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青馬的末日

如果要保證中亞軍運輸線的安全,那麼首先必須解決這三家不屬於自己的諸侯,新三軍可以忽略不計,他們就酒泉周圍那點地方,現在靠着馬鴻逵過日子,在主力被延安調到蒙古以後,實際上已經成了馬鴻逵的地盤,也就是說需要解決的只有盛世才和馬步芳。

這兩人可都不是什麼好鳥,一個殘暴一個陰險,而且都屬於那種頗有民憤的,按照道理是都不能留的,可如果沒有理由就對他們下手的話,會給自己造成不好的影響,楊大老闆在這方面可一直是聲譽良好,從來不幹內戰這種事情。

這樣的話就只能讓光頭佬出這個頭了,操作起來並不困難,在中亞軍到達甘肅後,由國民zenf突然下令調他們二人到中yn任職,如果他們不同意那麼就以中亞軍和馬鴻逵部武力解決,就他們現在的那點實力,估計孫殿英的二十萬大軍一個衝鋒就解決了。

這裡面數馬步芳實力強,總兵力連馬步青加起來不過五萬人,而且因爲得罪過楊豐,這些年中國毛紡業始終不直接收購他們轄區內的羊毛,甚至包括蟲草也必須經馬鴻逵的手,而且價格被壓得很低,還經常因爲這樣那樣的小事限制收購,所以部下都對他心懷不滿,被馬鴻逵忽悠過去的大將都好幾個了,對此青馬二人敢怒不敢言。

所以他們的實力現在已經被蛀得差不多了,就算不動手,再有個三五年也得毀在馬鴻逵的和pn演變之下,現在孫殿英最多也就是過去推一把,至於盛世才的實力更弱,他以前完全靠約瑟夫支持才能在**霸一方。現在約瑟夫哪還有心情管他。

拿下這兩地以後,可以把行政權和財權都送給光頭佬當禮物,北方聯盟光保留鐵路線駐軍就可以,這也算是幫他統一這兩地了。

定下計劃後楊豐立刻飛往南京面見蔣委員長,有這樣的好事光頭佬當然樂意,他看這兩人不順眼已經很多年了。只不過距離太遠夠不着而已,隨着蘭新鐵路的修築,就算楊豐不干他也是準備找機會收拾掉的,現在有楊豐替自己出手那何樂而不爲?

就這樣在確定下來以後,孫殿英率領的中亞軍,或者也叫中國援蘇軍從北平坐上了遠去的火車。

此舉讓日本人立刻警惕起來,這個世界上沒有比他們更清楚楊豐嫡系部隊的可怕了,尤其是這裡面全都是他系統內最老牌的部隊,孫殿英。趙登禹這都是從三三年起,就殺得他們聞風喪膽的人物,董振堂無論在抗聯時代還是南方作戰時代,那也都是讓他們提起來就心驚肉跳的,現在楊豐一下子把這三員大將同時塞往中亞,足見他對這地方是勢在必得的。

爲了在楊豐的人馬到達前,首先堵住他們進中亞的口子,日軍調動了葉卡捷琳堡前線上的近二十萬日軍。以一個裝甲師團爲核心,迅速開始掃蕩中亞的蘇軍。這時候的中亞哪還有能戰鬥的蘇軍,也就是一些地方守備隊性質的二線部隊,見到日軍能不望風而逃就已經很不錯了。

當然已經確定了中國人馬上就要到達的斯大林也沒準備給別人做好事,在他的命令下,蘇軍索性放棄了前方的抵抗,帶着所有火車全部撤退到安集延。然後在這裡建立最後防線,同時將火車駛入中國等待迎接增援的中亞軍。

孫殿英的二十萬大軍先頭的兩個裝甲師很快就到達蘭州,而就在同一天光頭佬宣佈調青海省z馬步芳赴南京任軍事參議院副院長,同時軍銜晉升二級上將,這一消息傳出。誰都明白這是要解決青馬了,和楊豐預料得差不多,馬步芳沒有甘心束手就擒,讓手下搞了個兵變,然後又讓青海一些士紳寫些請願書要求南京收回命令之類,同時其部下主力全部在青海甘肅邊界設防。

