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進化了數千萬年才形成物種的珠玕之樹,其尖刺哪裡有那麼容易躲開。?採摘個兩三回。總有那麼一回是會不小心被尖刺刺中的。而且,這尖刺包裹的巧妙至極,若是用法器等削去尖刺,一不小心,就會把尖刺中包裹的果實削成兩半。想要採到果實,也只有用手小心撥開尖刺才行,着實難辦的緊。
所以,除了雲雷之外。其他的人採摘珠玕之樹的果實,度極爲緩慢。雲雷採摘一樹,其餘人等不過才能採摘三兩顆而已。算算採摘效率,不過是雲雷的百分之一。
而珠玕之樹卻極多。如果按照這個採摘效率忙活下去的話,即便所有人不眠不休,在此採摘珠玕之樹的果實,沒有大半個月,休想忙完。
而進入岱輿山的時間卻有限。蜀山派和崑崙派雖然按照典籍記載,製作出了進入岱輿山護山大陣的令牌,但畢竟是山寨水貨。按照蜀山掌門天比鄰的計算。這次進入岱輿山的弟子們,最多在其中國待半個月,就要離開。
否則,便會被岱輿山內暗藏的諸多禁制圍攻。隕落其中!
而蜀山和崑崙的弟子,還需要到碧海城中,尋找到靈寶窺海鏡。並收攏碧海城中,上古修士遺留的資源。根本沒有時間在此久留。最多也就是停留兩日,就必須離開!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對於他們而言可以快增長修爲、卻並無後患的珠玕之樹果實,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其留在此地。卻吃不到嘴裡!
這讓花費了巨大代價進入其中的衆人怎能甘心!
所以,李別意跟碧雲天商量後,決定冒險一試。看看能否將珠玕之樹連根帶走!反正,此地的珠玕之樹數量衆多。即便是移走幾十株,也不會影響此地珠玕之樹的繁衍生息。
而且,若真能成功的話,收益也會極爲巨大!不僅蜀山和崑崙會多一種已經在外界銷聲匿跡的上古靈木。會代代出產珠玕之樹的果實。如此,即便帶不走此地所有的珠玕之樹果實,也可以接受。反正,這東西會不斷產出。
至於用珠玕之樹果實,來培育珠玕之樹,則太過艱難遙遠。即便在上古天地靈氣濃郁之際,珠玕之樹從種下到出產果實,也總要百年時間。而以如今天地間靈氣的稀薄程度。這珠玕之樹的果實種下後,能否芽,都是個問題。想要珠玕之樹,怕也只有移植,這一條路可選。
執行這移植人物的,正是衆人中,修習木系功法和土系功法,修爲最高的李別意和葉葳蕤。這兩個人,雖然也只是剛剛踏入築基後期的水平。但是,卻伉儷情深,彼此瞭解,深刻至極。配合默契,遠他人。
碧雲天和李別意商量已定,便讓蜀山和崑崙的弟子們清理出場地。請其餘人等,讓開位置,去距離較遠的珠玕之樹上採摘果實。只留下李別意和葉葳蕤兩人。
葉葳蕤修行的是木系功法。木系功法,屬於五行功法中,性情最溫和,與自然最貼近的一種。能夠催育草木,並增強草木的生命力。葉葳蕤從數十顆珠玕之樹中,挑選出生命力最強大的一棵。這一棵珠玕之樹,已然有了些微靈性!
葉葳蕤一隻手按在樹幹上,感受着樹幹中,草木共有的溫和靈性。天地之間的萬物,其實都可以踏入修行之道。只不過,有的踏入修行之道容易,有的卻很艱難。而草木之類,性格木訥溫和,就是最艱難的一種。
這株珠玕之樹,算不得踏入修行之道。也無靈智可言。但是生長於岱輿山福地數千年,也有了那麼一絲靈性。或許,機緣巧合下。也能踏入修行之道。
葉葳蕤自然不敢怠慢。用自己的木系功法,輕輕安撫這珠玕之樹內的那一絲靈性。讓這棵珠玕之樹內的靈性,慢慢的安然沉眠下去。
然後對李別意點點頭。李別意收到葉葳蕤的示意,知道事情已經成了一半,心中一喜,手掐法訣,經脈內的靈力全運轉。然後,伸出手指在虛空中,畫了一個幾近完滿的圓圈!
這個圓圈成型的剎那,這棵被葉葳蕤選中的珠玕之樹所在的大地上,陡然便現出一個深深的圓!這個圓與其他山石土地之間的裂縫,有半寸之寬。彷彿是用尺子量過一般。
看這裂縫的深入程度,這個圓圈顯然不僅僅是畫在地上,而是貫穿地下,將這一株珠玕之樹的根脈,包攏其中!
葉葳蕤見此,退後十餘步,退出這個圓圈。根據她對這株珠玕之樹的感應,她知道,這個圓圈一成。這株珠玕之樹,許多地下根莖的末梢,便被斬斷。生命力瞬間便衰微了些許!
而在葉葳蕤離開這個圓圈後。李別意說了一聲:“禁!”
於是,這株珠玕之樹,便如同那個被封印在石塊中的鬼物一般,隨着其根莖上的土壤,慢慢的縮小。並緩緩朝着李別意飄來。
而葉葳蕤手中也同時綻放出一蓬翠綠色的光華,籠罩住這株珠玕之樹。維持着其生命力,並不衰退。
只是,這珠玕之樹的重量,遠非當初天華小區中,寄居於一塊怪石上的鬼物所能比擬。李別意收取的極爲吃力。而維持其生命力不衰退所需的能量,也讓葉葳蕤覺得吃力至極。
碧雲天見此則大喜,對李別意道:“師弟莫慌,我用儲物袋籠住這珠玕之樹!你有所察覺時,直接放手!我將其直接收入儲物袋中即可!”
李別意大笑一聲:“好!”
話音未落,碧雲天便朝着珠玕之樹點指一下,一股莫名的吸力陡然出現。葉葳蕤和李別意見機,同時撤手!這株被收攏的珠玕之樹瞬間不見。落入碧雲天的儲物袋中去!
蜀山和崑崙的弟子,見此,大喜過望!成功收取珠玕之樹,便代表着蜀山和崑崙的弟子,以後都會有珠玕之樹的果實可以服用。不斷增長修爲。
一衆人於是起鬨道:“李師兄好樣的!碧師兄威武!”
“再來一棵!再來一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