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開埠後,市場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上海灘上頭的房地產業隨之興起,外商從事房地產經營在攫取鉅額利潤的同時,加速了上海城市化,使上海由一個40、50萬人口的縣城,發展成爲300、400萬人口的大都市,產生了一大批近代華人房地產企業家,俗稱地皮大王或者大亨。 不過一向房地產生意做得順風順水的徐潤也有了深刻的危機了,據介紹,光緒九年十月初三、公元1883年11月2日,江西候補道、徽商胡光墉在上海灘上獨資經營的阜康雪記錢莊宣告停業。
隨着這位號稱晚清首富、人們津津樂道的紅頂商人的訇然倒下,就像多米諾反應一樣,從當年年初始,上海大批錢莊倒閉。錢莊由年初78家到年終只剩10家,成爲一次巨大的金融風潮。
通俗的講,資金就是房地產行業也好,房地產商羣體也罷,這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血液和食糧,如果資金鍊斷裂了,恐怕經營危機事小,如果企業倒閉了,也絕非危言聳聽。
徐潤萬般無奈之下,只得打起了輪船招商局往來公款的主意,當然了他都是以局款的名義,施展財技,一番輾轉騰挪,想要借雞生蛋也好,暫時挪用也罷,好解了銀根緊縮的目前危機,破解了自己的窘境,重新振作上海灘地皮大王的雄風。
不過世界上往往是老天爺不遂人願,無論徐潤怎樣的投入鉅額的資金,無奈中法戰爭的形勢更加的吃緊不說了,而且還有愈演愈烈的態勢,架不住上海灘房地產市場走勢更加的詭異,就連他這個老江湖也是大呼吃不消了。
而這時也到了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4月間了,這時候大清國內部的形勢也驟然緊張了起來,據介紹,光緒十年三月十三日,公曆4月8日日,大清國的實際當權者慈禧太后發佈懿旨稱,恭親工奕訢等全行退出軍機處,開去一切差使。
這道
命令等於是要改組內閣了,而這政令一變,相應的政策免不了也要變換,原本惶惶不安的徐潤更加的忐忑不安了起來。
俗話說禍不單行,就在徐潤身邊也出現了重大的人事變化了,據前面介紹過的,雄心勃勃的馬建忠剛一走馬上任,腳跟腳的,就要辭舊迎新,而其中唐廷樞一派的勢力在他看來當然屬於該當清除的陳舊勢力。 而且面對法蘭西人的虎視眈眈,如何保全輪船招商局成了馬建忠首要考慮的頭等大事,因而集權必然是他首當其衝的不二選擇。
俗話講新官上任三把火,而這把火不可避免的就要燒到徐潤的頭上了,何況他早已經是焦頭爛額了。
時間到了1884年4月11日,繼北寧、太原失守後,滇督岑毓英以北寧之役桂軍所以失利,在被法兵艦繞攻後路,且敵之長技在堅船利炮,若滇軍仍固守瀕臨紅河之興化(在山西上游),難保不重蹈其覆轍。預料其必將來犯興化,且必重演其水陸夾攻之故伎,故決計將駐防興化及其附近之滇軍主力二十營撤至紅河上游之保勝一帶,以先立於不敗之地。
因而岑毓英自興化上折,請暫行後撤,謂北寧、太原相繼失守,興化城小臨江,又乏存糧,勢難堅守,如全師撤回,扼守邊境,既可免傷精銳,又可相機進取。
此折發出後,探聞法軍已大舉來攻,岑毓英遂未待諭旨便下令全軍由興化退往保勝,興化一城只留道員岑毓寶帶少量兵力駐防。
當天,法軍果由水陸兩路大舉來犯興化。先以艦炮轟擊多時,及至攻入,方知系一空城,蓋岑毓寶亦與駐於臨洮之劉永福軍一起撤往紅河上游矣。
既而岑毓英奏請退兵之折到京,諭稱:所奏自系實在情形,惟興化被陷,彼族勢甚披猖,得步進步,尤當妥籌備禦,酌量兵力,妥慎籌辦,總以力保邊疆門戶爲要。
不甘示弱的大清國
朝廷隨即以岑毓英未奉諭旨退出興化,又明發上諭命將該督交部議處,等於是公開宣佈岑毓英棄守興化相當於是瀆職了,犯罪了。
而來自北京城的消息更加讓徐潤感到吃不準了,據說就在4月12日,朝廷、實際上是慈禧太后命郡王銜貝勒奕劻主管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內閣學士周德潤在該衙門行走。尋又命閻敬銘、許庚身在該衙門行走。
改組內閣有了結果,緊跟着雷厲風行的慈禧太后又因北寧之役總兵陳得貴失守扶良炮臺,副將黨敏宣退縮不前,命皆于軍前正法。
一系列的斷然措施等於是向西方列強宣示了大清國抗擊到底的決心,而這可是飽受西方列強欺辱的大清國也好,慈禧太后、光緒皇帝也罷,難得的一次挺起胸膛面對着洋人們的刺刀和子彈。
想必在這一次的決策之中,素來有權力之爭的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倆人達成了高度的一致吧?
來自北京紫禁城的消息剛剛傳到上海灘上頭,頓時輿論一片大譁,洋人們傳言要給華人們一個教訓的,也有驚恐不安的,也有隔岸觀火的,更加搞得徐潤認不清形勢,摸不着方向了。
而這時候,一場好戲也緊鑼密鼓的將要拉開大幕了... 而起源卻是從一場發生在上海灘的地皮拍賣會拉開序幕的(時間暫時安排在四月初)... 新沙遜洋行拍賣外灘姊妹樓,引起了曾國荃幕僚李玉堂的興趣,他想起在抵達上海灘後,曾經聽華人地皮大戶程謹軒、周蓮堂說過,日後上海灘上的地皮會身價百倍,於是也摻和了進來,準備撈一把就走。
在拍賣會前後,地皮商和炒房客們紛紛猜測,隨着馮子材的登場,是不是新沙遜洋行斷定了正在進行的中法戰爭,朝着不利於法蘭西的方向演進了,或是新沙遜洋行故意舉行拍賣會,以達到打擊市場信心,進而打壓地皮價格,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