但緊接着騎兵第五軍軍長馬步青宣佈接受同時給他的調令,駐河南的第十五集團軍副司令,同時率領騎五軍赴河南,加入關麟徵的作戰序列。

他不是傻子,說實話楊豐和馬鴻逵能容他卡在河西走廊這麼多年,也就是全靠着他老實,就算馬鴻逵的護路軍在武威城外招搖過市,他也絕對不敢說半個不字,現在人家既然已經公開讓他交出地盤了,那自然還是乖乖交出來吧,螳臂當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他的識趣讓楊大老闆很滿意,隨後從自己手上找家公司送了點股份給他,以後花天酒地一輩子還是足夠了。

但馬步芳就必須用武力解決了,在新任青海省z賀國光要求帶領中亞軍所屬裝甲第一師赴西寧就職,結果遭到黃河防線上的馬步芳部拒絕後,光頭佬隨即宣佈馬步芳叛亂,授權孫殿英所屬中亞軍和馬鴻逵所屬蘭新鐵路護路軍入青海平叛。

這場平叛戰役打得可以說無比乏味,護路軍所部本來就有一個裝甲師和兩個步兵師,再加上中亞軍兩個裝甲師,駐蘭州的znyn軍兩個師,幾乎可以說摧枯拉朽般擊潰了馬步芳自認爲精銳的騎兵,僅僅一個星期時間就開進了西寧,馬步芳畏罪自殺,青海叛亂平定。

就在馬步芳自殺的當天,光頭佬同時宣佈調新疆省z盛世才赴南京,位置還是給馬步芳結果沒送出去的那個軍事參議院副院長,軍銜晉升二級上將,這時候盛世才哪還敢反抗,孫殿英所部二十萬中亞軍已經全部集結新疆邊界,馬鴻逵部也虎視眈眈,近三十萬大軍盯着他,就他手中那點人估計連一戰之力都沒有,這傢伙最終一臉委屈地乘飛機飛往南京。

楊豐的運輸通道徹底解決,隨後又補充進馬鴻逵下屬的那個裝甲師和一個騎兵軍以後,孫殿英部從公路到達哈密,在蘇聯施工人員緊急修建的哈密火車站重新登上從安集延開來的蘇聯火車然後繼續西行,而這時候日軍也打到安集延了,兩萬蘇軍很聰明地再次不戰而退,讓出了這座軍事重鎮,反正中國人已經快到了,讓他們自己收復去。

日軍剛進安集延,緊接着就遭到了一頓狂轟濫炸,這可是最標準的楊式開局,只要看到頭頂遮天蔽日的解放者轟炸機,不用說也就明白這是楊大老闆發威了,從北平帶着炸彈轉場迪化的二百架解放者轟炸機,在兩百架最新式渦槳野馬的護航下,用六百噸炸彈向日軍宣佈了他的到來。

這場轟炸把日軍最前方的一個裝甲師團炸得差點全軍覆沒,雖然高空水平轟炸精度不足,但架不住數量多,正在安集延休息,準備吃飽喝足接着追殺蘇軍的日軍第四裝甲師團根本沒想到會遭此大難,三百多輛坦克等轟炸機飛走後,就還剩下不到一百五十架能用的了,看着眼前遍地的坦克殘骸,日軍師團長差點氣得吐血。

爲了顯示中亞戰場是來支援蘇聯而不是來搶地盤的,楊大老闆很希望這裡還保留一支成建制的蘇軍,同時也是告訴日本人,別往前走了,就在安集延等着我的人去揍你們就行,囂張可是他對待日本人的一向風格。

這場轟炸讓日本人也從高歌猛進的狂熱中徹底清醒過來,知道一頭霸王龍即將登場了,中亞的二十萬日軍立刻轉入全面防守。

孫殿英到達迪化以後,隨即兵分兩路,趙登禹的第二集團軍從北線走公路出伊犁攻阿拉木圖,而他自己帶領主力通過鐵路走南線攻安集延,二十多萬大軍很快就殺出國境,和他們多年未見的老對手撞在了一起。

