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附

bookmark

見潛伏行動已經失敗,鞠義也沒有太好的辦法,除了回去覆命,讓馬超定奪之外,鞠義已經別無選擇了。

鞠義便道:“好,在下這便回去。但願閻將軍所言,不是誘敵深入之計。”

閻行道:“我會大開驪靬城門,只要神威將軍願意接納,隨時可以入城。”

鞠義點點頭,他一揮手,麾下僞裝成商人的三百先登死士也就不再僞裝了,駕馭着裝滿了兵器的馬車揚長而去。

鞠義很快就回來了,而且分毫不損,讓馬超十分疑惑。

鞠義把事情告訴馬超後,反而讓馬超更爲疑惑了。

張繡說:“兄長,不可相信閻行。閻行是除了韓遂和成公英之外,最爲奸詐之人。這一定是他詐降。”

馬岱也附和:“對,閻行必定是想引誘我軍進入驪靬城,而驪靬城裡必定暗伏衆多弓弩手,只待我軍進城,就萬箭齊發,到時候我軍措不及防,一定傷亡慘重。”

聽二人如此說,馬超也有些舉棋不定。

馬超問:“文和,你怎麼看?”

賈詡道:“閻行此舉是真是假,還不好說。少主不如先領一萬騎前去,兩位將軍可各領軍繞過面前的這座城門,蟄伏下來。如果少主看出閻行有詐降的意圖,就急速退卻回來。爲保少主周全,少主可在鎧甲之下加上軟甲,給戰馬加上具裝鎧;跟隨少主的親衛營在前頭的親衛,可着甲騎具裝,以防伏兵發射箭矢。

兩位將軍一旦聽到有激戰之聲,可立即攀爬城牆,攻入城內。因爲閻行果真詐降,其主力必定放在少主進城的城門這裡,其他城門和城牆防守一定不嚴密,可以輕鬆攻入。而若閻行真心歸降,那少主就直接入城,兩位將軍也可入城。”

賈詡娓娓道來,三言兩語就化解了危機,無論如何馬超都不會受損,而且還很有可能借機攻下驪靬城,衆人信服。馬超便按照賈詡的計策去佈置了。

甲騎具裝,就是把騎兵和戰馬都裝上厚實的鎧甲,把除了戰馬四足之外的所有部位,全都嚴嚴實實地保護住。

具裝鎧在西漢時已經出現,如尹灣漢墓出土的竹簡上記載,西漢永始年間的東海郡武庫裡,就有戰馬首鎧97584具,騎兵裝甲具5000餘套;在官渡之戰時,袁紹有馬鎧三百具,曹操有十具;到了魏晉南北朝,甲騎具裝漸漸成爲騎兵的主流,如敦煌壁畫《五百強盜成佛圖》,其中征剿強盜的就是鮮卑的甲騎具裝。馬超在戰後得到了五百具甲騎具裝,全部用於裝備親衛營,因爲親衛營是要隨他衝鋒的尖刀部隊。

馬超給小白加上具裝鎧,厚重的具裝鎧對於優良的小白而言,並不算吃力。親衛們也有五百騎紛紛披掛上了具裝鎧,看起來就像鐵鑄成的鐵人鐵馬。光滑的魚鱗甲,讓五百騎在太陽的照耀下明光四射,閃閃發亮。讓馬超不由想起“甲光向日金鱗開”之詩。突然馬超有了主意,他可以把這五百騎單獨列爲一部,作爲衝鋒突陣的重騎兵。

不過現在還不行,現在還要料理閻行的事。馬超張出旗鼓,率領一萬騎浩浩蕩蕩地逼近驪靬城。在馬超行動的同時,馬岱和張繡也各自率領萬騎悄然左右迂迴,逼近驪靬城的兩個城門。

馬超很快就看到,閻行已經騎在馬上,領着兩三千騎,迎候在驪靬城外。

這讓馬超多少放心了些,不過兵者詭道也,馬超仍然不敢有絲毫地大意,依舊讓萬騎刀出鞘、箭上弩。如果閻行輕舉妄動,他就一聲令下。

萬騎已經聲勢浩大,西涼鐵騎依舊保持着一如既往的靜默和肅殺,慢慢地馳馬靠近。

待行至距離閻行百步時,馬超命令大軍停下,自己領着二十名親衛,向閻行奔去。

閻行見狀,也向馬超行去。

看到了久違的面孔,馬超忽然有些親切。馬超道:“閻將軍,別來無恙。”

閻行立即下了馬,在馬超馬下單膝跪地,道:“小將願降將軍,拜將軍爲少主,獻上驪靬城,還乞將軍收容。”

如此馴服,馬超疑心更重了,這看起來更像詐降了。

馬超認爲,閻行必定以韓遂待之不好,作爲詐降的理由,就說:“閻將軍爲何要投誠?是因爲韓遂不重用將軍嗎?”

