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個多月,朝廷對這件事情的最終處理意見下來了。
張連登雖然上了這麼個奏章惹了禍,可畢竟念在爲國分憂的份上,之後認錯態度積極,上了請罪摺子,更是痛哭流涕,這讓好面子的康熙皇帝心裡的怒火平息了下來,也就罷官去職,回老家種田了。
縱然還有一些清流御史喊打喊殺,可畢竟不是主流聲音了。得知自己躲過一劫的張連登,連夜帶着家人回了咸陽老家,再也不敢出咸陽一步。
不過張連登人走了,可是他空出來的那張湖北巡撫的寶座,卻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在經過一番運作後,滿丕的那封信起到了作用,保舉了刑部右侍郎憲德升爲了湖北巡撫,從官品的角度來說,刑部右侍郎不過是從二品,而湖北巡撫是正二品,因此說是右遷也不爲過。
更何況在刑部當一個沒實權的右侍郎,跟做權傾一方的地方大員相比,傻子都知道怎麼選。憲德在接任之後心裡也十分感恩戴德,十月份到職後便去拜訪總督滿丕,姿態放的很低,滿丕也頗爲受用,便大開中門,迎接憲德過府。
在酒席間觥籌交錯之際,憲德卻是問及了這次事件的緣由,滿丕便得意的添油加醋敘述了一遍,這老北京的旗下大爺都生了一張利嘴,將整件事講得是天花亂墜。
憲德聽聞後,除了感慨那張連登自己作死以外,卻對寧忠源這個名字上了心,感慨道:“常聽人說惟楚有材,如今卻還未到任,便已經領略了一番。”
滿丕笑道:“這寧忠源的禍事卻是不小,原本這番逃不過他去,不過這寧家也是根基深厚,上下打點倒也矇混過關了,如今仍然領着他的漢陽營。憲德大人,這將來還得多多提點啊!”
憲德常年在京城做官,養成了一副謹小慎微的性子,可這到了地方上,這心思就開始活泛起來了,試探道:“據說,這寧家人都求到了您的頭上,願意出五萬兩白銀保人?”
滿丕呵呵一笑,夾起席上的縮項鯿,笑道:“此魚唯獨產於武昌樊口,那裡的水勢迴旋,深潭無底,抓起來非常費勁,有時候還會淹死人,可是還是有很多人不辭勞苦去抓,爲何?只因爲這魚吃起來的味道實在鮮美啊。”
聽到滿丕意有所指,憲德連忙也夾了一筷子縮項鯿,放進嘴裡細細品味,臉上的笑意卻是越發的濃厚起來。
-----------------------------------------------
此時的孝感寧家老宅裡,寧氏兄弟們也都匯聚在這一起,這也是寧家的傳統,每次有大事便集體商議。
寧忠海的面孔透着紅,笑道:“如今雲夢鹽礦已經出鹽三千多石,後面出鹽速度還能繼續加快,這銷路如今也不愁,前前後後入賬白銀五千兩白銀,別看如今這量小,可是這市場頗大,我預估算了下,後面再加大人手,每個月出鹽能有兩萬石,到明年這個時候,一年下來出鹽量有五十萬石。”
五十萬石,放在後世也就五萬噸,可以說小到不能再小的數字,可是在如今卻是一個天文數字。根據康熙五十八年的湖廣私鹽鹽價,這五十萬石鹽能賣到八十萬兩白銀。
要知道,以偌大的寧家產業,一年下來的進賬也就二十五萬兩,可是一個雲夢鹽礦,就足足抵了寧家三年的純收入。
寧忠景感嘆道:“這鹽利堪稱聚寶盆,也幸虧了渝兒。不過渝兒卻是越發能幹了,這折騰個鹽礦不說,如今在雲夢又發現了一處鐵礦,據說渝兒弄了個高爐鍊鐵法,據說那礦裡都能產鋼了!”
這一番話卻是震驚了衆人,在如今這個年代,哪怕是精鐵都能賣出高價來,至於這鋼就更不得了了。
寧忠源笑道:“如今我寧家產業蒸蒸日上,也多虧了諸位兄弟的鼎力扶持。”衆人一片歡笑,氛圍越發的熱烈。
寧忠景又接着說道:“匯通錢莊也走上了正軌,如今參與到這一塊的湖廣大家族,除了程鄭二家,還有李、王、薛等三家,其餘中小世家也有十幾家,不過他們所持的股份稀少,因此只有幾個聯合代表。”
“這一番也是得虧了私鹽之利,讓這些家族趨之若鶩,如今光股份都賣了三成出去,攏了八十萬兩白銀回來,其中有一成股份送給了滿丕。”
寧忠源冷哼道:“這頭碩鼠,原本打算只給他送五萬兩白銀,可是這個老王八蛋卻不願意咬勾。爲了過這關,只好送了一成股。不過我寧家所佔的股份,依然是大頭。”
寧忠義卻微微皺眉道:“二哥,最近這朝廷的氣氛有些不對啊,張連登下去了以後,這新來的憲德卻三番五次前來爲難二哥,動不動就是暗示要好處。這滿丕畢竟是總督,干涉不到地方民政,再加上他也是別有用心,這一番卻是頗爲可惡。”
寧忠景也嘆口氣道:“是啊,自從這憲德到任以來,便前前後後以各種名義向我寧家要去了三萬兩白銀,這數目雖然不算特別大,可若是一直持續下去,怕是難以持續。”
寧忠源冷哼道:“我早就看清了那滿丕和憲德的嘴臉,分明是蛇鼠一窩,瞧着我寧家是塊肥肉,誰都想來咬上兩口!如今給他們送錢,也不過是藉機拖延時間,若是局勢有變,老子非親自砍了他們不可!”
“如今當務之急,還是低調行事,積蓄實力,日後就算有變,我寧家也不是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這番話說出來,卻是透着忌諱。
不過在如今的寧家兄弟眼中,這個所謂的朝廷一直在侵蝕自家的利益,心中早就恨得牙癢癢,如今聽到這番話卻感覺異常的痛快。
寧忠義的性子外粗內細,冷笑道:“二哥,我寧家在這湖廣經營百年,也不是好相與的,若是逼得急了...哼!”
如今不過是康熙五十八年,就算從順治開始算起,滿清入主中原也不過七八十年,遠遠還沒有到深入人心的地步,民間自發的反清鬥爭也從未停息過,因此寧家兄弟有此念頭也不足爲奇。
寧忠源知道若是繼續這麼發展下去,遲早會被人一口吞掉,因此心中的那點擔憂也拋到雲外,決絕道:“諸位兄弟,如今當加快我寧家的發展速度,至於渝兒那邊,也需要更多的支持,給他人,更多的人,更多的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