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

革新三年臘月二十九,正值過年之前,復漢軍在經過了風捲殘雲一般的大戰後,成功佔領了京城,爲此戰畫上了一個句號。

實際上,自從八里橋一戰後,清軍主力便徹底煙消雲散,之前的十餘萬大軍,被複漢軍斬殺整整五萬餘人,俘虜三萬多人,剩餘的人幾乎都潰散而逃,而復漢軍在這一戰當中,也付出了一萬餘人的傷亡。

嚴格來說,清軍打得不算差了,特別是匯聚此戰的幾乎都是八旗的骨血,因此人人敢於搏命,人人皆不畏死,以致於才付出了這麼慘重的傷亡。

等到復漢軍收攏兵力之後,攻克京師已經是易如反掌,畢竟清軍留在京師的軍隊只剩下不到萬人,還都是一些老弱病殘之輩,復漢軍僅僅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徹底攻佔了京師,並且控制了諸多要地。

寧楚君臣並沒有第一時間進入京師,畢竟裡面還藏着不少八旗的頑固分子,他們在正面戰場上打不贏,很可能會想着刺殺一途,因此在經過復漢軍徹底的清洗之前,他們都不會直接進入京師。

當然,進入京城也不會是所有的軍隊,寧渝直接安排了第一師和第二師,攜手會同進入京師駐防,當然也對其三令五申,決不允許任何復漢軍士兵做破壞軍紀之事,若有人敢於渾水摸魚,則立斬無赦。

實際上,在復漢軍進城之前,京城內還殘留了許多旗人,其中一部分是滿洲八旗,一小部分是蒙古八旗,而絕大部分都是漢軍旗人。

原因也很簡單,當初八旗在撤離京師的時候,時間上太過於緊張,以致於大量的旗人還有相應的財物,都滯留在了京師內。不過這是滿洲八旗和蒙古八旗滯留的原因,漢軍旗人則不同,他們從一開始就不存在往關外撤離的選擇,因此除了一小部分人,其餘的幾乎全都留在了京師。

因此,在城破之時,這些八旗纔是最爲恐懼的,他們擔心寧楚會重新上演當年八旗南下的那一幕,甚至有不少八旗女子直接選擇自殺......

就在京城內一片亂糟糟的時候,復漢軍其餘各師則暫時駐紮在了通州,原本的通州清軍大營,已然成爲了復漢軍駐紮軍營,而原來的通州府衙,則成爲了寧楚君臣的臨時辦公之地,他們將會一直在此地臨政——直到京師徹底安全下來。

“啓稟陛下,臣等通過雍正近侍等人的口供,已經得出了初步的結果,當日雍正並非被我軍斬殺,而是服用了大量的丹藥,他在射完那一箭之後,情緒徹底失控,以致於藥力爆發......當場暴卒而亡。”

崔萬採將原封報告直接呈遞了上來,臨了感嘆道:“當日的雍正,只怕是已經抱着必死的決心了。”

寧渝此時正圍着火爐烤火,他實在有些畏懼北方的寒冷,在聽到崔萬採這番話之後,隨即接過了報告,簡單的看了一遍,終於能夠確定,雍正皇帝的死跟服用丹藥的關係很大,特別是在攻下京師之後,騙子賈士芳雖然死了,可是根據其他人的口供,也能得出這一點的聯繫。

雍正皇帝一心想死在戰場上,可是世事弄人,他到頭來還是死在了丹藥之下,卻是讓人不免有些感慨莫名。

“雍正雖然不是爲我軍所斬,可一應獎賞還是發下去吧。”

寧渝輕輕點了點頭,輕聲道:“還有,雍正此人終究算是一條漢子,好生葬了吧。至於僞清前番諸帝的陵寢,一應保留下來,將來和大明皇帝的陵寢劃歸一處管理,亦可作爲歷史教育基地,以史爲鑑。”

“是,陛下。”

