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有意將孫若梅指給皇家,可是當初出了一個孫若香的事,只怕孫家,對於皇室已經是有所忌憚了。
皇后中意的,是端木醒。
第二日,皇后親自到了東宮,陪着端木宗華玩了一會兒之後,便將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
沐心暖其實是明白皇后的心思的。
孫家在京城一直以來都是比較恪守本分的,這也是這一次的安郡王事件中,爲何不曾牽連到了孫家。
皇上將孫家的一切都看在眼裡,只怕每每上朝,對上了孫尚書的眼睛,總會覺得是有些虧待了他。
只是,孫若梅並非是孫家嫡系的女兒,而且孫若梅的生父官職不高,這樣的身分,怕是隻能嫁給端木醒爲側室的。
如此,當年孫若香嫁給了安郡王爲側妃,如今孫若梅又嫁給了端木醒爲側妃,這隻怕?
“母后,您可曾與孫夫人說過此事?”
皇后的眸光一閃,“你的意思是說,讓孫若梅過繼到孫夫人的名下,如此,成了孫家嫡系的姑娘,然後再指給醒兒來正妃?”
“回母后,兒媳的確是這個意思。您想想看,若是孫若梅能爲正妃,其實對於孫家來說,無論是誰家出的女兒,都是無所謂的。再說,孫若梅的親母已逝,如今這位,不是一位繼母嗎?就算是她對孫若梅不錯,只怕,也是不及孫夫人待她親厚的。”
“這倒是。她是孫夫人自小看大的。後來沒了她的親母,中間又有幾年沒有孃親的日子,聽說,也一直是長在了孫府的。你這法子倒是妙,只是,總得先跟孫夫人商議一下才好。”
“母后,您是皇后,只要您一句話,只怕她就明白了。”
“話是這樣說沒錯,只是,先前的孫若香,就是一個好姑娘,只可惜了,因爲辰兒的原因,如今搬到了燕州,亦是害得她們母女相隔兩地。”
沐心暖微眨了一下眼,“母后仁慈,有些事,不急於一時,不是嗎?”
皇后愣了一下,原本就是隨口說說,可是沒想到,沐心暖竟然是能給出她一個這樣的答案。
對呀,許多事,都是不必急於一時的。
端木辰犯了錯,可是他的兒子,只怕也未必就不能回到京城,當然,三五年內,是不可能的。
皇后不由得多看了一眼沐心暖,一時也弄不清楚,她說這話,到底是她自己的意思,還是端木初澤的意思。
不過,當皇后想到了端木初澤與先太子之間的那層親厚時,心裡還是較爲安心的。
“阿暖,我瞧着你閒在宮裡亦是無事。要不,這孫若梅的事情,就交給你了,如何?”
沐心暖一怔,苦笑一聲,“母后,您真拿兒媳當成媒人了?”
“反正你也不是頭一次做這個了,就再幫母后促成一樁也好。”
“母后的心思,兒媳明白,只是明王妃那裡?”
“你放心,我會與她說的。她也是個性子沉穩的。孫家世代書香,又不是那種愛挑事兒的人家,她會滿意的。而且昨晚上孫若梅在大殿上的表現,亦是極好。原本,這每年的三位佳麗表演完了之後,也都會根據身分的不同,由皇室指婚的。”
“母后的意思是說,這三位姑娘都快要嫁人了?”
“哪兒能呢?至少,那位華容姑娘,就得回她的突厥去。至於那個魯笑笑嘛。”
皇后說到這裡,看了沐心暖一眼,“本宮聽說,前些日子,她們母女惹了你不痛快了?”
“倒也沒有。我瞧着,倒像是魯夫人的一廂情願,那兩位姑娘,還是不錯的。”
皇后對於沐心暖的態度,較爲滿意。
不會因爲一個人,就對這個家族心生厭惡,這是將來那個位置上的女子,必須要做到的。
若只是依照自己的喜惡去做事,只怕,早晚是會害了端木初澤,甚至是毀了整個兒大雍。
而現在沐心暖的態度,正是她想看見的。
皇后自然是知道魯夫人曾經做過多麼荒誕不經的事,當初端木辰得寵的時候,她就沒少帶着這兩個女兒去安郡王府走動,言辭間,也向王心妍,暗示了不知道多少次。
偶爾進一次宮,也總是帶着她的兩個寶貝女兒,一心想着讓她的女兒嫁入皇家。
可是這位魯夫人壓根兒就沒有想過,有些人,終究是不合適的。
定國公府的權勢不差,自然也是名門望族,只是可惜了,這幾年,定國公府的人脈不佳,只有姑娘出色,有什麼用?
現任的定國公,也就是一個還算是老實的人,比起前兩任,簡直就是差了不止一星半點兒。
再則說了,前任定國公的女兒,可是嫁給了肅親王府的世子,如今也算是皇室的媳婦兒了,端木家,怎麼可能會娶兩個魯家的女兒做兒媳婦?
便是側室,亦是不可。
只可惜了,這一點,魯夫人是永遠都看不明白的。
“阿暖,你與孫夫人說話,或許比本宮還要更合適一些。畢竟你們中間,還有一個孫若香呢。”
“是,母后,您放心吧,兒媳定然將這件事給您辦得漂漂亮亮的。”
很快,因爲年節將至,各府的夫人們自然也是要帶了禮物來東宮拜賀。
孫夫人來時,正好李氏和劉氏都在,便一起坐着說說話。
沐心暖面上淺淺笑着,“孫夫人,那日在大殿上,若梅的一曲,還真是妙不可言呢。”
“太子妃過獎了,若是論琴,這京城哪一個,能及得上您太子妃呢?”
“聽聞孫若梅底下,還有兩個繼妹妹,雖說是一家人,可是到底是隔了一層肚皮的。孫夫人,就不怕您的這位侄女受委屈?”
孫夫人愣了一下,無端端的,太子妃何故對孫若梅如此上心了?
“之前母后到東宮來了一趟,這個孫若梅,是個好的。”
孫夫人的心裡一突突,眼眶就開始泛紅了。
“本宮知道孫夫人只得若香一個親女,如今她出嫁了,您的身邊又一直無人陪伴,難免寂寞,不如,就將孫若梅過繼到膝下,豈不更好?如此,人家那位繼夫人,也如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