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反旗

bookmark

滿丕和憲德聽到這一陣炮鳴,對視了一眼,當下明白已經大事不妙。

亂匪居然都囂張到了這個地步,炮轟一省首府,這件事已經壓不下去了,若不再趕緊消滅亂匪,別說頭上這頂戴,就是頂戴下面的大好頭顱,怕也是保不住了!

當下,滿丕也顧不得顏面,派人通知了城內的督標五營,命令督標五營副將高來寶率軍趕緊消滅叛軍,見到衆人都急匆匆領命而去,當前才慘笑一聲,沒想到這捕鷹沒捕成,反倒啄瞎了自己的眼!

這一擡頭看見憲德還待在原地沒有動彈,滿丕終於忍耐不住內心的怒火。

“這亂子都你他媽惹出來的!還在這裡待着幹什麼!趕緊去啊!“說着趕緊去,也沒說趕緊去做什麼,或許是讓憲德趕緊去死。

憲德慌不迭的向門外走去,只是剛走了兩步,又想起了什麼一般,臉色煞白的返回跪下磕了個頭,這才趕緊起身離去,臨走時由於步履匆忙,還差點摔了一個大馬趴,最後只好扶着自己的頂戴,連走帶跑的離去了。

望着城外的硝煙瀰漫,滿丕終於生出了悔意,他實在萬萬沒想到這寧家竟然如此難纏,讓自己已然下不來臺,至於之後朝廷的處置,更是想想都會明白。

可事已至此,已經無可挽回,滿丕一步步挪回了書房,叫來了杜秀夫,開始寫請罪折,這請罪折是寫給康熙看的,好一番認罪悔過,並且在請罪折中隱隱透露自己在第一時間已經消滅亂匪,平定禍患,只求皇上能夠稍減雷霆之怒,這一番話倒是情真意切,令人讀之生淚。

不過光有這封請罪折還不夠,還需要找到合適的滿族大臣爲奧援,滿丕明白在此事上只有馬齊能幫上自己,當下便又讓杜秀夫寫了一封求援信,在信中透露這件事的發端是因爲憲德胡作非爲,行事不謹,而自己是監察不力,希望能夠在皇上面前美言一二,爲表謝意當即便奉上白銀二十萬兩,事成之後再奉上二十萬兩。

等到杜秀夫潤色之後,滿丕讓杜秀夫親自唸了一遍,改了幾個字眼之後,便將請罪折和求援信分別裝好,託了心腹送往京城,只是滿丕內心依然在打鼓,對那失去的四十萬兩白銀更是肉疼無比,心下便對寧家和憲德更是多了幾分恨意。

正在此時,寧渝正在蛇山上抓緊設置炮陣,先前是打了一個時間差,在武昌守軍發現之前搶佔了蛇山,可是武昌守軍並非傻子,等到發現的那一刻,肯定會調集足夠的兵力來圍攻,因此想要利用這一千多人抵擋住三千甚至是五千人的進攻,就需要利用好大炮的威力。

目前蛇山上的炮陣一共有二十七門火炮,分別是十五門子母炮和十二門新式的雷式炮,這十二門雷式炮分爲六門六斤炮和六門十二斤炮,特別是新式的十二斤雷式炮,是足夠將實心彈送進武昌城內的,也是這一次炮戰的重點。

除了這二十七門大炮,還有整整三百的鳥槍手和四百多人的雛鷹學兵,裝備了七百多條雷式燧發槍,威力十分驚人,如今更是居高臨下,佔據了主動。

寧忠源也是帶老了兵的人物,見到如此氣象心裡也是信心倍增,將一衆的將士召集了過來,笑道:“以咱們這些人和炮,莫說那三千綠營兵,就算是整個荊州大營過來,老子都不怕!一個個全給他們崩在了路上!”

這話雖然略顯狂妄,可在場的將領們也都表示贊同,特別是一些原來漢陽營的千總把總,眉頭輕輕舒展了幾分,甚至還跟手下的士兵們主動說笑大氣,一直緊繃的氛圍陡然變得勤公司能夠起來。

寧渝看在眼裡,心裡更是讚賞不已,自己這位老爹確實非同尋常,不愧是帶久了兵的人物,這軍心不能一直繃着,繃久了出現點什麼意外便容易斷,這斷了的軍心也就成了一片散沙,只有張弛有度,才能更加有韌性。

想到這裡,寧渝發現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其實還有很多,在戰爭方面,他也只是經歷過桃花山一戰,說句門外漢倒也不爲過。不過寧渝有信心,等到他將後世的記憶與這個時代結合起來,很多東西將會無師自通。

寧千秋走過來,見到身旁再無其他人,便低聲道:“我已經給城內裡的影子傳遞了消息,等到這邊打起來以後,若是城防營有異動,可以趁機在城內放火吸引其注意力。若是能救我父則救之,若是無法營救...則放棄。”說到後面,語氣有些低沉。

寧渝明白這一對父子的感情,可也明白什麼是大局爲重,心中對寧千秋也多了幾分心疼,“無事,我相信影子的兄弟,他們能做好這一切。”

等到寧千秋離去後,隨後山下的探子也傳來了消息,督標五營已經全部出動,城防營似乎也有一部分一起出了城,總兵力超過了四千人,大概一個時辰,便能抵達蛇山腳下。

寧渝便招呼着衆人做好大戰的準備,好在無論是漢陽營還是雛鷹營,素質都比當下的綠營強上許多,因此指揮起來如臂似使,倒沒有什麼不暢。

與此同時,寧忠源招呼着人在山頭上豎起一面軍旗——日月旗,大紅色的底面,上面寫着一個日字和一個月字,這等同於把反清復明的口號喊出來了。這面軍旗還是在漢陽城連夜繡成的,字跡有些歪歪扭扭,看上去跟烏合之衆也差不多。

是否打出這面旗幟,寧渝其實很猶豫,因爲在他心裡,很懷疑反清復明這句口號的實際效果,畢竟大明朝說起來主要還是亡於內亂。不過在當下,也沒有更合適的口號能喊出來,光靠寧家的這點號召力,充其量只能算是兵變亂匪,因此喊出反清復明,驅逐韃虜也就勢在必行了。

寧忠源反而沒有這種心理上的負擔,在定下反清復明口號時,振振有詞道:“寧家祖爺也是大明朝的參將,雖說後面降了清,可畢竟是心向大明的!”不管是不是真心的,這話必須得說,要不然沒辦法凝聚人心。

反清是必須要反的,復不復明的,那得另說了。

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