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箭”飛彈可以加註640升的燃料,續航時間達到了22分鐘,準確的射程很難紀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從對馬海峽的三韓一側打擊日本的關東平原還是能做到的。唯一不能這麼做的理由就是造價,一枚“羽箭”的造價幾乎等於一架最新改型的B4“彈道”轟炸機,可在中國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想在日本上空下多少蛋都隨大家高興,用這種漫天花雨般的昂貴竄天猴實在是不划算。
“羽箭”除了造價居高不下,還有一個弱點就是要在發射前才加註燃料和安放電池、填充壓縮空氣。然後用小貨車運到消磁區域,完成最後的核對,調整飛彈的飛行羅盤與安裝好的導航系統內預定的目標方位是一致的。
由於燃料箱所限,爲了確保射程,就提供足夠的額外推力將導彈發射出去,“羽箭”需要在發射時使用一個加速裝置。這個加速裝置由咸陽兵工廠製造的,是一個長48米的斜坡狀的發射架,使用蒸汽彈射系統。發射架上有一條活塞槽,槽內在發射時裝入啞鈴型的活塞。導彈放在一輛小推車上置入在活塞槽上,活塞槽裝有安全銷使導彈不會滑出。在發射時由啞鈴型的活塞推動小推車迅速前進,發射出導彈。
車載的發射系統上包括有一個反應艙和兩個化學罐。化學罐裡分別裝有過氧化氫(HO)和高錳酸鉀(KMnO4)顆粒催化劑,反應艙通過管子連接到發射架的底部活塞槽的尾端位置。發射時抽取過氧化氫與高錳酸鉀在反應室內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大量的熱蒸汽,對活塞底部施以很大的氣壓。當積聚到一定的壓力,將推動活塞快速的移動將導彈彈送出去。V-1在離開發射架時的速度可以達到400公里/小時。發射時活塞將被拋到附近的地面上,手推車也會被甩出到旁邊。在發射後發射架必須要由穿上了保護服的工作人員清理一次,因爲發射時所濺射出的殘留物有很強的腐蝕性。
正因爲如此,薩鎮冰薩老對於吳宸軒剛剛描述了半小時的飛彈艦隊的設想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呃,其實是覺得不靠譜。“總座,您的意思是等我們的軍艦都配備了羽箭飛彈後,主炮和裝甲的作用就降低了,在敵人的火力打擊範圍外就可以對敵人進行致命襲擊,從而獲得非對稱優勢。我說的對嗎?”
“薩老所言極是,這正是我們海軍發展的方向,今後我們能用到的最大戰艦就是戰巡,至於三萬噸以上的超級戰列艦,在飛彈面前就是個大號的靶子。”
“可是據我所知,這種飛彈不僅發射麻煩、造價高昂,而且準確性極差,總不能像是一窩蜂那樣靠概率吃飯吧。”
“呵呵,薩老您的擔心是對的,不過您會看到的,我們其實已經研發了第二代飛彈,雖然依然需要進行戰前燃料加註,不過射程、造價方面都已經比“羽箭”飛彈進步了很多,在加上我們在微控制系統和微電路方面的科技突破,我們已經能實現飛彈的中段和末段制導,實驗命中率已經超過了最精確的海軍火炮,而且即使敵人在高速機動中,也難以規避飛彈的準確命中。再加上高能裝藥和穿甲戰鬥部的配合,就算是皮糙肉厚的南卡羅來納級在它面前也挺不過3枚全中。”
“既然如此,那我們倒是應該調整海軍的發展思路,原來的飛潛快是近岸防禦性海軍的做法,藍水海軍還是要走船
堅炮利的路子,沒有成規模的大艦,我們的海軍是很難走出去的。”薩鎮冰雖然能接受吳宸軒的飛彈制勝論,不過對於鉅艦的偏愛還是讓他想力爭爲海軍增添點大玩具。
“大型戰艦當然是必要的,我們爭取到的噸位份額還是非常充足的,目前我們的海軍才十四萬噸左右,如果不是兩艘水泥航母的話,咱們連二十萬噸都爭取不到。不過水泥航母已經被放棄了,我想可以考慮儘快開工建造兩艘2萬噸級的航母和四艘2萬噸級的戰巡,用來組成兩支遠洋艦隊的骨幹,再逐步擴編完成。人員纔是我們的短板,我想建議參聯會方面在青島或者連雲港建立一所大型海軍綜合類院校,着力培養適應新式戰艦的海軍指揮人才和技術人才。我們替換下來的德國軍艦和海字號的四艘軍艦,除了兩艘要作爲海軍博物館和軍事博物館的館藏之外,其他都調撥給海軍學院作爲教學使用。其他的師資、資金、政策等方面都會給予全力支持。我想請薩老您主持該校的籌備工作,並擔任首任校長,不知道薩老意下如何?”
