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還是僅僅的,或者說冰山一角,只是說明了我們上下五千年文化歷史悠久,受過孔孟文化的人比較謙虛,但有些時候一字之差會耽誤事情,最最嚴重的還會把命丟掉!
漢字博大精深,應用中若有一個字錯認錯寫或漏寫、顛倒等,都可能造成很大謬誤。一字之差,禍福攸關,有事爲證。
錯認一字丟官印
清末,左宗棠任兩江總督時,有一個原湘軍中的下級軍官,姓武,性情憨直,作戰勇敢,左宗棠舉薦他任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令。武某行伍出身,不通文墨。有一次逢縣考,上級發下試題,他爲了保密,將之藏在自己的靴筒裡。臨考當天,卻忘記試題藏在哪裡了,到處尋找不着。他手下人說,請老爺回憶一下,或許能想起試題內容來。他想了想說:“我只記得有一個‘馬’字”。由於當時考試內容都以《四書》爲準,手下人就翻遍《四書》,找出了“至於犬馬”、“百姓聞王車馬之聲”等幾條,他說不對,“馬”字是最前頭一個字,於是又翻到“馬不進也”,他又說字數不夠。後來有一差役說,請老爺在自己身上找一找,他才猛然想起藏在靴筒裡了,忙找出來,衆人一看,是“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大家也不敢笑。後來此事反映到總督府,左宗棠覺得自己用人不當,就寫了一首打油詩:
焉作馬時馬當焉,恰似當年跨馬前。
衝鋒陷陣猛於虎,何必薦其弄筆尖。
於是罷了他的縣令,又調回軍中去了。
錯寫一字叔坐牢
民國時期,山東省主席韓復榘,集軍政大權於一身,聲勢煊赫。他一個堂叔,前清秀才出身,在家無業,到濟南找到他,想謀個工作養家餬口,他滿口答應,立即寫手令,連同其叔的登記表裝入封袋,命人送交秘書長速辦。秘書長拆封一看,大吃一驚,立即派人將老頭抓捕關押在軍法處。一個多月後,韓召開軍政會議,坐在主席臺上東張西望,問秘書長:“××老太爺怎麼沒來參加會議?”秘書長說:“老太爺關押在軍法處還沒放出來哩。”“混蛋!”韓復榘大發雷霆:“誰把老太爺抓起來的?”秘書長隨即取出韓的手令,韓一看寫的是“抓軍法處”,便理直氣壯地說:“我這不明明寫的‘派軍法處’,讓他當秘書的嗎?你們爲什麼抓他?”秘書長小聲說:“‘派’字是三點水旁,您這寫的是提手旁,寫成‘抓’了。”韓復榘眼一瞪說:“幹什麼事不要用‘手’呀!快去請老太爺來開會!”韓老頭被放出來後聞知此事,一肚子鳥氣,一句話不說,提筆寫了一首詩:
一紙公文“派”作“抓”,小爺無故坐軍法。
若教留在濟南府,“手令”來時定嚇煞。
寫好後往韓復榘桌上“啪”地一放,袍袖一甩回老家去了。
多寫一字揭敵醜
土地革命時期,賀龍在南昌起義失敗後,赴湘鄂西開闢根據地,歷任要職,轟轟烈烈。國民黨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指使一些報紙造謠,經常刊登“賀龍被活捉槍斃”的新聞。有一次,長沙某報奉命刊登《匪首賀龍昨被活捉槍斃》的“快訊”,報社對此種造謠惑衆的卑劣行徑早已反感,但迫於壓力,又不能不登。在發稿時,一位編輯在標題中“被”字前面加了一個“又”字,當局派人來審查,一看標題是《匪首賀龍昨又被活捉槍斃》,檢查官氣得吹鬍子瞪眼,興師問罪。主編說:“本報已奉命登此‘新聞’好幾次了,這次若不加‘又’字,人們罵我們一貫造謠,今後報紙怎麼辦下去?”檢查官十分尷尬,不準報紙出版。笑話傳出,人心大快。報社有人寫了一首打油詩:
兩次三番“斃”賀龍,賀龍卻似不倒翁。
生花妙筆添一字,謊話戳通大窟窿。
少寫一字險罹禍
抗戰期間,國民黨一戰區司令部有一次發一封密電,向蔣介石報告戰況,文中有“已派五軍增援”。蔣閱之費解,提筆批:“五個軍?第五軍?”遂命人將原件退回。一戰區頭頭們險些受處罰,惶恐不已,慶幸未造成重大失誤。軍中有人寫了一首詩責之:
第五軍耶五個軍?含糊模棱費沉吟。
軍機豈可作兒戲,一字差池數萬人。
漏寫一字巧機辯