閻行擡起頭,誠懇地說:“卻因此事,但卻並不全是。”

馬超有些好奇,說:“那還因爲什麼?”

閻行說:“韓遂暴虐無道,在涼州時就嚴酷地殘害生民,到了河西后,爲了恢復實力,又大肆強搶民壯充軍,搶掠百姓都家產以爲軍資,把河西折騰得烏煙瘴氣。末將實在是看不下去,不忍百姓遭此劫難。”

這一番話,完全出乎馬超的意料。不過馬超想起,在歷史上閻行也曾背叛韓遂、投靠曹操,原因也是因爲他認爲韓遂起兵三十年,致使涼州百姓和軍士都十分疲憊。從這一點來看,閻行應該是有愛惜民衆之心的。

馬超正思考着,閻行又道:“而將軍卻在十二郡實行仁政,讓疲弊不堪的百姓和士卒得以休養生息,又從世家大族手中解救出數十萬奴婢,乃義舉也。小將不才,但也知曉忠義,故而希望歸降將軍。”

這下馬超便完全相信閻行的誠意了,說:“好,將軍能棄暗投明,誠爲大智大勇。若將軍不嫌棄,吾可以給將軍留一箇中郎將的位置。”

馬超考慮到自己的部將實在是太少了,只有龐德、馬岱、張濟、張繡、張濟、段煨、鞠義六人。其中,龐德和馬岱可付大用,張繡還在成長,張濟和段煨則資質平庸,鞠義又專門帶領先登死士。

所以馬超能夠用來指揮較大的部曲的,只要龐德和馬岱兩人,張繡目前的才能也還不足以統領調配萬騎。之所以讓他帶領萬騎,也是因爲確實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但如若加上一個才能不下龐德和馬岱的閻行,那大軍的指揮調動就能更爲得心應手。

第二百五十八章 宗兵第三章 穿越者第三百九十八章 分寸和目標第一百六十四章 雜事第一百三十八章 討伐的理由第八十九章 是進是退第一百九十一章 會水之戰(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官軍傷亡第二百九十二章 打擊士氣第十四章 下山廝殺第六十七章 決戰成公英第二百二十二章 妙計突現第一百一十二章 談論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後定策第三百九十一章 拒絕理由第四百零八章 扯皮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綻與戰機第三百八十五章 花園密談第二百七十章 連破兩陣第二百九十七章 偶然第二百四十二章 世家第三百八十九章 匡正之謀第二百一十六章 三軍混戰第九十章 朝廷第四十五章 收拾士氣第三百六十五章 挑逗第三百六十八章 多方震動第一百七十六章 抒憤第二百四十一章 拖延第二計第二百六十五章 陣前約談 中第二百八十二章 戰後定策第三百四十二章 沐浴(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亡羊補牢第二十三章 火攻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綻與戰機第二百一十四章 離間匈奴二別部第九章 閻行第一百六十三章 楊彪的算計第二百五十二章 破綻與戰機第十六章 連克八城第二十六章 陣中勇殺第一百二十八章 暫時圍城第四章 爭雄之念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城第二百八十一章 官軍傷亡第二百零六章 護盧水胡校尉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阜(下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楊阜(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收降第六十六章 蛇谷奇謀第一百零六章 先登初生第二百二十五章 韓遂的選擇第三百二十九章 襲取臨汾第九十六章 何進的決斷第十章 街亭南山第二百五十七章 補充兵力第五十五章 決勝千里第一百八十章 閻行之思第一百八十章 閻行之思第一百一十八章 說客臨門第二百二十七章 駱駝長城第一百零三章 推想第三十五章 鏖戰(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風聲走漏第八十八章 下一步的應對第三百一十三章 皇室(中)第二十七章 深陷重圍第九十一章 奏表第三百四十四章 蔡邕第三百三十三章 羞第二百九十三章 站隊第一百七十三章 蒲元第五十章 叔侄第一百九十八章 堅守之策第二百六十三章 出營第六十二章 山羊和鼓第二百一十五章 離間計成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附第三百一十一章 拉攏第四百零八章 扯皮第一百五十五章 楊阜(中)第四百零八章 扯皮第二百八十九章 騷擾戰第六十一章 鼓聲第二十一章 計中計第二百九十三章 站隊第三百三十三章 羞第六十一章 鼓聲第九十三章 父子官爵第六十章 推算第四百一十二章 爭取支持第三百零六章 朝爭(上)第五十三章 劫營第一百五十六章 楊阜(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佯撤之策第二百七十六章 無奈逃跑第二百四十九章 覆盤第一百二十八章 暫時圍城第一百六十章 楊彪(上)第五十六章 避實擊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