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

一隊隊兵丁從總督府衙門裡魚貫而出,便在爲首的將領帶領下,一臉殺氣騰騰,朝着周家而去,這番動靜自然也瞞不過城內其他的百姓,衆人紛紛探出腦袋觀望,卻發現士兵們朝着城南而去。

周家是江寧的大族,從前明的時候就在江寧城紮下根來,後來滿清入關之後,便率先剃了辮子投靠了清軍,不過當時的周家也只是小蝦米而已,並沒有得到清廷的重視,因此一直都在江寧,算得上徹頭徹尾的地頭蛇。

後來還是在機緣巧合下,走了隆科多的門子,這纔在江寧抖了起來。可是這還沒真正抖起來,就被範時繹這個新來的總督給借了腦袋立威,連同一家老小都也要遭殃。

兵丁們如狼似虎地舉着刀槍,將周家給團團圍住了,可是周家畢竟在這江寧深耕已久,府裡雖然也跑掉了許多家丁,可是還是有一批家生子舉着刀槍,眼裡帶着殺氣,倚着院牆跟清兵們對峙起來。

尋常人可能都不清楚,這年頭家丁的戰鬥力委實比綠營強多了,這也是沿襲於前明的習慣,這幫子地主鄉紳們,對於家丁隊伍的建設是絲毫不遺餘力的,打仗的時候,也都是將領們帶着家丁當主力。

就連復漢軍在最開始起兵的時候,也是寧府的一批精銳家丁帶着漢陽營的綠營當主力,幹掉了當時的湖北巡撫撫標營,連同嶽凌峰都被活捉了過來。後來的雛鷹營,明面上掛着的也是家丁的名頭。

因此周家的這一批家生子,無論是在裝備上還是訓練上,以及在士氣方面都遠遠超過清軍,而清軍們在打這種仗的時候,也是絲毫不慫,隨着一個清軍千總的一聲令下,上百名清軍舉着鳥槍便朝着牆頭進行一番射擊。

隨着這一輪射擊下來,周家的家丁們僅僅倒下去了三個人,剩餘的人則是端平了手中的鳥槍,扣動了扳機,,隨着一陣轟鳴聲,清軍這一邊卻倒下去了十來人。

清軍千總有些惱羞成怒,也不再對槍,而是揮舞着手中的腰刀,讓人擡着巨木直接進攻周家的府門。那木質的大門如何經得起衝撞,很快便直接倒在了地上。

清軍士卒們也揮舞着長刀衝進府內,與周家的家丁廝殺在了一起,喊打喊殺聲不絕於耳,連綿數裡,卻是嚇得周邊的百姓們緊縮家門,生怕清軍們殺紅了眼,將他們當成叛軍給一起剁掉了。

一場廝殺卻是持續到半夜,也不知道是清軍還是周家的人,放了一把火將宅子直接給點燃了,大火熊熊燃燒着,連同周邊的宅子也一同被點燃了,一股黑煙在城內沖天而起,直衝雲霄。

周邊的百姓們眼見得自家的宅子都被點燃了,再也顧不得當鎖頭烏龜,開始積極地救火,只是在水火面前,人力何其有限,只見那火越燒越旺,卻是映紅了半片天空。

就在城內一片混亂之際,一名身着黑衣的漢子卻站在暗處冷冷望着眼前的這一幕,他看了許久,這才扭頭而去,此人正是杭州織造孫文成。

早在復漢軍兵進江寧之前,孫文成便已經偷偷溜進了江寧城,不過他的行蹤十分隱蔽,因此並沒有被任何人發現,至於總督府要舉行的這一場鴻門宴,自然也沒能瞞過他的眼睛。

孫文成很敏銳地察覺到了,眼下反水的時機已經到了,如果再不抓緊時間,等到江寧城徹底攻下來以後,自己到手的功勞都飛了,因此對於這場宴會,他還是相當關注的,如今眼看着周家已經徹底被毀,他心裡卻多了幾分慼慼然。

原因自然很簡單,如今有了這麼一番兔死狐悲的好戲,江南的士紳就算再怎麼軟骨頭,也不會放任不管了,因爲江寧的周家都被滅掉了,其他家族再怎麼忠心耿耿,這時候心裡也得犯嘀咕了。