乾隆皇帝有一次閒遊清漪園,心舒意暢,閒談中得知隨行官員曹秀先(翰林院編修,《四庫全書》編纂官之一)字寫得好,就順手將自己的白紙摺扇遞給曹,命他寫個扇面。曹秀先素知乾隆是個多才多藝,又善於挑剔、弄巧的皇帝,誠惶誠恐,不敢自己做詩,唯恐萬一疏忽惹來災禍。但又不得不寫,爲保險起見,就寫了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寫好後乾隆一看,立即變了臉色,嚴肅地說:“減去一字,是何居心?”曹接過來一看,大吃一驚,果然第一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少寫了一個“間”字,真是越怕鬼越見鬼,這欺君之罪非同小可。焦急中,忽然計上心來,笑着奏道:“李太白《早發白帝城》萬口流傳,書寫者衆,千篇一律,早已失去新鮮趣味。爲此,臣斗膽將其改寫成一首靈動活潑的小詞,以愉聖心,豈不有趣?”隨即朗聲吟道:“朝辭白帝,彩雲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乾隆一聽,果然新鮮別緻,大加讚賞。
異寫一字失功名
北宋仁宗時,有個文人趙旭,在一次科舉考試中文章出衆,堪稱榜首,在殿試時被仁宗皇帝看中,但一看他寫的字,很不正規,把“唯”字的“口”字旁寫成了三角形的“厶”。仁宗說:“卿文章錦繡,然將‘唯’字的‘口’旁寫成了三角,有失規範。”不想這個趙旭自我感覺良好,忘乎所以,高聲答辯稱:“口與厶在書法中是可以通用的。”宋仁宗大怒,提硃筆寫了“去吉、呂臺、私和、句勾”幾個字,擲給他說:“汝既言可通用,就將這幾個字一一辨來。”這下趙旭傻眼了,張口結舌無法對答。仁宗立即決定不予錄取,命其回家重新讀書習字,以觀後效。這位狂生,就因爲一個不規範字,把到手的狀元給弄丟了。當時有人寫詩嘲之:
十年寒窗十年苦,一朝及第入仕途。
只爲一字多“口”舌,摘去功名再讀書。
顛倒一字減罪刑
清末,山東某地有一富豪公子,不務正業,橫行鄉里。有一次在鬧市縱馬飛奔,將一老人踏死,當即被衆百姓扭送官府,押入死牢。其父母花重金請一位刀筆吏幫忙爲之緩頰,刀筆吏查閱案卷,見結論有“跑馬傷人致死”一句,提筆將“跑馬”二字顛倒一下,成了“馬跑傷人致死”。如此一改,罪不在故意,既可免刑,更可免死。又唆使其家人賄賂知縣,幾經打點,改判賠償重金,道歉認錯,教育釋放。爲掩人耳目,知縣大筆一揮,寫了一個冠冕堂皇的判詞:
劣馬脫繮難控馭,卻非縱馬故傷人。
重金賠禮厚安葬,兩家從此息爭紛。
一樁死刑案,就在這文字遊戲加賄賂的陰謀下給顛倒過來了。
1930年5月,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在河南南部進行了大規模的中原大戰,雙方使用了100多萬人的兵力。戰前,馮玉祥和閻錫山爲了更好地討伐蔣,商定率軍在河南北部的沁陽會師,然後集中兵力一舉殲滅駐守在河南的蔣軍。但是,馮玉祥的一位作戰參謀在擬定命令時,誤把“沁陽”寫成“泌陽”。恰巧河南南部有一個泌陽,該地與沁陽相距數百公里。這樣一來,就使馮玉祥的軍隊誤入泌陽,因而貽誤了聚殲蔣軍的有利戰機,讓蔣軍爭得了主動權。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戰中,馮玉祥軍隊處處被動挨打,最後導致中原大戰以蔣的勝利、馮玉祥和閻錫山的聯軍失敗而告結束。
1944年11月27日,美軍第十四航空隊奉命出動b-29轟炸機,轟炸貴州邊境南丹.六甲地區的日軍。可是,機場指揮所卻將“六甲”錯譯成“六寨”。於是,57架掛滿炸彈的b-29帶着錯誤的命令出擊,飛向位於廣西邊境的六寨鎮,把無數顆重磅炸彈丟了下去。結果,設在該鎮的張發奎第四戰區指揮所被炸燬,戰區司令部和附近部隊的1名中將.2名少將.8名上校.200多名中校以下的軍官,800多名士兵,連同聚集在該鎮的5000多名難民,都成了這場錯誤轟炸的冤死鬼,一字之差,竟釀出了一場不該發生的大悲劇。
清朝的曾國藩曾多次率領湘軍同太平軍打仗,可總是打一仗敗一仗,特別是在鄱陽湖口一役中,連自己的老命也險些送掉.他不得不上疏皇上表示自責之意.在上疏書裡,其中有一句是"臣屢戰屢敗,請求處罰."有個幕僚建議他把"屢戰屢敗"改爲"屢敗屢戰".這一改,果然成效顯著,皇上不僅沒有責備他屢打敗仗,反而還表揚了他."屢戰屢敗"強調每次戰鬥都失敗,成了常敗將軍;"屢敗屢戰"卻強調自己對皇上的忠心和作戰的勇氣,雖敗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