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

對於朝廷中的大臣們而言,這一次京察表面上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薛海雲主持,可實際上卻是朝廷兩派的一次鬥爭,即士林派對勳臣派的一次打擊,說得更深一些,是皇帝在背後進行主持的結果。

在過去的時候,寧忠景出任內閣首輔,再加上國家尚未統一,因此寧渝並沒有對勳臣派進行打擊,可是如今環境不同了,國家統一基本已成定局,而軍隊也逐漸被學院派掌控,因此對勳臣派進行打壓,也就順理成章了。

後面的事情無一不印證了這一點,寧忠景作爲勳臣宗室代表,出任移民大臣,而相對比較獨立的崔萬採出任首輔,而次輔由原來士林派的李紱出任,從而進行平衡,再到如今薛海雲出任左都御史,幾乎都是遵循着皇帝的意圖來調整的。

因此,勳臣派對這一天的來臨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他們並不打算全盤否定這一次京察結果,那樣無疑於是在逼皇帝下殺手,他們不會缺乏這樣的政治智慧,可是他們也不會全盤接受,否則也等同於告訴朝廷,勳臣們只是一塊聽任宰割的肥肉。

因此,如何權衡中間這個點,是如今勳臣派大臣們要考慮的問題。

等到侍從室主任徐泰將這封摺子的內容當庭唸完之後,衆人的神色卻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幾乎都帶着幾分憂慮,其中一部分人是因爲自己的前途之故,還有一些人是因爲擔心朝政出現巨大的動盪。

寧渝望了一眼朝廷中的大臣們,輕聲道:“都察院出具的這份京察結果,大夥有沒有什麼要議一議的?”

內閣首輔崔萬採當下拱手道:“回稟陛下,臣以爲,新年當有新氣象,滌盪朝廷腐敗之氣,乃臣等本分職責,亦是都察院應做之事,臣無異議。”

瞧見崔萬採不打算爲勳臣派說話,朝中氣氛頓時一變,許多大臣們臉上都露出幾分瞭然之色,想來這件事已經有了結果,只是不知道這背後到底都交易了什麼利益?

還不等崔萬採繼續開口,另外一人卻拱手出列道:“回稟陛下,臣等以爲,名單上絕大部分人都恰如其分,可唯獨上海知府盛奇和應天知府董成玉,這二人的評價似乎有些過低......”

出列之人正是當今勳臣派代表——組織部尚書程望,他在老太公程遠芝過世後,成爲了當今程家的家主,與樞密院副使程銘並稱爲‘二程’,是當今大楚最頂端的權貴。

寧渝對於程遠芝當年的援手,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感激的,於是便將程望擡到了組織部尚書的高位上,儘管權利跟過去吏部完全無法相比,可也是入了閣的重臣,因此也是微笑道:“程公以爲可有不妥?”

“臣不敢......臣只是以爲此二人能力還是有的,都察院冠以下等評價似乎有些不妥,其中貪腐之說更無真憑實據......”

程望輕聲稟告道,只是他的臉上並沒有多少焦慮之色,似乎對這件事已經胸有成竹。

寧渝的嘴角微微一翹,他當然知道上海知府盛奇和應天知府董成玉這兩個人,他們都屬於目前勳臣派裡的高官,也是在勳臣派多番努力的情況下,才得以出任上海知府和直隸知府這兩個位置。

其中像盛奇是原來從軍中出來的官員,他最早是復漢軍都督府的出身,跟着寧忠景跟得比較緊,因此才得以在建國後出任高位,他的性格相對來說還算比較和煦,在民間的名聲也不錯,因此之前頗得勳臣派的看重。

至於董成玉的來歷就相對比較複雜,他原本是南下都督府的官員,後來又進了政務大學學習,在畢業後得到了程望的看重,便得以有機會出任應天知府這一關鍵職位。

因此,這一次都察院給到的京察名單中,其他大部分人都不算很關鍵,可唯獨這兩個人是派系扶持的重點人選,還都得了一個下中的評價,因此才導致程望將這兩個人單獨提了出來,也是對其表示不滿的由頭。

寧渝並不打算直接插手進去,反倒是笑道:“程公說得也有道理,這京察自然需要真憑實據,不知道都察院可有相關證據?”