一名黑衣漢子快步走了過來,在孫文成耳邊輕輕嘀咕了一陣,卻讓孫文成聽的心神一震,他卻是看都不看那熊熊燃燒的宅子,轉頭便離開了。

江寧畢竟是千年古都,在繁華之下也隱藏着一片黑霧,乃江寧城各大勢力在暗中裡交鋒的場地,正是與江寧縣同府同治的上元縣。

在數名黑衣人的簇擁下,孫文成來到了上元縣的一處酒樓裡,隨後又被人在眼上矇住了布條,被裝進了一輛馬車當中,吱吱呀呀地向着街巷深處而去。

經過了好一番折騰,孫文成感覺自己就像被裝進了罐子裡一般,搖搖晃晃分不清東南西北,直到被人解開面紗時,他才感覺面前出現了一道刺眼的光,卻瞬間有暗淡了下來,接着他努力睜開眼睛,卻發現面前站着一個身着青衣的中年漢子。

漢子手裡捧着一本書,又彷彿是一個賬本,正在細細讀着,瞧見了地上的孫文成,卻是轉過頭來笑道:“孫大人,此番別來無恙啊!”

孫文成原本心裡還有些氣,可此時聽到這句話,卻一下子變得警覺異常,彷彿看到了天敵一般,他的汗毛一下子豎了起來。

“你是梟?”

中年人笑了笑,輕輕拍了拍手,兩名侍女卻是走上前來,將室內的燭臺盡數點亮了,這下子卻讓孫文成看清楚了,面前的這個中年人正是當初跟自己交手的影子中人——梟。一想到這裡,他的聲音不由得有些發抖。

作爲康熙在江南的耳目,孫文成與影子在江南的交手不止一次兩次,特別是在軍情處還沒有鋪到江南來的時候,影子幾乎就是孫文成的噩夢,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影子幾乎遍佈江南,竊取情報和秘密暗殺幾乎時常發生。

其中在江南負責影子的便是梟,孫文成跟他交手以來屢屢吃虧,對此人更是銘記於心,後來在康熙與復漢軍大戰之前,孫文成與梟有過一次真正的交手,二人幾乎是擦面而過,因此也讓孫文成很快便認了出來。

中年人臉上帶着微笑,輕聲道:“梟是我的代號,並非真名。如今孫大人棄暗投明,已經歸附我復漢軍,自然不必瞞着大人,鄙人姓寧,名羅遠,目前忝居復漢軍情報部主事,也就是你們所說的影子。”

孫文成眼神一凝,隨後笑道:“寧將軍,如今此番相唔,卻是令人意想不到,只是先前多有得罪,還望寧將軍見諒。”

寧羅遠臉上堆着笑容,他伸手將孫文成扶了起來,“孫大人如今棄暗投明,實在是我復漢軍之大幸!大都督已經知道了大人的情況,在我來之前千叮嚀萬囑咐,大人能來,一切條件都可以答應!”

孫文成聽到這話,儘管心裡也清楚對方所言或許有些誇大,可是心裡依然是暖洋洋的,對比清廷,孫文成不由得想罵娘,當初在這個杭州織造的任上,爲康熙幹過多少不要臉的事?

康熙要南巡,孫文成上任之後的第一件大事,便開始大興土木爲接駕做準備,爲了讓康熙皇帝能夠從織造府直接乘船到達西湖,孫文成直接開啓涌金水門,引水入城內,河廣五尺,深八尺,至三橋轉南,又折而東至,一直能到織造府的門前,目的就是爲博得康熙的歡心,可最終康熙也沒能去成,卻是浪費了多少民脂民膏。

至於孫文成乾的其他事情,那也是數不勝數,什麼幫康熙弄高士奇收藏的書畫,什麼爲康熙傳遞仇兆鰲的私人物件啊,那可是相當多,這後來的虧空是怎麼來的?還不是爲了照顧到康熙的面子,幹這些破事幹出來的!

可是到了,康熙撒腿走人了,上來一個雍正就開始想給江南三織造放血,這讓孫文成如何能忍,如今見到復漢軍盛情邀請,也就將顧慮拋之腦後了,他跪下道:“孫某願爲復漢大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得了這麼一番話,也算是孫文成正式加入了復漢軍,他感覺自己彷彿卸下了千斤重擔,這身份立場轉變過來了以後,整個人的精氣神就完全不一樣,也開始想着在新主子面前立功了。

“啓稟大人,大都督既然已經快要兵圍江寧,那卑職不妨在江寧城內以爲內應,到時候裡應外合之下,江寧自然唾手可得。”

寧羅遠卻是輕輕搖搖頭,緩緩道:“大都督的意思,是讓你回杭州配合楊宗仁的團練策,其中的關鍵便是要你能夠掌握其中一部分團練,在關鍵之時行關鍵之事。”

“嘶........”

