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

弘曆終於沒能提前當上皇帝,就在信使抵達盛京之後不久,其他渠道的消息也傳到了盛京將軍伊禮布這邊,他通過這些消息,也算是勉強弄清楚了真相——山海關還在清軍手裡,復漢軍只是從錦州登陸了一個師而已。

可是在弄清楚真相之後,伊禮布就犯了難,他派人將盛京副都統富德、熊嶽副都統玉瑞、興京副都統德林等人都叫了來,還有奉天府尹多索等人都叫了來,一同來商議此事。

等到衆人到來之後,伊禮布便派人將前前後後都給衆人講述了一遍,只是還沒有等人完全說完,下面衆人就已經炸毛了。

“將軍,楚逆如今已侵入我關外之地,絕不可坐視其修築城堡!”

盛京副都統富德首先就站出來反對,而一旁其他的八旗高官們也都是義憤填膺的態度,像奉天府尹多索更是氣得將鬍子抓掉了幾根,個個要同復漢軍決一死戰。

原因很簡單,關外對於所有的八旗子弟而言,那都是真正的命根子,現在以及未來的退路,甚至還是生存線,對於他們來說,什麼都可以丟,唯獨關外絕不能丟。

清廷自從入關之後沒多久,就徹底下發了禁止出關令,目的便是防止漢人侵入到他們所謂的“祖宗之地”,這項政策從康熙年間辦法,一直到前些日子都在嚴格控制,而且在關外的八旗駐軍一直都不算少。

除此之外,在關內局勢惡化之後,雍正還下達了出關開墾令,將京師內的那些八旗大爺們都給驅逐到了關外開荒種田,儘管大部分活還是讓漢人乾的,可是對於這些八旗大爺們來說,這也算是他們的收入,將來一家老小都得指着這個過活!

可一旦讓復漢軍在關外站穩了腳跟,那麼寧錦就會重新變成前沿陣地,種田是肯定沒法種了,還得防着復漢軍打過來。若是被漢人重新奪了寧錦,也就意味着如今的辛辛苦苦的一切,都成了爲他人做的嫁衣裳。

因此,奉天府尹多索也着急忙慌地說道:“如今遣到關外種田的八旗子弟足足有十餘萬人,他們每日裡辛辛苦苦纔開墾了那麼幾十萬畝地,明年可就指着這些地過活,要是沒了地,咱們就算不死在戰場上,那也會餓死!”

其他人也都是這般表態,他們現在面臨的最關鍵問題,就是得盡全力保住八旗的後路,無論關內如何發展,關外都是基本盤,絕對不能亂!

盛京將軍伊禮布當即立斷,決定出兵攻打楚逆,當然這一仗在他看來,機會也還算頗大,至少在盛京,目前的八旗兵足足有一萬餘人,再加上新過來的八旗老幼婦孺也有十餘萬人,如果全力擴軍,撐死也能出一萬四五千的兵。

當然,伊禮布還有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等待吉林將軍巴泰和黑龍江將軍那蘇圖麾下的援兵,倘若能夠匯聚滿洲三大將軍的所有兵力,至少能夠匯聚個三四萬人出來,到時候要是再打復漢軍,也就更加有把握了。

只是一旦要匯聚滿洲的所有兵力,不僅意味着其他地方全部放棄守駐,而且聚集的時間也十分漫長,畢竟眼下從黑龍江和吉林趕到盛京,一個月甚至是兩個月都不夠,至少要等到明年開春。

可是,伊禮布能夠等到明年的開春,雍正皇帝能等到明年才重新打通遼西嗎?

很顯然,要是伊禮布這麼幹,第一個要砍他人頭的,便是在盛京的其他貴人,就連弘曆都不可能容忍。

“出兵.......咱們肯定要出兵!諸位召集各自旗下的兵力,還有漢軍旗那邊也要全部召集起來,這一仗少不得人來前面當炮灰.......”

伊禮布臉上多少帶着幾分陰沉之色,只是他也在心裡默默祈禱着,希望關內能夠儘快打出個結果來.......

.........

