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巾幗不讓鬚眉】

儘管時間很緊,張放卻並沒有急於離開赤谷城,倒不是完全因爲沉醉於昭君的溫柔鄉,而是他必須爲昭君、班稚把底子打好。短短三天時間,張放冒着嚴寒,連續拜望烏孫上層權貴,又是饋贈禮物,又是許諾會在摘星城爲諸公貿易大開方便之門,總算把這關係打好了。

嗯,這時張放雖然距康居、距摘星城還有三千里,但摘星城的傳聞,已傳到他的耳中。

張放在三天裡,忙裡偷閒,召見了十幾個來自不同地方的商人。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在摘星城有商鋪。張放詳細詢問,喜憂參半。

喜的是摘星城果如他所期盼那樣,在三年多的時間裡,成爲聞名遐邇的絲路中轉站及商貿城。中土、西域、中亞,諸國商人紛紛涌入,在城裡租買商鋪,生意火爆。憂的是,這種利好的情況,只持續了短短兩年。從今年初開始,康居人似乎有所不滿,康居國師烏陀與迭利部小王抱闐,就曾屢屢向摘星城伸手,若不是犀月部首領、副王屠墨堅決頂回去,估計眼下摘星城已換主人了。

這些商人畢竟是局外人,雖然提供了不少情報,但具體東西很多說不明白。不過對張放而言,這些情報很寶貴,至少讓他大致明白了摘星城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眼下的困境。

“烏陀、抱闐,當年你們給西征聯軍帶來過不少麻煩,一時沒工夫收拾你們。看來,這一次得新賬老賬一塊算了。”

張放做出決定,翌日出發,前往康居。不過,在此之前,他還有一個地方要去。而且,是帶着昭君、青琰等一塊去。

距赤谷城不到二十里,有一片背山望水倚林的平地。在這裡,按中原的形制,建了一座紅巖石墓。墓碑上刻着“右大將夫人、漢家馮氏夫人嫽之墓”。

“這裡就是曾祖母的墓地了。”

帶張放一行來此憑弔的,是個三十來歲的烏孫婦人。說是烏孫婦人,穿着打扮都是烏孫人模樣,但她的樣貌氣質,卻有幾分漢人神韻。

張放謝過,面色肅穆,領着班稚、昭君、青琰、女侍及一衆扈從,依次上前。按中原祭祀之禮,擺三牲、撒草梗,莊嚴拜祭。

這裡,埋葬着漢家女兒、巾幗不讓鬚眉的傳奇女外交家——馮夫人馮嫽。

這位最具傳奇色彩的中國歷史上首位女外交家,本是解憂公主的侍女。在隨公主來到烏孫之後,因其生性聰慧,識文善書,與解憂公主相互慰勉,情同姊妹。馮嫽常馳馬牧場,出入氈帳,短短几年,便已通曉西域的語言及風俗人情。

烏孫右大將仰慕馮嫽,求娶之。於是,她的身份由公主侍女躍升爲右大將之妻。無論是漢朝、烏孫,以及西域諸國,都能得到認可,初步具備了成爲外交使節的條件。

解憂公主嫁入烏孫,身負宣揚漢朝,結恩施惠西域諸國的使命。但她畢竟是公主,更是昆彌的右閼氏,不便出巡諸國,而馮嫽恰好是最適合的替代人選。於是,馮嫽以使節身份代表解憂公主訪問鄰近各國,向國王贈送禮物,宣揚漢朝威儀。各國君臣見漢朝以女子爲使,大方謙恭,善於辭令,與人交談時連翻譯都不用,驚奇之餘,嘖嘖誇讚,尊稱她爲馮夫人。

漢宣帝執政之際,烏孫發生內亂。朝廷原本想讓外甥元貴靡(解憂公主之子)繼承王位,不料親匈奴的北山大將烏就屠殺死國王,自立爲王。漢宣帝得報後,急令破羌將軍辛武賢率領一萬五千兵馬進駐敦煌,準備討伐烏就屠。時任西域都護的鄭吉考慮漢軍道遠兵疲,勝負難料,建議朝廷派使與烏就屠談判,勸其讓位。鄭吉知道馮嫽善於外交,推薦由她當此重任。

值此危難之時,馮嫽欣然受任,她的丈夫右大將與烏就屠關係很親密,所以她和烏就屠也算很熟悉,於是開門見山對烏就屠說:“將軍奪了王位,似是可喜,然喜中不可無憂。如今漢朝大軍已至敦煌,將軍區區兵力,豈不是以羊羣搏猛虎?”

烏就屠聽了甚爲惶恐,有所意動。

馮嫽曉之以理:“漢與烏孫親如一家,若兩國開戰,百姓遭殃,將軍也必身敗名裂,望三思而行。”

烏就屠自知遠不是漢軍對手,最終讓步:“願聽夫人勸告,讓位於元貴靡,但求漢朝給個封號。”

於是馮嫽回國請示漢宣帝之後,乘坐駟馬錦車,手持漢節,召烏就屠至赤谷城,宣讀詔書。立元貴靡爲大昆彌,烏就屠爲小昆彌。靠着馮嫽奔走斡旋,終於化干戈爲玉帛,消除漢朝與烏孫之間的一場殺伐。

這是馮夫人一生中最光彩照人的一次成功外交,而馮夫人也因此舉,被載入中國史冊,成爲令後人景仰的出色女外交家。

甘露三年(前51年),解憂公主已是七旬之齡,思念故土,上書漢天子求歸。漢宣帝考慮到她大半生身居異域,爲國操勞,有功於漢室,就派人把解憂公主和馮嫽一起接回長安,並以公主之禮照顧劉解憂的飲食起居。對馮嫽也以厚祿優禮相待。