孫文成是個聰明人,他很快就想到了這裡面的問題關鍵,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

寧羅遠臉上帶着幾分欽佩之意,“這是大都督親自做的決定,你身肩杭州織造,正適合去做這一件事,如果能夠成功,到時候的團練就會徹底變味,雍正到時候再怎麼大膽,也不敢再滿朝反對下,強行推行團練策!”

在雍正定下以楊宗仁推行團練策之後,寧渝對於團練的態度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因很簡單,如果只是範時繹和江南的士紳搞這個團練,那肯定是會變味的,最終能不能搞起來都兩說。

可是來了一個代表雍正的楊宗仁,就可以繞開江南的這些利害關係,從更高一層的角度來做這件事,只要將江南的團練給練了出來,就說明清廷有了這麼一招底牌,到時候在關鍵時候還可以在浙江、福建以及兩廣等地施行,那麼復漢軍一統南方的大計,自然也就受到了影響。

正因爲如此,寧渝才定下了收買分化之策,原本是打算收買曹家的,可是孫文成在這個時候跳了出來,卻是比曹家更合適的人選,而且一旦孫文成起事,就會徹底將八旗與天下漢人之間劃出一道分界線來,信任會成爲一個大問題。

到時候楊宗仁自己都會受到抵制,因爲他的身份始終是個漢人,而團練一事同樣也離不開漢人,這便是清廷如今真正的痛腳。

“如此反而更妙......”孫文成大爲歎服,只是心裡也有些不甘,“卑職會回到杭州,去掌握浙江的團練,可是如今江寧已經近在眼前,這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

寧羅遠嘿嘿一笑,他輕聲道:“江寧事關戰局根本,豈能有誤?如今卻是有個人比你更適合做內應了......”

江寧的一番明爭暗鬥,讓局中的人看得十分精彩,可是對於局外的人來說,卻顯得一片混亂。而在這種情況下,寧渝所率領的都督府禁衛旅和第一師,還有第三師,一共合計兩萬八千人,一路趕到了大勝關之下。

對於江寧而言,大勝關的地理位置顯得極爲重要,早在前明時,明太祖便是在此地設伏,擊敗了陳友諒數十萬軍隊的進攻,後來才改名叫做大勝關,因此此地地勢之險要可見一斑,歷來便是江寧的江防要塞和中轉港口。

範時繹自然不會不懂,他已經安排了兩萬綠營,正在大勝關駐守,其目的自然是爲了守住整個江寧西邊的門戶。只是所謂的兩萬清軍綠營,在寧渝看來卻如同土雞瓦狗,實在是不堪一擊。

次日,復漢軍在大勝關下排出了陣型,其中第一師再一次肩負打頭陣的責任,他們一個個挺胸碘肚,穿着明亮的鐵甲,隊伍排列的極爲整齊,看上去威風凜凜,反倒是大勝關上的清軍,則一個個瘦弱不堪,手裡的鳥槍幾乎等同於燒火棍一般,難以使用。

戰爭的爆發始終都是非常快的,李石虎帶着第一師的一個團,直接上了頭陣,帶着人馬就往大勝關方向撲去,大量的火炮也發出了怒吼聲,在漫天飛舞的彈丸中,清軍的抵抗幾乎就像是一塊破棉布,被人幾乎是一捅就穿。

駐守大勝關的清軍綠營兵們,只是簡簡單單放了幾下鳥槍,就已經被複漢軍攻進了城內,他們一個個幾乎是在哭爹喊娘地向着關外跑去,接着卻又被複漢軍的火炮給命中,釀成了一幕幕的慘劇。

寧渝心裡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幕,他沒有絲毫的詫異,只是一面眯着眼睛望着眼前的大勝關,另一邊則是在心裡盤算着,這江南如今都成了熟透了的果子,只等着他寧某人來摘罷了......就是不知道,這個團練到底有沒有兩把刷子?

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