崔萬採明白皇帝這麼說的用意,其實還是因爲朝廷內外都有人聲稱要毀掉清陵,以圖正本清源之用意,也是體現大楚承繼明統的決心。

可是在寧渝本人看來,並沒有這個必要,他要留着清陵給後代子孫看看,要牢記這一段的歷史。

“戰事雖然已經基本結束,可是百姓的日子卻並不好過,特別是今年直隸本來就很缺糧,再加上八旗又運了不少糧到關外去了,眼下京城鬥米兩百文,關鍵是還有價無市.......內閣應該保障好對直隸地區的救濟問題,絕不能出現易子而食的情況。”

寧渝的這一番叮囑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他手底下密探彙總上來的情報,其中的種種慘狀,令人讀來憂心。

崔萬採當年明白寧渝的意思,說起來直隸缺糧的問題一直很嚴重,或者說,是整個北方的缺糧問題都很嚴重。

早在復漢軍拿下江南之後,整個北方的糧食供應體系其實就已經開始失衡,雍正無奈之下只得集中糧食優先攻擊直隸,因此山東、河南的糧食都往直隸方向供應,導致自身還出現了一定的災情。

到了今年的時候,山東和河南都出現了一定的旱災與蝗災,再加上兵戈未息,糧食產量還比不上往日,可是就算在那種環境下,山東和河南還得往直隸運糧,結果餓死了不少的百姓。

如今,直隸徹底失去了外在供糧的渠道不說,關鍵是自身所剩不多的存糧,都被八旗運到關外去了,也就造成了一場規模龐大的饑荒,如果不是復漢軍打下了直隸,只怕過了這個冬天,京城人得餓死許多。

對於直隸的情況,崔萬採亦是憂心忡忡,“回稟陛下,眼下直隸已經再無半點存糧,只能依託外界供糧,關鍵是山東、河南還有山西一部亦是剛入我軍之手,只怕難以提供更多的糧食,如今財政部已經將存儲在南直隸、安徽以及湖廣的庫糧調撥了兩百萬石,將會通過海船運抵直隸,只是時間上有些不夠。”

“不光是時間不夠,糧食也不夠,兩百萬石糧只怕能供大部分人勉強過冬,到了明年又會陷入無糧的狀態,咱們不光要給他們提供救濟糧,還得讓百姓過上真正的安穩日子。”

寧渝微微沉吟道,他心裡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想法,準備再跟內閣溝通一下。

崔萬採撫了撫鬍鬚,沉吟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此事應當分成兩個部分.........”

寧渝的眼睛有些微微發亮,他高聲道:“第一部分就是要解決眼下的難題,咱們要繼續運糧至直隸,目前有所短缺的部分,可用軍糧填補,先救完急再說,只要能填補賬目,樞密院那邊也不會多說什麼,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堅持推行新政,對於旗田還有一部分漢奸士紳的田地,要堅決沒收。”

“第二部分就在於,咱們不能光是養着直隸的幾百萬百姓,這樣朝廷的負擔會太重,以工代賑也不能長期進行,因此咱們需要將人口分流出去,開拓荒地來養活更多的人。”

崔萬採眼前一亮,他微笑道:“陛下的意思,是在關外墾荒嗎?”

“沒錯!解決直隸的問題,就在關外!”

寧渝臉上勾勒出一絲笑意,說起來眼下的這個時機也非常巧妙,通常漢民是不太願意背井離鄉遠拓荒野的,只有活不下去了,纔會選擇去別的地方碰碰運氣。

而眼下想要解決東北的問題,並不是光靠軍隊或者火器就能行,關鍵是要有大量的百姓,作爲兵源地還有屯糧地,才能真正進行實際控制,因此眼下讓漢民出關尋活路的法子,是完全可行的,而且通過發展漢人出關,還能進一步遏制俄人的狼子野心。

想來想去,寧渝覺得也沒有比這個更好的辦法了,只是想到後續要做的大量準備工作,卻是又忍不住有些頭疼了。

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八十五章 戰前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十八章 收徒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十章 尋礦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四十章 出鞘第六十三章 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