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

寧渝跟李紱相見恨晚,在很多方面都有共識,便趁着談興足足喝了半夜的酒,後來寧渝實在是不堪酒力,便撇下了李紱,找了個地方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

等到寧渝醒來時,卻發現已經到了晌午時分,幾名侍女步履輕緩地走過來,將毛巾水盆都一一準備妥當,等着寧渝起牀,服侍寧渝洗漱。這種奢華的生活已經是寧渝很久沒有過了,常年在軍中的日子,讓寧渝渾身上下的骨頭都有些發鏽,此時這般溫香軟玉倒有些不習慣。

“這是什麼地方?昨夜我怎麼都沒什麼印象了?”寧渝揉着有些發沉的腦袋,低聲問道。

“回大人的話,這裡是巡撫衙門,昨夜大人大醉,周大人便將大人安排在了此處。”侍女輕聲回答道。

寧渝這纔想起來,自從進城之後,便佔據了巡撫衙門,作爲自己的辦公之地。不過這些侍女倒沒有什麼印象,似乎是剛剛臨時安排的一批人。

不過寧渝心裡也比較放心,現在負責自己生活起居的人,正是周管家的兒子周同,跟着自己也有許多年了,因此寧渝也一直讓周同負責這一切。

“李先生呢?現在在何處?”寧渝一邊熱毛巾擦拭着臉龐,一邊詢問道。

“回大人,李大人昨日也是大醉,安排在了隔壁的院子裡。”侍女倒是頗爲機靈,回答問題也是一板一眼,想來這些常年養在巡撫衙門的侍女,早已經養出了這般察言觀色的能力。

“大人,時辰快到了,是不是該去衙門了?”寧四的聲音從門外傳來,嗓門略微有幾分粗獷豪放。

“這傢伙,難道不知道睡懶覺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嗎?”

寧渝在心裡腹誹着,不過他也知道,今天已經提前安排了跟投降的江西官員會晤一事,重在收買人心,卻是不好推脫。這一次的會晤,將會直接關係到,整個江西是否能夠真正成爲復漢軍的助力。

在目前復漢軍旗下,已經初步囊括了湖北、湖南以及江西三省,只是因爲復漢軍本身就起於湖廣,與當地的士紳地主本身就有很身後的關係,因此佔據之後也能很快消化掉,從而爲復漢軍提供源源不斷的兵力和物資。

但是江西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這裡的地方勢力對於復漢軍的進入,還是有一定的敵意,在協助清軍時也比較得力,只是在復漢軍將江西全境佔領後,如今的江西地主士紳也將會面臨新的選擇。

因此寧渝也十分看重這一次的會晤,不過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那就是剛剛投奔過來的李紱,出身江西臨川,本身就是江西士紳的代表,由此人來鍥入江西地方,將會爲復漢局打下一個十分牢固的基礎。

當然與此同時,寧渝也給江西地方勢力準備了一份禮物——他將會任命李紱爲南下都督府長史,這幾乎是將南下都督府的政事全部交給了李紱打理,幾乎成了整個都督府的二號人物。這在之前是前所未有的,不僅是對看江西士紳的拉攏,也是對李紱的認可。

若是原先還沒有了解李紱此人稟性,寧渝最多也就是給個主簿的位置,以示恩寵。可是自從經歷過昨日的勸降和飲酒,讓寧渝深深發現了此人身上的才能,堪稱國之大才,而有此大才若是不用,那才叫浪費。

過了半晌,寧渝穿戴整齊,除了嘴裡還有一絲淡淡的酒氣,便無其他失態之處,穿着一身頗爲華貴的錦衣,卻是與平時幹練的軍裝打扮大爲迥異。不過這也是寧渝有意爲之,在他看來若是依然穿着軍裝前去會晤,恐怕會顯得殺氣過重,不利於緩和氣氛,如今這麼一身,反而更加容易親近。

出了大門後,寧渝才發現李紱此時也站在了門外,他躬身行了一禮,笑道:“大都督,昨日這酒倒是喝得人渾身爽利,在此謝過了。”

寧渝嘴角微微上揚,輕聲道:“今日卻是還需先生陪同,咱們一起去見識一下江西的風土人情,先生應該有時間吧?”

“固所願也,不敢請耳。江西人傑地靈,文風鼎盛,士林文壇百花齊放,正是大都督蒐羅人才的良機,還請大都督多看上幾眼。”李紱笑容滿面,只是態度卻更顯得謙卑了幾分。

好一個聰明人!寧渝不由得在心裡暗歎,這個李紱行事有度有節,說話也極有章法,這康熙也不是傻子,怎麼就把這樣的人才給趕去修河呢?

這思來想去的,寧渝也不解究竟,最終也只能暗歎一聲,想來是這朝廷畢竟位居正朔,麾下的人才多的數都數不過來,也沒有那麼多的坑位可以安放,自然也就不會個個珍惜了。

“先生大才,原本應該於廟堂一展心中抱負,如今時勢變換,卻是委屈了先生。還請先生屈居我都督府長史之位,共創大業如何?”

寧渝再一次長揖行禮,臉上神色亦是非常誠懇。

李紱笑道:“昨日的狀元紅滋味卻是不錯,爲了這口好酒,我也需得留下來。主公,還請受我一拜。”話音剛落,李紱便拱手一禮,算了認了君臣名分。

這是一種頗爲傳統的君臣之禮,卻是非常難得。畢竟自大清入關以來,八旗視讀書人爲奴僕,動輒打罵,卻是未曾給予絲毫髮自內心的禮敬,哪怕是爲八旗入關出力頗多的范文程,其妻子也被豫親王多鐸強搶了去,霸佔了三個月。

由此可見,所謂的君臣大義早已不復,清廷八旗對臣下的肆意凌辱從未停止,大多數漢臣也不過是忍辱包羞罷了。在這種情況下,曾經的那種君臣相交已經成爲了遙遠的故事了。

定下了君臣名分,寧渝自然也就將自身的想法跟李紱盡數說了,打下江西不難,如何將江西轉化成復漢軍的真正助力,非常難,而這一步偏偏又省不得,若是就這麼放之任之,於復漢軍並無裨益,反而還需要大軍來駐紮防守。

李紱搖了搖扇子,微微點頭道:“主公有如今這般想法,卻是極爲難得,我復漢大軍如今上持天理,下握大義,想要收拾人心卻也容易。”

“總的來說,一共需要八個字,恩威並施,朔本清源。”

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三百六十三章 歐洲的中國熱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六章 雛鷹營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十八章 收徒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三百四十二章 蒸汽機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