“元首錯愛,老朽敢不效死力。”薩鎮冰一聽說能當上中國海軍學院的開山祖師,那份高興勁自然不用提了,對總座包容萬象的心胸大感欽佩,再也不擔心閩系諸將沒有下場了。不過他可不知道吳宸軒對於海軍學院的設想與薩鎮冰他們這些留學英倫的皇家海軍派完全不是一回事。
送走興致勃勃的薩老,吳宸軒也是長出了一口氣,能借助薩老的名氣團結中國不多的海軍人才,爲新型海軍教育服務,也算是了卻了吳宸軒的一樁心事。鄧先賢目睹了薩老怒氣沖天而來,歡天喜地而去,對老大顛倒乾坤的本事大爲歎服。
在海軍部的裝備中心裡,一個大號的傢伙正靜靜的臥在庫房裡,等候着即將開始的海測。799工程提供的這款新型飛彈綽號“魚叉”,使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和1臺固體燃料助推火箭,射程只有35公里,導彈速度0.9馬赫,攻擊範圍沒有超過水天線飛行高度利用氣壓高度計維持在150—300米左右。首先裝備的水面艦艇是由劍魚級魚*雷快艇改裝的“鯖魚”級飛彈快艇,拆除了四具魚*雷發射管,改爲上層指揮艙兩側安裝2具發射器、配備一部簡易版的R02對海火控雷達和標準1453型光學瞄準器。“魚叉”飛彈爲主動雷達導引,在地平線範圍內可自行搜索目標,因此發射艇僅需利用火控雷達或光學瞄準器在發射前進行瞄準即可。
其實實驗者並不知道,這種看似粗糙的飛彈不僅僅是一種遠程反艦飛彈,同時它還是一種高性能的海基巡航飛彈,而且它是一系列巡航飛彈的第一種型號,在今後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改造升級。後來的很多軍事專家認爲,綜合考察“魚叉”飛彈的整體設計水準,它的實際性能可能遠不止中國公開的數字,因爲對外公佈的是出口型飛彈的性能,而中國國防軍自己裝備的飛彈很可能還有很多先進技術。它的圓柱型彈體、平直主翼、助推器和腹部的進氣口都讓人聯想到一架縮小版的飛機。
“魚叉”反艦飛彈發射時先點燃尾部的固體火箭助推器,直到噴氣發動機正常工作。主動雷達導引頭會搜索最近的和最大的目標,然後進行敵我識別信號問答,如果沒有收到準確的無線電信號匹配,就會開啓攻擊模式,選擇邏輯電路選定的目
標進行滑翔俯衝攻擊,配備安裝了延時引信的450千克穿甲爆破戰鬥部,足夠讓一艘8000噸以下的非主力戰艦葬身海底的了,就算是皮糙肉厚的戰列艦也扛不住四五枚魚叉飛彈的攻擊。
其實在799工程裡,“魚叉”還算不上最先進的成果,只不過他採用的成熟技術比較多,綜合性能和採購價格比較合適而已。等中國的飛彈家族一起上艦的時候,就是世界海軍的第三次大變革時代的到來。正在華盛*頓慶祝限制海軍軍備協議簽訂,認爲能憑藉噸位限制保持自己海軍優勢的英美日會發現他們那些吞噬了大半軍費的巨型戰艦變成了被掃進垃圾堆中的破爛,他們存在的唯一用處就是讓大炮鉅艦主義者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而已。
日本此時正在爲了替換被中國擊沉的四艘主力艦而拼命的募集資金,加上被中國的空中打擊給弄的幾乎崩潰的後遺症,日本對空軍的發展也幾乎到了病態的地步。日本繼中國之後第二個建立了獨立的空軍----日本帝國防空軍。這是一支編入了驅逐機、高炮、高射機槍和探照燈部隊的混合武裝力量,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確保領土防空的安全性,海軍的航母上,則是在海軍獨立設置了一支海軍航空兵總隊,雖然不是獨立軍種,但是也有了相當大的獨立性。這樣一來在國民看來屢戰屢敗的日本陸軍變成了裁減的目標,反正也沒有殖民地了,養着這些馬鹿也沒有用處,不如裁減了節省軍費。日本陸軍的數量被從18個常備師團削減到10個常備師團,像是在朝鮮組建的第十九師團和第二十師團就被一刀裁掉了,不過最不靠譜的第四師團卻憑藉大阪地區商人的鈔票得以保留,讓十九、二十兩個始終浴血奮戰在三韓一線師團裡那些百死餘生的官兵都嗤之以鼻。
不過在中國人暗中指點和支持下,高爾察克的白俄臨時政府大方的拿出了真金白銀在日本大肆僱傭被裁減的陸軍軍人,3500日元的安家費,每月500日元的出勤津貼,每天200日元的戰場執勤獎勵,每小時300日元的戰鬥獎金,殲敵獎勵、俘虜獎勵,陣亡撫卹一件件的擺出來,讓很多陸軍的馬鹿們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當年爲天皇魂歸九段阪的那幫弟兄都白死了,帝國實在是太刻薄了。
很快當中國的北方軍區開始撤軍的時候,紅俄驚訝的發現在白俄那些幾乎是運輸大隊長的僞軍隊伍裡出現了一支亞洲面孔的僱傭軍,嫺熟的戰鬥技巧,精準的槍法,玩的出神入化的擲彈筒和01型步兵炮,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頂着烏拉衝鋒的這些小個子僱傭軍居然用白刃戰毫不猶豫的把比自己人數多一倍的紅俄軍給打得丟盔卸甲。五六個壯漢打不過三個圍成一個小圈子的僱傭軍,進退之間,一個個老毛子被紮成了血葫蘆,狼狽逃竄的紅俄們記住了這支沉悶的僱傭軍嘴裡唯一聽得明白的一句口號“半載”。半載軍的名聲大有壓過伊爾庫茨克之王的趨勢。日本人的再就業之路註定是血腥的,中國卻出奇的保持了沉默,官方的解釋是,過境的僱傭軍都是以旅遊者身份簽證過境的,中國對於合法入境並未持有武器的遊客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入境,至於他們是如何得到大批的日式裝備和彈藥的,純屬裝備部的機密,不好意思,無可奉告。私下裡知道此事的國防軍高級將領對於這事情的評價就是三個字“狗咬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