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

寧渝經過後世的教育,自然明白如果僅僅只有近現代化的武器,卻沒有近現代化的軍事組織能力,那麼戰鬥能力也不會高到哪去。

因此針對目前雛鷹營的發展,寧渝選擇將目前的所有學兵分爲四個連,以連爲基本作戰單位,每個連都有正副連長一名,並教導員一名,軍鼓手兩名,而十歲以下的孩童爲童子連,大概一百餘人,十四歲以下的少年爲預備連。只有剩下的兩百名十四歲以上的學兵組成正式連,分別爲一連與二連。

另外,針對炮兵建設方面,寧渝打算組成一個營直屬炮連,由六門六斤炮和兩門十二斤炮組成,炮連編制人員直接從正式連進行選拔,至於正式連人員缺口,逐漸從預備連進行補充。

在寧渝的設想裡,未來的雛鷹營將會成爲一個類似於軍校一般的存在,從裡面不斷孵化出更多的軍隊,從連到營,從營到團再到師。至於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寧渝從來都不會壞意,以這種每日教育訓練長達十個小時的軍隊,去對付五日一操十日一操的滿清綠營,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至於騎射無雙的八旗勁旅,寧渝從來都沒有擔心過,因爲根本不存在的東西,爲什麼要擔心?

在寧渝的設想裡,在未來的半年時間到一年時間裡,將雛鷹營裡的兩個作戰連隊擴充到一個滿編營的規模,也就是五百五十人左右,設立四個步兵連,每個連一百二十人左右,然後加上一個五十人左右的炮連,一個十人左右的後勤班,剩餘的人員爲營內的指揮人員。

這樣的一個綜合性質的步兵營,對付三千清兵毫無問題,而五個這樣的步兵營組成的步兵團,寧渝相信便可以打下武昌了,而三個步兵團組成的步兵師,打下湖北不是難事。

至此,寧渝感覺自己一點點的經營,終於出現了成效,雖然目前只是萌芽狀態,可是未來卻大爲可期。

過了幾日,寧渝便又來到了漢陽城,他決心針對如今的現狀,跟老師崔萬採盤盤底。從一開始寧渝就知道,這位老師對滿清隱藏着深深的不滿,上一次的談話更是赤裸裸的暴露了想法:好徒弟,師傅支持你反清大業。

因此寧渝從來都沒有懷疑過崔萬採會去泄密甚至去告狀,只是摸不着頭腦他想要幹嘛。爲了確保放心,寧渝便專程來逼宮來了,一來是將崔萬採徹底打上賊船,二來也是爲了更好的向對方請教未來該如何。

崔萬採似乎對寧渝的到來一點都不感覺奇怪,依然是備好了山茶相佐,琴音悠長。

寧渝心裡很不滿,這老頭子每次都弄個彈琴的調調,卻從來都沒有真正引薦給自己認識一下,實在是太古板了。

其實這倒是冤枉了崔萬採,因爲並非崔萬採不安排崔姒見他,而是崔姒自己不願意現在出來見他,她需要考察,自己這個未來的夫君,擔不擔得起她的信任。

是的,在崔萬採和崔姒看來,以後崔姒是指定要嫁給寧渝的,至於其他的因素,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或者說無需考慮。

寧渝端着茶,面對面望着崔萬採,心中有許多話想要說,可是事到臨頭,卻不知從何說起。因爲無論他乾的任何一件事,在這個時代都太離奇了。

崔萬採先開口道:“看你這模樣,比起最初見到你時卻是大爲不同了。”

寧渝好奇的看着這老師,心道他還會看相?這可真是博學多才啊。

“不知有何變化?還請老師賜教!”不管心中怎麼腹誹,寧渝面子上的禮節卻從不放下。

崔萬採微笑道:“如今看你眉目之間少了許多鬱氣,倒是多了幾分灑脫。想來前番兩次的教誨你是聽到了心裡,那麼這一次的功課,爲師便更有信心了,也能接着往深裡說。”

寧渝連忙道:“還請老師賜教。”

崔萬採吹了下茶麪上的浮葉,笑道:“前番說的是勢,可是光有勢還不夠,還需有術。”

一番話說的雲淡風輕,可是寧渝卻感覺到了萬鈞之力,此時的琴音也略微快了兩分。

“爲師這番言論可不是法家的法術勢,你卻不要胡思亂想。所謂的帝王術,最終也是落在了術上,只有術成方能勢長。”

寧渝聽完心道,這總算是說到戲肉上了。

“我華夏之治可分爲兩個大階段,第一個大階段,起於先秦,終於魏晉,貫穿了整個漢朝,所謂的中心思想便是外儒內法。可是勢盡則衰,最終分崩離析,而後便引來了五胡亂華之禍事。”

“第二個大階段,起於隋唐,一直到今天還沒有真正終結,如今的外儒內法又出現了大的變革,特別是有清一來,帝王權柄之盛可謂亙古未有,這便是因爲滿清帝王看穿了儒法的本質,便不再爲其所制,這便是帝王術的根基,跳出儒法,自成一家。”

這一番話卻是說的酣暢淋漓,入骨三分。

崔萬採又嘆道:“想要跳出儒法的圈子,就需要拿出足夠凝聚人心的東西出來,否則只會讓偌大的國家分崩離析,因此自隋唐以來的帝王,無論如何天才,都難以徹底擺脫儒法的限制,可是這樣一來,國家能夠大一統,卻無法真正長久。”

“哪怕以洪武皇帝之才情,給民衆制定了萬世一法,寄託於戶籍制度與衛所制度,想要實現長治久安,可是人死政息,天下更是變幻莫測,僅僅兩百餘年便分崩離析。這便是儒法的威力與要緊處,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寄託,則勢不能久。”

寧渝深思一番,道:“若是等到將來,這滿清之勢或可長久?”

崔萬採輕笑道:“雖然滿清帝王已經成就帝王術大成,可是天然受其自身身份的限制,只能通過商君之術才能維持其統治,可是一旦對外則無法力敵,縱使長久一些,最終也是會走向滅亡的。”

寧渝回想後世歷史,無一不被這個老師所猜中,心中的讚歎更是多了幾分。

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六十章 父子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二章 奴才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十八章 收徒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