“回稟陛下,相關證據自然是有的,臣這就呈遞上來。”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林玉峰很顯然做好了準備,他面無異色地從袖子裡掏出一份摺子,呈遞給了侍從室主任徐泰。

侍從室主任徐泰接過了摺子,正準備呈遞給皇帝寧渝,卻沒想到寧渝直接揮了揮手,“唸吧,林玉峰的東西,總不至於有見不的人的事情.......”

“是,陛下。”徐泰神色如常,直接打開了摺子,開始朗聲念道:“上海知府盛奇於改造舊城方案中,存在大量不明支出,卻無相應解釋,十分可疑,雖暫無實據,後續將由都察院並大理寺共同會審.......應天知府董成玉與商人私相授受,違逆劃撥土地於商會使用,且有干預工業計劃1.0的行爲........”

奏摺篇幅並不長,可是聽起來卻是讓人冷汗大作,因爲一旦這上面的文字查證屬實後,到時候盛奇和董成玉不要說罷官,就連自由和生命都會徹底失去,畢竟像這樣的行爲,性質實在是太嚴重了。

大臣們的心底不由得暗歎一聲,在都察院面前,只怕這二人再無機會了,就算是組織部尚書程望,也很難進行有效阻擋,畢竟無論程望權勢多高,在皇帝面前也只有認命的份。

可是程望卻彷彿沒有絲毫擔憂,等到摺子唸完後,臉上更是帶着些許放鬆,彷彿這本摺子上面的東西,並沒有多少值得看重的地方。

寧渝瞥向了程望,輕聲道:“程公,眼下都察院提供的東西,是否能夠說明此二人存在問題?”

程望卻是微微一笑,不慌不忙道:“都察院所呈奏的內容,雖說看上去屬實,可是卻陷入了一葉障目的錯誤中,自然也就得到了一個錯誤的結果。”

“哼!程公倒是撇得乾淨,可是這些事情都是發生在朗朗乾坤之下,如何有假?”

林玉峰的臉上帶着些許憤怒,他不光痛恨貪官污吏,對這種遮蔽貪官的權貴也沒有什麼好感。

程望笑了笑,道:“人人都說你是‘林剛峰’,可是老夫卻不以爲,這海剛峰好歹也是智計過人之輩,可是你這個‘林剛峰’卻偏偏沒有腦子,只知其表,不知其裡。”

“你!哼!”林玉峰的臉上頓時一片怒氣,卻出於士大夫風範,並未同其爭論,只是狠狠一甩袖子,以表達內心的不滿。

這一下左都御史薛海雲可就不爽了,畢竟林玉峰是代表都察院出來解釋的,卻被人罵沒有腦子,這不是擺明了給他薛某人看的嗎?當下薛海雲走出官列中,凝聲道:“程大人有什麼話,不妨直說就好,何必去佔一些口舌便宜?若是不能替此二人解釋,也就不要再爭論了。”

程望當即便拱手道:“老夫自然有話要說,其中是非曲折,就交由陛下和幾位大人評判了。”

“程公還請直言。”寧渝臉上沒有絲毫的表情,只是輕輕迴應了一句。

“是,陛下。”程望卻也從袖子裡掏出了兩封奏摺,呈遞給了侍從室主任徐泰,然後高聲道:“先說盛奇,都察院彈劾其有貪腐嫌疑,認爲有大批支出未曾記錄在帳,本官這裡邊是盛奇呈遞的賬本,在舊城改造一項目中,上海官府賣地三千九百七十畝,拍賣獲得銀元一百九十萬元,其中有四十五萬元用來修整交通,還有八十萬銀元置辦官辦企業,由於這些銀錢屬於地方財政專用,因此未曾記錄在財政部的賬上,但是在年中統計上卻是有相關的支出的.......”