日軍雖然已經把安集延的防禦圈擴大到了帕米爾高原上,試圖利用中蘇邊境地帶的崇山峻嶺阻擋中國人的前進腳步,但很可惜的是在凝固汽y彈的烈焰中,想讓他們那些番號都排到快兩百的師團,拿出當年那些常備師團的勇氣同他們最害怕敵人作戰,這明顯有點過於自信了。

這一點日本人也是沒有辦法,這大半年的蘇日戰爭,已經把他們的精銳幾乎全都消耗殆盡了,整整一百萬人的傷亡,老兵幾乎去了一多半,剩下能放心的部隊還得在葉卡捷琳堡一帶同蘇軍拼命,能抽到這裡的自然也就只有那些下三濫貨色了,這二十萬日軍裡面甚至還有五萬滿州軍。

當戰鬥開始的時候,看着面前僅僅堅守不到一天就開始潰敗的日軍,就連老土匪孫殿英都有點不適應,要知道他可是從來沒和這些日軍都不知道擴編多少回的師團交過手,現在他對日軍的印象,基本上還停留在當年那些常備師團的時代,現在突然看到日軍這麼快就潰敗,簡直都有點茫然了。

“瑪的,這些小日本怎麼越來越不能打了。”這傢伙忍不住感慨道。

安集延的五萬日軍,在十萬中亞軍的強大攻勢下,總共抵抗了不到半個月,就不得不放棄了這座至關重要的城市然後向西潰敗。(未完待續……)

第26章 日本人第268章 上海派遣軍的覆滅第148章 龍與羊毛聯盟第138章 挖美國人的稀土第25章 交易第20章 日本人與狗不得入內第58章 設想第315章 遊說第136章 楊豐的美國產業第208章 大後方第210章 大沽炮臺的重生第141章 小鬍子第170章 殭屍國度第281章 中國遠征軍第115章 哥斯拉第311章 把仙台從地球上抹去第308章 六爺威武第58章 設想第44章 闖營斬將第22章 軍火問題第207章 碼頭對峙第189章 維和部隊第182章 誘拐第272章 六爺駕到第282章 **第233章 恐嚇第130章 進駐天津第136章 楊豐的美國產業第158章 魚雷艇第109章 重大新聞第237章 西安事變第257章 上海空戰第248 地獄魔火第267章 局部反攻第334章 印緬公路第207章 碼頭對峙第231章 青銅計劃第213章 孤獨的植田謙吉第22章 軍火問題第309章 空中決戰第83章 比基尼第251章 贖金第292章 貨幣監督委員會第27章 裂痕第173章 轟炸旅順第255章 熱遼自治區第128章 大炮的發言權第273章 噴氣時代第221章 停戰協議第138章 挖美國人的稀土第305章 印緬大戰第203章 東京戰火第93章 歸國第278章 遠東艦隊的末日第74章 需要安慰的楊豐第130章 進駐天津第64章 推心置腹第23章 賣威哥給輝瑞第20章 日本人與狗不得入內第32章 造炮第337章 出兵中亞第36章 空氣炮第33章 合作第256章 上海事變第182章 誘拐第219章 邊打邊談第133章 營救第230章 楊豐的洛馬第219章 邊打邊談第247章 轟炸東京第52章 意外第51章 返回第170章 殭屍國度第54章 不一樣的長城抗戰第248 地獄魔火第52章 意外第306章 戰前準備第44章 闖營斬將第9章 推銷第93章 歸國第284章 終極螺旋槳戰鬥機第283章 雙身惡魔對零戰第129章 光頭佬第39章 阻擊第74章 需要安慰的楊豐第336章 引狼入室第145章 戰事升級第312章 地獄第271章 新的時代第86章 楊豐的美少女包養第9章 推銷第7章 大采購第102章 支援敵後第210章 大沽炮臺的重生第139章 武裝遊艇第97章 碩果累累第316章 爪哇人民解放軍第336章 引狼入室第106章 意外第273章 噴氣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