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

當擲彈營作爲最後的重錘出擊之後,整個戰場上的形式很快就變得明朗了起來,超過數百顆的手榴彈被扔到人羣裡,硬生生炸出了一條血路。

等手榴彈扔完之後,高虎帶着五百人的擲彈營士卒抽出背後的斬馬刀,面對清兵發起了衝擊,身上着甲的這些士兵,揮舞起斬馬刀幾乎是所向無敵,擋在面前的清軍幾乎是一擊即碎,橫衝直撞所向披靡,而其餘復漢軍的士兵,也以擲彈營爲箭頭,跟着一起向清軍陣營發起衝擊。

在上萬復漢軍士兵的衝擊下,原本就已經接近崩潰的清軍徹底大潰,再也無人能夠阻止起一次有利的反擊,甚至連稍稍阻擋都已經做不到了。

衝殺、大敗、逃跑乃至於徹底的潰散,成爲了清軍正一點點見證的現實,大批大批的刀劍都已經被丟在了地上,他們瘋狂向着梧桐嶺後方逃去,正所謂兵敗如山倒,這大軍一旦潰退之後,便是再無機會,無論是什麼擋在前面,都擋不住潰兵了。

他們想着各種辦法逃離戰場,只是原本就受到梧桐嶺的地形環境所限,除了復漢軍方向,其他方向都已經擠成一團,根本找不到一條能夠讓這麼多人逃離的道路。

梧桐嶺已經成了一片絕地,清軍士兵們已經沒有道路可以逃跑,被複漢軍追上時,便跪下來求饒,甚至還有人直接將刀槍丟了,直接跪在了地上。戰場上上演的一幕幕,就像最後的一根稻草,徹底宣告了清軍的滅亡。

大量的清軍中低層官員,率先投了降,也讓雍吉納內心的最後希望徹底斷裂,他明白如今大勢一去,怕是再也沒有了機會。縱使心裡再多的豪情壯志,最終依然化爲塵土。

眼見覆漢軍已經徹底包圍了山上的清軍,幾乎沒有逃離的可能,雍吉納最終選擇了拔劍自殺,只是臨死前吩咐左右,等他死後將臉劃爛,他雍吉納敗師辱國也就罷了,卻是不可讓復漢軍發現,否則他死後都不會感覺安心。

其餘的清軍將佐見到大勢已去,便有不少人選擇了投降,這一連串下來,卻是越來越多的士兵放棄了抵抗,對於綠營而言,原本他們就是領餉吃飯的,如今見到打不贏了,爲了小命考慮,大部分都選擇了投降,這也是頗爲正常的情況。再說綠營士卒們大多都知道,復漢軍既不殺俘也不會故意打罵,因此投降沒有絲毫的心理壓力。

只是對於八旗軍而言,卻是有些犯了難,他們自然明白自己的身份敏感,肯定沒辦法得到跟綠營一樣的投降條件,只是這般再打下去也是打不過.....雍吉納自殺,都統明禮、副都統玉山都已經戰死了,剩下的八旗軍也是老弱病殘的多,這還怎麼拼呢?

就在清軍各自想着自己的小九九時,復漢軍的進展卻是一片大好,第一師幾乎是如同風捲殘雲一般,將剩餘的一萬多清軍分割成爲了幾大塊,並且正在步步緊逼,距離徹底消滅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與此同時,第三師和守備二師也在梧桐嶺北面,與前來支援的兩萬清軍也碰撞在了一起,原本清軍士氣就十分低落,因此交戰不過一刻,便有潰退的跡象。

等到這邊傳來了大捷的消息之後,復漢軍的士氣越發顯得高昂,他們前赴後繼衝擊着清軍的防線,而清軍則士氣越發的低落,若不是後面有督戰隊壓着,恐怕已經逃散一空了,只是這般維持下去,卻也難以長久。

浙江水陸提督李明益心知自家戰力不夠,原本是打算等着雍吉納率人攻擊復漢軍,卻沒想到臨到了,雍吉納自己都先崩了,雖然他還不清楚雍吉納已經自殺身亡,可是從眼下這局面,也明白沒得打了,甚至心裡有幾分後悔,早知如此,還不如早一些撤往安慶。

眼下想要脫身卻沒有那麼簡單,李明益只好先派人穩住戰線,自己則率人開始悄悄往後撤,只是這麼一來,自然有眼尖的發現自家提督跑路的情況,在戰場紛紛大叫。

“敗了,敗了!梧桐嶺大敗!”

“提督大人跑了,大家也逃命去吧!”

經過這麼一番吵吵鬧鬧,其餘人也無心再守下去,跟着潰兵一路往太平關方向跑去,只是這一時半會的功夫,就變成了一場大潰敗,上萬人浩浩蕩蕩向着後方跑去,有許多人甚至在潰退中被活生生踩死。

整個戰場上,除了混亂就是混亂,復漢軍並沒有急於追擊,而是將部隊儘可能收攏過來,然後纔開始展開追擊,不時在路上能夠看到大量的綠營潰兵,直接坐在地上,然後選擇了放棄抵抗。

程銘和程之恩二人騎着馬,帶領麾下的士兵,沿着潰兵的道路一直向太平關方向進發,這一路上收攏的俘兵怕是不下五千之衆,卻是令人心驚。

“打完這一仗,咱們便可以趁勝直撲安慶,等到徹底拿下安慶,便可以繞道進攻康熙老兒了!”

程之恩有些感慨,年齡跟程銘相仿,可是雙方的經歷卻截然不同,程之恩是程家的嫡系力量,早早便從了軍,只是在軍中的發展,不如寧忠源那麼早發。不過後來程之恩能當上寧渝的參謀長,其實未嘗沒有程家出力的原因。

至於程銘就完全不一樣了,他雖然也姓程,但是跟程家基本上沒有什麼關係,他原本是寧忠源的左膀右臂,爲寧忠源出力甚多,而且才能顯衆,這才從衆人中脫穎而出,當上了這個主力第三師的師長。

▲ttкan▲C ○

程銘性格沉穩,望着四散而逃的清軍,淡淡道:“是否進攻安慶,需要大都督決斷,如今我軍的目標,就是太平關,還有這些清兵。”

“唔,子華兄所言不錯,眼下這塊肥肉,可不能就這麼跑了!”

這場追殺最終一直持續到次日的凌晨,大量的清軍被俘或者被殺,原本李明益已經率領殘軍抵達太平關,可是城牆低矮,根本無法起到良好的守衛作用,最終在程之恩的率領下,直接攻破了太平關,活捉了李明益。

至此爲止,清廷的六萬大軍基本上全部覆滅,算是提前完成了預定的目標,可原本應該開心的寧渝,此時臉色卻有些鐵青,一個壞消息打亂了寧渝的計劃。

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十八章 收徒第六十二章 舉大白,聽金縷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六十章 父子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