狀。
根據基本的物理學知識,彈體越細,阻力越小。但是考慮到火炮口徑是一定的,科學家們想出了用一個輕質彈託把穿甲彈彈體夾在中間,彈託的口徑與大炮口徑一致,穿甲彈被做成細長的桿狀,出膛之後彈託由於阻力的作用自動脫落,彈體沿着炮管指向繼續飛行,這就是“脫殼”一詞的由來。爲了保證細長的彈體在飛行過程中的平穩和精度,在製造穿甲彈時,在尾部安裝有四片尾翼,成十字形排列,故稱“尾翼穩定”。
既然動能決定於速度和質量,在速度一定的情況下,增加彈體的質量就是增加動能的另一種方式,故而穿甲彈一般由密度較大,較爲堅硬,同時耐受高溫的金屬製成。這樣還可以保證彈體在與被打擊裝甲碰撞時不易彎折,碰撞產生的熱能不會降低彈體的強度。國防軍裝甲部隊採用的材料是碳化鎢和貧鈾,其中,貧鈾的密度更大,且具有自銳性(撞擊過程中保持尖銳),是更爲理想的材料,不過由於貧鈾具有輻射,加上目前的其他國家的坦克還根本不具備抵禦鎢芯尾穩脫穿彈的防護力,所以貧鈾彈僅有極少數的庫存,如果用在對紅俄的這些傻大黑粗身上就不僅僅是浪費了,那簡直就是浪費啊!
穿甲彈是純粹的動能彈,完全依靠自身的動能撞擊坦克裝甲,高速穿甲彈對坦克的衝擊大大超過了裝甲的承受極限而能強行穿透。穿甲彈在穿過裝甲的過程中高速的彈芯會和裝甲發生劇烈的摩擦,使得部分裝甲熔化、並隨穿甲彈一起飛入坦克內部對人員和裝備造成損壞。
國防軍裝甲裝備研究部門經過多年的發展,從早期的次口徑脫殼穿甲彈已經演變成了今天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它的彈芯的外形近似長箭,彈身細長,直徑20-30mm(早期型號能達到40mm),長徑比超過20:1,彈芯尾部有尾翼,可保持飛行中的穩定性和射擊精度。這種近似長箭的外形不僅可減小飛行阻力、保持速度,而且在和裝甲撞擊時作用面小、衝擊力大,可有效的增加穿甲深度。由於尾穩脫穿彈的直徑遠遠小於
火炮口徑,因此必須在彈芯上套一個彈帶才能由火炮發射,彈帶的作用是密閉炮膛,並增大彈丸的受力面積,使彈丸獲得高炮口初速。國防軍的尾穩脫穿彈炮口初速已經達到了1700米/秒左右,這相當於5倍的音速,彈帶的外邊包裹着一層薄薄的銅箍,在彈丸飛出炮管的過程中銅箍會和炮管發生摩擦,在彈丸飛出炮管後,彈帶受空氣阻力的作用而分裂、脫落,剩下的箭形彈芯則保持高速繼續飛行。
由於它完全靠動能破壞裝甲,所以彈芯的動能和材料硬度便成了最重要的性能指標。爲了穿過坦克裝甲,彈丸的硬度必須夠高,這樣才能在“硬碰硬”的過程中佔優勢,動能對尾穩脫穿彈也極其重要,動能越大,穿甲威力越大。
影響彈芯動能的因素有彈芯直徑、質量、速度。彈芯直徑越小,則彈芯在飛行中的阻力越小、更容易保持速度,而且在撞擊時由於作用面小、威力大,當然彈芯的直徑也不可能太小。彈芯的重量也是設計時重點考慮的因素:彈芯太重,會使彈丸(包括彈芯和彈帶)的重量增大,從而降低炮口初速。彈芯太輕,雖然能夠獲得較高的炮口初速,但是其動能小了,在飛行中更容易受空氣阻力的影響,在遠距離上速度降低更快,存速性不好。較低的質量+較低的速度=較低的動能,因此彈芯的質量也是影響威力的重要因素,而採用更高密度的材料便成了最好的選擇。鎢合金金屬的密度都在19克/立方厘米左右,是鋼密度的2.5倍;同時鎢合金的硬度都是極高的,因此非常適合做尾穩脫穿彈彈芯.
滑膛炮發射的炮彈由於炮身沒有膛線導致炮彈不能自轉,進而炮彈本身的章動效應對精度影響很大,因此滑膛炮裝備的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所設置的尾翼是爲了能夠讓炮彈在出膛後有一個自轉能力,提高飛行穩定性。
中路的第7集團軍在3個裝甲集羣的滾動攻擊之下,迅速突破紅俄軍的數道防線,最終大紅三師的一支裝甲偵查分隊在烏拉爾以西的葉爾紹夫與德軍中央集團軍黨衛軍第2裝甲集羣的一個機動偵查小隊意外的會師了,這一天是太初二十四年9月23日。兩支穿着鐵灰色軍裝的對外在頓河右岸的大草原上會師,也爲紅俄這隻已經流乾了血的北極熊敲響了喪鐘,紅俄再也沒有翻盤的能力了。
9月25日,頓河方面軍開始自行向北突圍,期望能在中德包圍圈形成之前退回北方,以便集中兵力參加莫斯科的保衛戰。9月27日紅俄軍收復薩拉托夫並繼續進攻,在德軍防線上打開了一條寬敞的通道。然後頓河方面軍大部於9月下旬進抵烏鱧揚諾夫斯克,並確定可以參加莫斯科保衛戰。紅俄主動放棄了南方的大片肥沃土地,以一億玉碎的精神在莫斯科周圍的佈置了7道防線,只有用戰士們的鮮血去鋪出一條勝利之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