黃龍元年(前49年),解憂公主病逝,以公主之儀安葬。

彼時烏孫大昆彌星靡生性懦弱,繼位後因治國無方,致使烏孫局勢再起動盪。馮嫽雖身居長安,卻心繫烏孫,上書漢元帝請求再爲漢使,出使烏孫鎮撫星靡。漢元帝准奏,選派一百名士兵的隊伍護送馮嫽第三次出使烏孫。

馮嫽以她的威望與才幹,遊說烏孫各方消釋嫌隙,對抗烏就屠吞併企圖,幫助星靡穩定局勢。對此後雌慄靡順利接替政權,穩固執政二十年,可謂功莫大焉。烏孫上至雌慄靡,下至普通牧民,無不敬重。

數年之後,馮嫽壽終正寢,葬於烏孫赤谷城附近。她的子孫,部分在長安,部分在烏孫。眼下領張放等人前來拜祭的,就是馮嫽的後人,曾孫女烏瑪。

拜祭之後,張放對昭君道:“知道我爲什麼要帶你來瞻仰馮夫人麼?”

昭君輕輕頷首:“夫人實爲女中豪傑,大漢奇女子,昭君唯有膜拜而已。”

張放悠然道:“一個人,能做多大事,除了內因,還需要合適的外因。當初若不是隨解憂公主出塞,馮夫人或許也將泯然於衆,終身不過一王侯家使女而已。歷史給了她一個機遇,她抓住了,成就了馮夫人之傳奇。”

說到這裡,張放頓了頓時,看向昭君,飽含深意:“你若在長安,也不過是王侯家使女。而你既然選擇出塞,就意味着你選擇了不平凡。你現在有一個不亞於當年馮夫人的身份,能做到怎樣,就看你自己的了。”

昭君眼睛漸漸瞪大,滿臉不可置信:“我……”

好半晌,昭君才說出一句糾結於心很長時間的話:“昭君只是一個沒什麼見識的深宮使女,此次出塞也純屬機緣巧合,爲何郎君總認爲我能做出一些不同尋常之事呢?”

“因爲,你是昭君啊!”張放目光閃動,意味深長一笑,“我很看好你喲。”

第三十章 【都是“天癸”惹的禍】第四百零六章 【峰迴路轉】第六十四章 【圍 城】第一百九十四章 【求 打 臉】第三百二十七章 【誰可代之?】第一百九十九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零九章 【擒 酋】第八十四章 【淵 源(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斷 腕】(第四更)第六十六章 【突圍求援(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強弩破龜陣】第七十六章 【選 擇】第一百一十六章 【利 益】第二百八十五章 【突 變】第二百八十章 【一路向西】第一百六十一章 【打 動】第三百三十五章 【望 長 安】第三百五十二章 【棄還是守?】第七十八章 【最後一戰】第四百零七章 【虎圈陰謀(一)】第四百二十章 【皇太后受死】第三百二十一章 【你刺我也刺】第一百二十章 【文 鬥】第一百七十二章 【下地獄吧!】(第二更)第三百九十五章 【王婆又發飆】(第一更)第二百八十二章 【誰給誰下馬威?】第四百零一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零七章 【睡 美 人】第二百零八章 【愚蠢的報復】第三百三十七章 【大 婚(下)】第七十一章 【一隻羊腿】第一百二十二章 【交 鋒】第四百零九章 【虎圈陰謀(三)】第一百三十章 【天 罰】第九十章 【善者不來】第十六章 【暴 行】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去我去】第一百二十四章 【夜 火】第八十九章 【來者不善】第一百七十三章 【逆子變孝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水漫長安】第三百四十七章 【王氏的威脅】第三十一章 【勇闖黑霧嶺】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 婚(上)】第三百八十九章 【陶晟的選擇】第三百二十七章 【誰可代之?】第七十章 【一壺熱酒】第一百二十九章 【張放的構想】第二百三十四章 【身陷囹圇】第四百三十章 【槍炮天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風雨如晦】第二百八十六章 【劫 難】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 獲】第三百零八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三百四十二章 【再闖西域】第三百八十九章 【陶晟的選擇】第四百零四章 【誰也不是吃素的】第一百五十八章 【什麼仇什麼怨】第三百七十三章 【耳 括 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幹一場】第二百五十二章 【銜 恨】第二百九十六章 【追獵三千里(七)】第二百六十二章 【進城前的意外】第一百零七章 【困 境】第四十章 【美 食】第四十六章 【天黑請閉眼】第四百二十章 【皇太后受死】第二百五十四章 【真容唯君可睹】第二百零七章 【突如其來的襲殺】第三百零七章 【睡 美 人】第二百三十七章 【秒 殺】第六十章 【漢軍後裔】第五章 【殺機倏至】第二百二十四章 【狙擊昭君(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強弩破龜陣】第三百八十一章 【信我者,得重生】第二百二十六章 【狙擊昭君(五)】第三百一十三章 【又見婭莎】第二百零一章 【冤家路窄】第一百六十一章 【打 動】第四百二十一章 【聯手殲敵】第二百四十三章 【太子大婚】第一百五十八章 【什麼仇什麼怨】第三百五十章 【又一個作死】第二百五十四章 【真容唯君可睹】第三百七十八章 【看不見的陷阱】第二十三章 【團 滅】第九章 【不是車禍,是謀殺!】第四十七章 【真 相】第一百三十二章 【青銅人面】第四十二章 【絕不饒恕】第四百二十三章 【我會回來!】第九十七章 【磨 戈】第二百九十章 【追獵三千里(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麻煩的選擇】第一百九十四章 【求 打 臉】第二百零一章 【冤家路窄】第一百六十六章 【把臉湊上來】(第二更)第十二章 【靈魂穿刺】第一百二十二章 【交 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