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

bookmark

朱大元見寧渝態度隱隱有些不對,當下也不敢過於放肆,低聲道:“老夫如今雖然牙齒鬆動,白髮已生,可畢竟也還能食得鬥米,若是大都督有用得到老夫的地方,老夫自當勉力爲之。”

寧渝滿意點點頭,也不再客套,當下便任命了朱大元爲江西巡撫,也算是將他原來的官職給升了一級,按察使慶豐之則是提升爲江西布政使,其餘大小官員也都有所封賞,也算是給他們吃了一顆大大的定心丸。

既然吃了甜頭,朱大元和慶豐之對復漢軍的支持力度也就大了許多,他們將人口田地等圖冊跟寧渝細細說了一番,這不說不清楚,卻讓寧渝瞭解到了許多內情。這些至關緊要的數據資料並不是一本單純的圖冊就能反映的,他們更多的還是在地方官的腦子裡。

除了將地方上的實情跟寧渝簡單彙報了一遍,朱大元也拿出來了自己的誠意,那就是良田二十萬畝和白銀五十萬兩,這個就與政務無關了,而是以江西士紳代表的身份,拿出來的投名狀,有了這些錢糧,才能成爲復漢軍保護的對象,而不是被用來殺雞儆猴。

寧渝遇到這麼一個可以獅子大開口的機會,自然不願意就這麼輕易放棄,跟朱大元和慶豐之來來回回砍了幾回價,最終達成的協議是良田四十萬畝和白銀八十萬兩,這些錢糧由江西士紳承擔,也算是給自己的買命錢。

這錢大傢伙掏的也樂意,畢竟都這麼長時間了,對於復漢軍的做事稟性還是有所瞭解的,只要願意臣服,然後及時掏錢,一般都不會特別去爲難彼此,特別是寧渝與其他人也不一樣,他不相信所謂口頭上表忠心,最現實的方式莫過於掏錢。

對於江西的消化,並非那麼簡單,寧渝也不打算急於求成,他僅僅是在原先的江西布政使司加了一個商部,專門把湖廣商會擴展到江西來,擴充商道還有稅源。這個部門由原來在都督府培養的一些辦事小吏組成,爲首的一個叫做王豐,心思倒是細膩得緊,正適合做這一檔子事。

在梳理完江西的事情後,下一步計劃也擺在了面前,面對康熙的出招,寧渝並沒有特別緊張,所謂的謀劃千里,還是需要在戰場上打出來纔算,以目前的清軍實力,寧渝不認爲對方就能威脅到自己。

目前寧渝的選擇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策應九江。雍吉納率領的五萬清軍是怎麼回事,寧渝心裡也清楚,真正說起攻九江堅城,他這些人是不夠用的,除非再加五萬人靠圍城的方式,或許還能勝。

可是如今寧渝也不算給對方更多的機會,特別是在得到了李紱這個人才以後,寧渝便秉承着不能浪費的原則,將都督府原先的一些政事都交給了對方,也虧得是李紱是個大大的人才,硬是在忙亂中還能處理得井井有條,讓寧渝放了不少心。

寧渝在好不容易空下來後,便開始了着手整軍一事。由於原先南昌還有三千綠營兵一同投誠,寧渝也沒有爲難他們,只是將這三千人進行了篩選,將老弱病殘都裁汰回鄉,不過人人也都發放了一些米糧,倒也不擔心會出現鬧事的情況。

在消化掉這三千人後,寧渝並沒有閒置不管,而是新補充了一些復漢軍老兵進去,改編成爲江西守備獨立師。全師人數僅僅只有四千人,編成了兩個步兵團,將原先繳獲的一部分清軍刀劍裝備了該師,戰鬥力略等同於綠營。

接下來,寧渝要做的就是率領大軍,前往九江策應第三師和守備第二師,集中兩個主力師,一個守備師和兩個獨立師的兵力,以四萬兵力與雍吉納的五萬清軍展開會戰,一戰打垮雍吉納,從而徹底消除湖廣東面的威脅。

對於這一戰,寧渝並沒有太多的擔心,不僅僅只是綠營戰力薄弱的原因,而是因爲有了江西的復漢軍,其實已經佔據了一定的戰略主動權了,九江就如同一對鉗子的鉗口,以湖北與江西爲兩翼,足夠將雍吉納的五萬大軍夾碎。

“只是,如今傅爾丹還在這個袋子裡頭,跟楚王在咸寧相持,也不知現如今情況怎麼樣了?”李紱不太懂軍事,因此倒有幾分擔憂。

根據武昌方向傳來的消息,寧渝知道了寧忠源移師武昌,這讓寧渝有幾分無奈,在他的謀算裡,傅爾丹這一行人無法攜帶火炮,沒有重火力的支持,想要打下空虛的武昌,也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此在發出警告後,便想着將此戰的收益變得最大。

可是千算萬算,寧渝卻沒想到自家老父,爲了咸寧到武昌這一帶的百姓考慮,竟然主動將戰線前移,這讓寧渝有些措不及防,如今看李紱提出來,不由得重重嘆了口氣。

“以我原先所預計,若是一切順利,傅爾丹縱使佔領了咸寧,也無法威脅到武昌以及漢陽等城池,這些地方的城防原本就做的不錯,彼此更可互相策應,使得傅爾丹不能集中精力工攻防,本身就是一種優勢。”

“可如今,我父的這一舉動,卻是讓此戰有些撲朔迷離了。不過也不妨事,我軍當早日直指九江,切斷傅爾丹的最後一條生路,到時候傅爾丹自身卻也難保。”

若是換上一個大大的孝子在此,恐怕會第一時間不顧一切繞過幕阜山,去攻通山咸寧,從而解除武昌危局,這也是很多人都會做出的選擇。可這樣衝動的結果,只會給敵人機會,只要傅爾丹在幕阜山留下暗樁,將消息提前傳出,那麼寧渝縱使派再多人,也難以安全抵達。

這對於寧渝而言,是不會出現的情況,因爲他了解自己,也瞭解自家父親,對於當下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更應該去珍惜,若只是爲了救一人而損萬民,這亦非正道。

自從重生之後,寧忠源便給與了寧渝無限的信任,而寧渝如今同樣如此,只要幹掉雍吉納的速度夠快,那麼傅爾丹便只能飲恨於此地。

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十八章 收徒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