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

bookmark

在經過了一整天的激戰後,長沙之戰逐漸落下了帷幕,雙方在長沙城下展開的這場激烈的攻防戰,直接決定了復漢軍的未來走向。

一戰過後,清軍徹底崩潰,再難重新組織起反擊,遭到復漢軍的銜尾追殺,一直追到了株洲,剩餘不多的清軍才停下了腳步,在株洲守軍的接應下,大概有三千餘人躲進了株洲城內,復漢軍這才止住了腳步。

寧渝打完這一仗後,還來不及休息,便繼續投入對戰果的總結中,根據統計表示,這一戰當中復漢軍消滅清軍一萬餘人,抓獲的俘兵足足兩萬五千人,另外還有五千人或潰散或逃離,已經不足爲慮。繳獲的物資更是令人驚喜,光鳥槍足足有四千餘杆,火炮也有八十餘門,至於火藥彈子更是不計可數。

除此之外,糧草繳獲了五十萬石,至於白銀更是有二十萬兩之多,再加上打下長沙時繳獲的八旗以及滿清官員資產,銀錢足足有百萬兩之巨,此外還有房屋宅邸數百進,五十多萬畝田畝土地,讓目前的復漢軍大大吃了一頓飽餐,憑此足以支撐復漢軍接下來的行動。

不過有些可惜的是,清軍最高指揮官兩廣總督楊琳也跟着亂軍跑到了株洲,並沒有被當場俘獲,否則若是清廷再折一個總督,康熙恐怕會當場氣死。

當然在這一戰當中,復漢軍的傷亡亦是慘重,第一師第一團和第二師第三團幾乎被打殘了,團長宇治景重傷,全軍上下傷亡高達三千餘人,這也是復漢軍自建軍以來傷亡最大的一次。可是無論在寧渝還是寧忠義看來,這一仗卻是非常值得的,原因並不僅僅只是這幾萬清軍,而是說明從湖南到兩廣,清軍再也無法阻攔復漢軍南下了。

這件事的意義更爲重大,說明了什麼?復漢軍如果能夠掌握湖廣和兩廣四省之地,將會把自身的戰爭潛力進一步放大,而且還代表了復漢軍的戰略縱深會得到大大增強,若是能夠穩定下來潛心發展兩年,東進北伐指日可待!

寧忠義亦是振奮無比,大聲笑道:“渝兒,趕緊派人回武昌報捷!有了這一戰,二哥也能多舒心兩天了。”何止是舒心兩天,看看衆人的臉色都清楚了,這一仗打完,簡直是撥開烏雲一般的效果,整個世界都更加明朗了。

“茲六月初八,我軍在長沙城下與敵展開會戰,此戰持續一日,大獲全勝,已徹底消滅兩廣綠營於長沙城下,殺敵過萬,俘敵兩萬五千餘人,餘者潰散逃亡,不可再復......”

寧渝一邊提筆寫道,思緒也一邊瘋狂運轉,他又接着道:“我軍孤懸在外,宜臨時變通,故特設遊擊司令部一級,將以司令部名義於長沙募兵,補充編制,以實現我軍之戰略目的....”洋洋灑灑數千言,卻是將對此戰的經驗與對未來的思路,全部都講解了一遍。

在大戰結束後兩日,寧渝便在長沙城內建立高臺,以大都督府的名義將俘虜的清軍中罪大惡極之輩,提出來斬首示衆,以安民心,然後在長沙城內散佈復漢軍政策,並在城內各處建立募兵點,吸納平民入伍,凡入伍者給白銀五兩,若是服役超過十年或者戰死者,更是贈田十畝。

最吸引城內百姓的一點是,這些田地是可以先行給付的,也就是說如果參軍就會立馬得田十畝,除非日後當了逃兵,否則田地就會一直在。十年後或者戰死後,田契就會直接給到家人,這讓城內貧民看到了改變出路的希望。

當然若是原先的復漢軍,土地什麼的自然都是空的,可是自從繳納了五十多萬畝田地後,這讓寧渝也有了撐起腰桿子的本錢,不就是十畝地,給!

不過復漢軍也不是什麼人都要,至少是適齡的良家子或者農戶子,爲人性格老實本分即可,像那些地痞流氓是不會要的,可即便如此,報名之人依然絡繹不絕,僅僅經過了三天左右的招募,就在長沙內募得一萬多青壯從軍。

與此同時,寧渝也針對目前的第一師和第二師進行了重整,將此戰過後身負重傷或者是殘疾的士兵,單獨組建成爲長沙巡防營,主要負責整個長沙城內的治安,另一方面對於這些士兵,寧渝也沒有虧待,他們人人都直接得田十畝,足以保障生活無憂。

經過招兵整編後,寧渝先將第一師和第二師的空額給補齊,然後以樞密使的身份下令組建獨立一師,這個獨立第一師編制略小一些,爲八千人,編成四個團,跟正式師比起來,僅僅少了一個獨立炮團和一個擲彈營。

全軍整編完成後,董策作爲經手的負責人,亦是忙得不可開交,不過臉上卻洋溢着笑容,一副興沖沖的模樣。

“樞密使,這一次改編過後,我軍人數高達兩萬八千餘人,部隊正在抓緊恢復實力,是不是該考慮下一步的打算了?”

寧渝輕輕點點頭,“不過在此之前,我準備安排兩個團,先將這兩萬多綠營的俘兵給帶回到武昌去,若是放在長沙稍有不慎,便是一場大禍。”

這話說的實在,對於俘兵的處理在歷代都算得上是個大難題,有些將軍迫不得已會選擇全殺光以解決後患,可是對於寧渝而言,不到萬不得已時,是決計不能殺俘的,那實在是太敗壞人品了,只要復漢軍還想爭天下民心,就不能不考慮這一點。

只有送回到武昌,經過思想教育,將其中有用之人轉化成新兵,然後重新訓練編組,就能變成復漢軍的一份子,若是無用之人也能在武昌的各個工地上奉獻自己的力量。

“這件事交給你去辦,還有宇團長那邊我會晚點過去看看,你準備一下,拿出一個表彰的方案來,咱們不能讓功臣流血又流淚。”

一番話說得董策內心亦是感慨不已,可以說在此時的復漢軍當中,寧渝的威望已經逐漸超越了他父親寧忠源,不僅僅是因爲指揮有方,也是因爲寧渝一向公正,特別是對於有功之人照顧有加,因此讓復漢軍內衆人無不敬服。

而此時的武昌城內,幾名傳令兵正在用力驅趕馬匹,他們手裡揮舞着令旗,乾燥開裂的臉上充滿了笑意,嘴裡大聲呼喊着。

“大捷!大捷!”

“少將軍一戰滅四萬清軍!大捷!”

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三百八十六章 進展順利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十九章 火炮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十章 尋礦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