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脊 樑】

正如張放所判斷那樣,因爲不是訊期,渭水決堤的嚴重後果在影響力上遠遠大於實際損失。畢竟,長安是帝都。

大水很快退去,留下一地狼藉。

京師遭此劫難,身爲天子,自然要罪己察失一番,下詔曰:“蓋聞天生衆民,不能相治,爲之立君以統理之。君道得,則草木、昆蟲鹹得其所;人君不德,謫見天地,災異婁發,以告不治。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朕甚懼焉。公卿其各思朕過失,明白陳之。乃者郡國被水災,流殺人民,多至千數。京師無故訛言大水至,吏民驚恐,奔走乘城。殆苛暴深刻之吏未息,元元冤失職者衆。遣諫大夫林等循行天下。”

這次大水引發的後遺症遠不止此,洪水退去,一場官場震動也隨之爆發。

新任司隸校尉(原司隸轅豐被殺)王尊上書彈劾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張譚,理由如下:一、石顯在位時,匡衡和張譚尸位素餐,對於石顯的所作所爲充耳不聞,反而對石顯百般諂媚;等石顯下臺了之後,兩人才上來補上一腳,上書猛烈彈劾石顯;總體看來,不但無能,而且無恥。二、渭水決堤時,張譚醉臥家中,洪水至而不知,後竟是被家人擡上閣樓以避。次日朝會,更是懼而不至,實不當爲臣子。三、宰相匡衡,家人霸佔官田四百頃,影響惡劣,其罪昭彰,不宜繼續擔任百官之首。

御史大夫張譚上書謝罪,自行請辭。丞相匡衡同樣請辭。

對於張譚,事實清楚,影響很壞,劉驁準辭了。御史大夫之職,由御史丞尹忠接替。至於匡衡,劉驁要求先調查清楚再說。結果不到半個月,匡衡再次主動請辭,而這次劉驁準了。

有些人看不明白,但有人看明白了——很明顯,這是查出了問題,匡丞相先下手爲強,主動請辭,如此,罪責減輕,朝廷的面子上也好看。

兩朝元老,讀書人的楷模匡丞相終於下去了。接任者是在長安大水事件中力諫天子,表現得堅定而搶眼的左將軍王商。將軍任丞相,這在隋唐以後的朝代幾乎是不可想象,但在漢代,很正常,並無明顯的文武界線。武將草軍書,文臣擊狂胡,同樣玩得溜。

王商終於登上人生巔峰。

但同時,王商也與王鳳結下解不開的仇怨。因爲在王鳳看來,王商是踩着自己爬上高位的。王商越正確,就反襯着自己越錯誤。這個人就像一面政治鏡子,時時刻刻照出他的失誤……身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第一權臣,如何能忍?

對於長安大水時,王鳳的表現,史官的記載是“鳳大慚,自恨失言”。

從此,二王成爲死對頭。

而另一位表現搶眼的人物,五官中郎將張放,因爲剛剛升職不久,不好立馬又升,只能是賞賜金帛,並增加食邑五百戶。

用劉驁某次單獨召見張放的話說,是“這次的功績暫且記下,今後但有機會,慢慢再升。將來我必讓你成爲名符其實的將軍,不遜於汝先祖敬侯。”

富平敬侯,就是張安世。張安世最後的職位就是大司馬衛將軍。

……

建始四年,禍不單行,長安發大水,兗州跟着湊一腿。先是在四月間下雪,然後植物們在秋季反常地開花結果。於是,黃河在東郡決口。

這是一次很嚴重的水災。彼時天降滂沱大雨,連續十餘日,洪峰驟起,恣肆暴戾,直摧館陶、東郡、金堤一帶。堤埂崩潰,致使東郡、平原、千乘、濟南四郡三十二縣被淹。最深處積水二丈餘,受災面積達一萬多平方公里。摧毀官廬、民房近四萬間,人畜傷亡慘重。至於具體受災人數沒有確切記載,只是在之後的救災行動中,官方確定獲得營救的災民數字是:九萬七千餘人。

以當時的社會的應急反應能力,沒有獲救的人有多少,細思恐極。

然而事實上,如果之前能夠處理得當,這樣的一個災難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清河郡都尉馮逡,在發洪水前三年,就已經上書朝廷注意清河郡和東郡附近黃河水患的問題。