一名身着棉甲的八旗侍衛,騎着棕紅色的快馬,在寬闊的官路上一路的狂奔,他的臉色蒼白無比,整個人更是從裡到外透着幾分虛弱感,給人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

馬兒的舌頭也無力地耷拉着,它的體力早就已經耗盡,只是因爲連番的抽打,才使得它沒有當即倒下來,可是從眼下的這幅狀況來看,倒斃當場也是遲早的事情。

八旗侍衛似乎察覺到身下馬兒的乏力,他沒有顧忌這匹從小跟他一起長大的馬兒,死死咬着牙,用手裡的馬鞭狠狠抽打着,迫使馬兒擠幹最後一絲力氣,耗盡最後一分心血,就在並不算遙遠的前方,出現了一座若隱若現的城池。

“啪——砰——”

侍衛抽出了最後一鞭子,終於讓馬兒徹底倒在了路上,而侍衛由於一身高超的馬術,並沒有立刻直接飛出去摔斷自己的脖子——他死死抱住了馬兒,整個人一同倒伏在了地上,隨即便徹底暈倒了過去.......

霸州城,如今已經變成了一座巨大的軍營,近十萬清軍進駐此城,其中大部分人馬都塞不進城內,因此都是選擇駐紮在了城外,而僅僅只有禁旅八旗一部,拱衛着雍正皇帝進入了霸州。

自從率軍抵達霸州之後,雍正整個人的精氣神都好了許多,他的顴骨變得越發高聳,整個人的面相也變得越發地陰鷙,用懷疑的眼神望着每一個臣子。

“伊禮布,瑞林,此二人如同豬狗一般,楚逆登陸滿洲一事竟然毫無察覺,甚至使其抵達山海關近前,實在該死!”

“納都所言雖不盡詳實,可至少山海關沒有被楚逆所趁,有司當錄其功。”

雍正皇帝的這一番話,卻是在大臣面前,揭開了滿洲此時所面臨的赤裸裸的危局,那就是已經有楚逆登陸滿洲了!可是衆人卻絲毫未曾察覺!

這實在是太可怕了!所有人都不敢想象,一旦復漢軍佔領山海關,那麼他們這些還在關內的人,將來怕是連最後一條退路都沒了!

沒有人懷疑山海關的重要地位,甚至沒有人敢去想象清軍失去山海關以後的結果,要知道清軍從來都沒有攻克過山海關,如果山海關落入了楚逆之手,就算想要再拿回來,只怕都不太可能了。

徐元夢整個人都感覺到幾分疲憊和無力,他輕聲道:“楚逆雖然已經被納都擊退,可據其所言,賊並未徹底退去,而是盤踞於寧錦,封鎖了遼西走廊,只怕只解了眼前之患。”

雍正眉毛挑了挑,他明白徐元夢的意思,必須要出兵將這股復漢軍給解決掉,否則將來大清連最後的後路都沒有了.......到時候大清可就徹底完蛋了。

所有人都知道,關外是根本,關外不能丟,可是如何解決這部分復漢軍,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因爲眼下的關外,特別是盛京部分並不是重兵盤踞之地,勉勉強強也就湊個一萬多人出來,到時候真要打還不好說。

兵部尚書德布跪了下來,他的聲音有些沉悶,“如今盛京雖有四阿哥在,可畢竟年齡太小,盛京將軍伊禮布行事不端,更無韜略,只怕難以應對此事,陛下當另選賢能,主持盛京大局方可。”

雍正對伊禮布是非常不滿的,他肩負整個盛京的大局,也關係到八旗子弟的後路,可是被人從海上登陸到錦州都絲毫不知曉,實在是大大的失職,因此,像伊禮布和瑞林二人,都是要被拿下的,只是拿下這兩個人,目前並沒有太好的人選。

大清經過了這幾年的搏殺,不僅僅損失了大量的兵員,還損失了大批有經驗有能力的幹才,特別是滿洲人才更是損失慘重,像傅爾丹、噶爾弼、鄂爾泰這些人,原本都很適合去關外承擔大局,可是如今也都已經沒於戰事。

漢人倒是還有些人才,可無論像年羹堯還是嶽鍾琪,都已經不再受雍正信任,他心裡對漢人的猜忌是越來越重,而像滿洲這種關鍵之地,是絕不可能讓漢人主持大局的,因此到了這個階段,雍正發現自己已經無人可用了。

“伊禮布,瑞林二人處事不力,自然不適合繼續主持滿洲大局,不知各位臣工,心裡有些什麼推薦?”

