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和野村太郎一愕,擡眼看時,發話人卻是宮城一男。
宮城一男高聲道:“各位中土英雄,兵刃無眼,我看兩位英雄棋逢對手,此戰不如便做合論如何?”
華爲點了點頭:“確實如此。也罷,石幫主,便請退下吧。”
石破天不敢違抗,諾諾退下。
再看野村太郎,也已經回到宮城一男身後站好,長棍依然青布包裹,負在身後。
華爲微笑道:“宮城先生果然好算計,知道你方人數太少,不做意氣之爭,拿得起放的下,確實不凡啊。”
宮城一男微笑點頭:“華先生足智多謀,卻又文武雙全,在下十分佩服。”
華爲忽然轉爲冷笑,淡淡說道:“若我沒看錯的話,宮城先生應該是“合氣道”的傳人吧,這手瞞天過海,怕是騙不過天下英雄吧!”
宮城一男渾身一震。
羣雄譁然。合氣道,陌生而又熟悉的稱呼。
華爲淡淡說道:“合氣道是一門鍛鍊身心的武術。有時又被稱爲“動中禪”,是源自日本的一門武術,建基於宇宙和諧的哲理。主要特點是在“以柔克剛”,“借勁使力”,“不主動攻擊”。現在一般所稱的合氣道又分爲日本與韓國兩種流派,彼此在各自發展之下已有一些差異。合氣道的創始人是日本的植芝盛平。合氣道創始人植芝盛平先生在年輕時就曾學過柔術。1915年拜於大東流合氣柔術總本部長武田惣角門下,並跟隨武田擔任指導者。1920年,受到大本教創始者出口王仁三郎的邀請,在京都的綾部開設“植芝塾”教導柔術,並融入了大本教的教義與思想,建立了另一種風格。因爲大本教裡來往的軍人很多,對於他日後的成就幫助很大。約兩、三年後,由於受到“靈言”的影響,植芝在武術上的研究越來越注重精神層次,並開始發展出異於合氣柔術,而屬於自己研究出的一套武術理論。1922年,他的這套理論正式被命名爲“合氣武術”。1931年,在海軍大將竹下勇的協助下在東京成立皇武館道場,1940年成立財團法人皇武會以推廣合氣武術。1942年,皇武會已開始使用“合氣道”這個名稱;1948年皇武會正式改名爲合氣會。二戰後韓國人崔龍述和崔泓熙分別將合氣道和唐手(空手道)引入韓國並形成韓式風格的合氣道。
合氣道的特徵在於切入對手死角,破壞對手重心,以關節技及摔技爲主。不以蠻力攻擊對方,而是將對方的力量引導至無威脅的方向,甚至吸收化爲自己的力量而反擊。強調技巧與年齡、性別、體格無關,完全以調和與使用自己的氣,控制與破壞對手的氣來決定勝負。而韓式合氣道則更講求剛猛。
除了運用身體的招式之外,合氣道亦有使用劍、杖等武器的招式。
合氣道沒有比賽,沒有跟別人較量的思想。它不是破壞別人的武術,而是跟別人一起鍛鍊和修養自己的創造性的武術。合氣道的“合氣”是個秘訣,是個很難理解,不好說明的東西,高位鍛鍊者之中有很多解釋。有的說“合氣”是跟中國的氣功相似;有的說“合氣”是自古以來留下的名稱,其實沒有什麼意義了。總而言之,“合氣”至少與鍛鍊者之間的運動有關。避免鍛鍊者之間力氣流動的衝突,而尋求鍛鍊者之間力氣合一,追求不爭而勝的境地,這個說明雖不中亦不遠矣。
合氣道的主要技巧是摔法和拿法,也有擊打,不過是次要的。日本柔道的主要部分也是摔法,但跟合氣道的很不一樣。柔道有比賽,所以禁止摔法和拿法同時使用。合氣道的大部分技巧需要同時使用摔法和拿法,如果沒有保護對手的精神則很危險而無法繼續鍛鍊,所以練合氣道應該修養保護對手的精神,這是合氣道被稱作創造性武道的理由之一。”
“說得好!”宮城一男擊節而贊:“華先生博聞強記,在下越來越佩服你了!”
華爲冷笑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廢話少說,不如你我二人過一過手,一戰定勝負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