劉驁對此事還是頗爲重視的,就在奏章上批示:請丞相府和御史督辦。

丞相府於是派遣一個叫作許商的博士前去視察,許商經過一番考察,得出結論:問題是有的,但是還不是太嚴重,目前國家經費緊張,這個事情就往後拖拖吧。

自古以來政府瀆職不辦事的藉口都差不多:有錢修大樓,沒錢蓋學校。

剛當上御史大夫的尹忠不知道是因爲對救災的事情不夠重視,還是首次遇到過這種大事,提出的救災方案既不迅速,又頗爲空洞,缺乏可操做性。

這使得劉驁大爲不滿,下詔對其進行嚴厲的斥責。可憐剛接替副丞相之位的尹忠,既沒資歷,又缺乏抗壓能力,日夜惶恐之下,竟在任上自殺了——是的,自殺了。

主管領導自殺了,可事情還得有人做啊。

於是,眼睛不好,但卻最善於識人的杜欽,又向王鳳推薦了一個人:王延世。

王鳳一向相信這位智囊的“眼光”,在與王延世交談一番之後,很快向天子推薦。

劉驁同樣也很相信大將軍的眼光,很快任命王延世爲河堤使者,主持黃河攏口工作。

王延世親赴東郡,冒着大雨洪流到現場勘察,找出癥結,決定在館陶、金堤壘石塞流。又製成長四丈、大九圍的竹籠,中盛小石,由兩船夾載沉下,再以泥石爲障。經過軍民晝夜奮戰三十六天,河堤始成。最終在建始五年(前28年)三月初,堵住了決口。

劉驁得報,龍顏大悅,升王延世爲光祿大夫,賜爵關內侯,賞黃金百斤。

四月,爲紀念治黃成功,漢成帝改建始五年爲河平元年。

還是這位王延世,在河平三年時,因黃河又在平原決口,劉驁派其與將作大匠許高、諫大夫馬延年共同治理黃河決口。王延世經過精確的測量計算,僅用了半年時間,又修復河堤,恢復了正常的生產,使兩岸百姓安居樂業。

便如後世那位大文豪所言“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爲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有‘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王延世,當得起這樣的讚譽。

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 獲】第十七章 【圍 捕】第二百一十五章 【少女心願】第三百九十九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八十章 【陶·瓷】第二百二十四章 【狙擊昭君(三)】第二十六章 【山村鬼泣】第二百五十七章 【公然求封】第三百零五章 【踏 膝】第二百四十六章 【盲眼杜子夏】第一百七十五章 【蓄 勢】第二百三十四章 【身陷囹圇】第一百章 【復仇者聯盟】第三百五十三章 【請 纓】第五十五章 【幕後黑手】第一百三十八章 【故人相見】第三十二章 【狂蟒之災】第二百一十八章 【匈奴人來幹什麼?】第二百三十六章 【迅疾營救】第二百七十二章 【張放版怒鞭督郵】第四百一十二章 【告 密】第十七章 【圍 捕】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熊阿羆】第二百二十一章 【居然是她!】第三百二十六章 【鐵拳破陽謀】第八章 【以眼殺人】第五十九章 【千年遺恨】第九十五章 【陳湯的決斷(上)】第三百六十五章 【自投羅網】第六十三章 【荒 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大 婚(下)】第二十八章 【再 遇】第九十八章 【調 研】第三百零六章 【側 夫 人】第四百零三章 【一招絕殺】第九十八章 【調 研】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爽單挑】第三百七十四章 【火海舞刀】第五十四章 【金箭使者(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九十三章 【端 陽 會】第三百二十五章 【飛鷹傳書】第三百八十三章 【毀滅之始】第六十六章 【突圍求援(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迷之來客】第九十章 【善者不來】第二百一十九章 【史丹的急智】第三百八十章 【遁 地】第一百零九章 【擒 酋】第八十八章 【三 驚】第三百二十七章 【誰可代之?】第一百九十三章 【端 陽 會】第二百二十三章 【狙擊昭君(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 婚(上)】第四百二十九章 【長安合戰】第三十一章 【勇闖黑霧嶺】第二十二章 【奇兵破賊】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六身襲富平侯】第四百一十五章 【不死不休】第三百四十七章 【王氏的威脅】第二百七十章 【嚐嚐這個】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更)第二百四十五章 【突發事件】第三百八十二章 【脫 困】第五十五章 【幕後黑手】第三百六十九章 【寧爲君侯妾,不欲爲帝姬】第八十二章 【牛 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長安合戰】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的刀不答應】第二百六十二章 【進城前的意外】第十一章 【張放的必殺技】第一百一十章 【審 訊】第十四章 【重見光明的希望】第三百七十六章 【各有手段】第九十章 【善者不來】第三百七十五章 【蹈火激鬥】第七十九章 【拒 援】第三百八十七章 【夜郎傳說】第二百七十二章 【張放版怒鞭督郵】第三十二章 【狂蟒之災】第三百三十三章 【聚 首】第三百五十六章 【宜主出逃記】第二百二十一章 【居然是她!】第四百章 【二王相爭】第二百三十三章 【迷之來客】第三百四十七章 【王氏的威脅】第二百一十一章 【驚 豔】第二百三十一章 【狗要咬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賠罪還是問罪(上)】(每二更)第四百二十一章 【聯手殲敵】第四百一十三章 【嫌 隙】第三百四十三章 【漢末之蟒】第二百六十四章 【宴會傲影】第一百四十一章 【話 別】第一百八十三章 【加 冠】第二百二十一章 【居然是她!】第三百五十二章 【棄還是守?】第二百二十三章 【狙擊昭君(二)】第三百零一章 【劍豪的復仇】第五十四章 【金箭使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