“另外,盛奇所創造出來的拍地模式,使得上海官府的財政收入達到歷史新高,其中光此項上繳國庫的銀元就已經達到了六十萬元,在目前諸府中的成績還是非常顯著的。”

寧渝輕輕點了點頭,道:“上海的發展模式還是值得借鑑的,不過都察院的擔憂也很正常,地方政府驟然獲得大批的土地出讓資金,更需要進行全方位的監管,都察院在進行調查的時候,也需要多方瞭解才行。”

“是,陛下。”薛海雲的臉上並沒有多少難堪之色,在他看來如果只是調查不仔細,無非丟的是都察院的面子,可是如果放過了貪腐官員,那纔是真正不能接受的事情。

程望又接着說道:“至於應天知府董成玉,與商會交往過密的確是事實,那是因爲在工業1.0計劃當中,會存在大量的工業基地設置在秦淮河的上游.......董成玉認爲這些工業將會對秦淮河造成大量的污染,到時候秦淮河或將成爲一條死河和臭河,這才選擇同商會溝通,另選他址。”

這一下卻是讓寧渝都頗爲驚訝,“程公,董成玉做得好啊!咱們發展工業,決不能以環境作爲代價,要儘可能控制工業對環境所造成的的破壞,這一次董成玉卻是提醒了我們,將來在給工廠選址的時候,一定要多方考察,絕不能對周圍環境造成過於嚴重的影響。”

寧渝的臉上帶着幾分驚喜之色,要知道在如今這個時代中,能夠有這般對環境思考的官員,實在是太少了,如今有董成玉這般的人才,說明有多麼寶貴,當先寧渝便用毛筆在桌面白紙上寫下了董成玉的名字。

見到寧渝都頗爲欣賞董成玉,薛海雲只得低聲道:“啓稟陛下,這番都察院對其的調查確實有些不盡詳實,臣絕不會再犯此等錯誤,至於眼下京察結果,還請陛下定奪。”

衆人頓時不由得對視了一眼,很顯然都察院在這件事情上面,多多少少還是折了面子,卻不知後面還會掀起什麼風雨。

寧渝反倒是沒什麼感覺,輕聲道:“那就這樣吧,你們下去後直接提交內閣批准吧。”

“是,陛下。”

薛海雲臉上多少有些無奈,這一次沒有在最大的地方上建功,讓他心裡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不爽。

......

寧渝回到御書房之後,便派人將首輔崔萬採叫了過來,自然是因爲京察這件事當中,讓他想到了一些東西,比如黨爭。

黨爭幾乎貫穿了人類整個發展歷史,古今中外都不乏黨爭事件,而且黨爭發展到嚴重地步,比如明末時期,對國家的摧殘是極爲恐怖的,甚至是毀滅性的。

可能會有人覺得,既然黨爭不好,那麼爲什麼不打擊黨爭呢?

實際上,歷代君王都會有意識地限制黨爭,可是卻無法消滅黨爭,一來是內鬥風氣無法避免,特別是因爲利益的鬥爭,會天然形成派系,演變成爲黨爭;二來,如果下面真沒有黨爭,變成了鐵板一塊,那真正最擔心的反而是皇帝,所謂異論相攪之術,本身就屬於帝王術的一大關鍵。

因此,寧渝並不擔心會出現黨爭的問題,畢竟這是遲早的,他真正擔心的是,黨爭會不受限制,會無底線擴大斗爭的範圍,如果變成這樣,對於國家而言會陷入嚴重的內耗。

因此,如何限制黨爭,引導黨爭正常發展,纔是寧渝真正最在意的東西。

僅僅過了片刻,崔萬採便臉色嚴峻地走進了書房,想來自從當上了首輔之後,大大小小的瑣事已經讓他有些精疲力盡,當然在拜見皇帝的時候,他臉上的疲憊已經消失不見,輕聲道:“臣崔萬採拜見陛下。”

“崔卿,對於今日京察之事,你可有什麼看法?”

寧渝的這個問題看似跟大朝會上問得相似,可實際上卻截然不同,大朝會上問的是對京察名單的意見,而眼下問得卻是對京察這件事的意見。

崔萬採很顯然有備而來,他並沒有細思,只是輕聲嘆口氣道:“很顯然,這些人都不是省油的燈,而且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畢竟這一回是士林派給勳臣派臉上打了一耳光,勳臣派雖然抱住了兩個關鍵位置,可是後續的報復絕不會少。

寧渝的眉頭微微皺了起來,這個問題還真有點不是太好解決呢......

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蘭閱兵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