徐元夢似乎早已經想過這個問題,他十分果斷道:“以如今情形來看,當以重臣爲先,奴才保舉保和殿大學士馬齊。”

這話卻是讓其他的大臣都驚住了,馬齊是雍正登基以來首先扳倒的大臣,早已經賦閒許久,他的威望雖然足以擔任盛京將軍,可是雍正會怎麼想?

與所有人想象不同,雍正似乎並沒有因此而惱怒,只是淡淡道:“馬齊賦閒已久,他的身體怎麼樣了?”

徐元夢老老實實回答道:“馬齊大人如今身體尚算康健,每日能吃兩碗肉。”

雍正微微一笑,他當然知道徐元夢推舉馬齊的意思,其實還是爲了皇帝能夠團結八旗內部,從而避免在這種艱難的處境下,內部還出現分裂。

自從雍正登基以來,他之所以打擊老臣,打擊滿蒙勳貴,目的都是一個,爲了推行新政,爲了防止八爺黨威脅到他的地位,因此像馬齊這種老臣,勢必會被清算。

可是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的現實表明了一點,那就是皇帝不能再單打獨鬥了,必須要團結八旗內部的不同勢力,因此過往的新政就得拋開,要重新任用老臣,才能彌合人心,而徐元夢便是起到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

讓馬齊重新出山,雍正能夠接受,可是讓馬齊大權獨攬,特別還是在盛京這種地方大權獨攬,這是雍正所無法接受的。

目前的盛京主要還是以盛京將軍大權獨攬,不過他的權力同樣也受到了嚴重的制約,而制約方便分別是奉天府和盛京五部等陪都機構,它們彼此之間互不統屬,而職權卻多有交叉重疊,因此形成了盛京地區事權不一,防止一人獨大。

“盛京將軍可以由馬齊擔任,但是奉天府尹要另選賢能,可由張廷玉擔任,至於盛京五部上設置盛京總管一職,由馬爾賽擔任。”

雍正語氣十分平淡,寥寥幾句話便勾勒出了新的權力架構,通過張廷玉和馬爾賽二人,從而對馬齊形成制約。

衆人一聽此話,臉色頓時變得十分精彩,張廷玉作爲漢臣被打下天牢,肯定只是短暫的狀態,畢竟眼下的蔣廷錫,還沒辦法整合漢臣,因此如今張廷玉起復,擔任奉天府尹也不算奇怪。

可是盛京五部頭上設置的盛京總管可就有些複雜了,它相當於整合了盛京五部的力量,對於盛京將軍的權力制約是非常大的,而且馬爾賽這個人,來頭也相當大,正面跟馬齊抗衡也不是什麼問題。

馬爾賽是一等忠達公圖海的孫子,圖海死後便由他承襲了一等公的爵位,在康熙年間的時候還接連做過護軍統領、鑲黃旗蒙古都統、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等職位,因此本人的資歷和威望是絕對足夠的。

當然,徐元夢自然不可能反對這個任命,衆人隨即便拜謝領旨,可是在領完旨意之後,就得將旨意傳回京城,到時候再安排這幾個人去盛京統領大局。

然而問題就來了,眼下的遼西走廊被封鎖,海路上有復漢軍的船,因此幾人就只能從喜峰口的方向繞過去,這一下子可就相當費時間,到時候還能不能起到效果也難說。而很多大事就是在這種細節當中,一點點走向了失敗。

當然,對於眼下的雍正而言,他只能選擇這麼安排,冀圖於這幾人能夠給他帶來好消息了。

就在衆人商議完成之後,卻有一人從殿外急匆匆趕了進來,他正是負責統帥大軍的一等公錫保,而此時他的臉色卻十分難看,甚至透着幾分蒼白。

“皇上,前線有緊急消息傳來......”

雍正下意識感覺到了不妙,可是不管再怎麼艱難的局面,他都得去面對,因此當下只能凝聲道:“說。”

錫保跪在了地上,悲憤道:“直隸提督宋可進.......他已經投降了復漢軍,我大清在天津的所有八旗兵丁........均已被害。”

“噗——”

星星點點的血跡瞬間出現在了雍正的胸前,臉色變得蒼白無比,朝着身後倒去,就彷彿他從靈魂到肉體,在這一刻終於承受不了重壓,從而宣告徹底崩潰。

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八十章 勸降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四十章 出鞘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十章 尋礦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