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結構,是一種層次的劃分。也就是天文學上,小行星帶中,最著名的柯克伍德空隙。按照柯克伍德空隙,這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可以分爲三個區域。
這三個區域,與木星形成不同的軌道共振。而這三個區域中,小行星的物質組成,也是不一樣的。
從火星到木星,第一層小行星帶中的小行星,主要的質地,是堅實的鐵和鎳。而這些成分以鐵和鎳爲主的小行星,在獲得了極快的運行速度之後,威力簡直比電磁炮還要大。雷霆號外殼上的金屬護甲,主要防禦的就是這些鐵鎳質地的小行星。
這些小行星分佈的區域,是雷霆號經歷的最危險的區域。
而這些鐵和鎳爲主要成分的小行星,必然是某個星球以鐵爲主要成分的金屬質地核心,經過毀滅性的撞擊之後形成。以此推測,這小行星帶中,當年有一顆大行星,並不算過。
在雷霆號度過了這個區域之後,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隨後,雷霆號進入小行星帶中,第二個區域。這個區域之中的小行星的質地,大多都是一些硅酸鹽和金屬。質地相對堅實,但是結構鬆散。和地球上的砂石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在這個區域之中,只要雷霆號能夠避開直徑一米以上的小行星,就不會讓雷霆號受到什麼損傷。
而最靠近木星一側的小行星帶,也是小行星帶的最後一個區域。在這個區域之中,存在的小行星的主要物質,是太陽系剛形成時最常見的物質。是一些密度低、重量輕,比較容易揮發的水,以及一些類似於碳粒隕石的存在。
這些小行星,就算是直徑三五米大小,也不過就是一團冰塊而已。隨便一道激光懟過去,就變成一片水汽,化成滿太空冰珠了。
對於雷霆號的威脅,完全爲零。
所以,在雷霆號撐過最艱難的一個月之後,其行進的速度,終於變得快了起來。雷霆號上的一衆人等,也變得輕鬆了起來。以大航海時代的船隻航行比擬,雷霆號已經過了礁石密佈的淺海。終於進入宇宙星辰的浩闊汪洋之中。
而一衆修行者們,卻都累的夠嗆。他們在地球上,都是呼風喚雨之輩,何曾有過這種同舟共度,卻幾近死裡求生的經歷?
不過,在經歷過這一片難渡的星海之後,這些修行者的心性,也都各有進益。在地球上,當他們修行有成之後,隨心所動,便成風雨雷霆。除了九天雷霆之外。那天地之威,似乎已經沒有那麼值得敬畏了。
可是,他們的這點修爲,若在這洪荒宇宙之中,怕是連求生都難。這宇宙的偉力,宏大至極,而任何衆生在其間,也不過是滄海一粟而已。任何一顆閃爍的、巨大的星辰,都是能量遠在他們之上的存在。
雲雷這一次,也是靈力耗盡,精疲力竭,需要休養幾日才能恢復過來。不過,雲雷與其他修行者有所不同的,則是在雷霆號向着木星的所在,行進之中,心中莫名的生出一股感應來。
並且,這種感應越來越強烈。雲雷但覺得,那木星之上,似乎有什麼東西,與他修行的雷電靈力嚮應和,與他手中的仙器木質鬼面相應和。
雲雷於冥冥之中感覺到,這種應和,並不是有什麼生靈的召喚,而純粹是一種能量本身的吸引。如果雲雷能找到這與自身修行的雷電靈力能量應和的所在,他的修爲說不得還能再進一步。
多了不說,至少進階到元嬰中期,應該問題不大。
雷霆號又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經歷過一些大大小小的撞擊之後,帶着一些傷痕,穿越了小行星帶剩下的兩個區域。到達木星星系的邊緣。
木星的環境,對於地球人類來說,算得上極爲惡劣。其本身是一個巨大的氣體行星。木星的高層大氣,是由體積或氣體分子百分率約爲,百分之八十八到百分之九十二的的氫,以及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二的氦組成。
在巨大的大氣之下,根據天文學家的推斷,應該是存在着一個由硅酸鹽、鐵、各種重金屬組成的石質內核。而這個石質內核,其實與地球上的陸地相差並不太大。只不過,石質內核的表面,流動的並不是海水,而是在木星內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纔會形成的液態氫。
這樣的結構,其實和地球本身差不多。所以,木星可以被理解成人類眼中的氣體行星。也可以理解爲另外一種溫度和壓力層次下,另外一種體量下的,另外一種地球。
而木星本身比地球強大十倍的磁場,就是由這些液態氫流動所生。或許,也正是因爲這些液態氫的存在,木星會成爲宇宙之中,人類所能夠探查到的,幾個最強的射電源之一。
在這種環境之中,地球上的生命如果進入木星,簡直和送死差不多。在進入木星大氣之後,稍微深入,就會被壓碎。而且,木星的大氣之中,不僅僅有高溫高壓,還有極爲強大的風暴。
因爲木星本身的內核極熱,所以,木星並不依賴於太陽光的直射而獲取能量。其南北兩極與赤道之間的溫差不大。也只有兩三攝氏度而已。所以,木星大氣幾乎沒有南北對流,也就是幾乎沒有南北風。
但是,氣體的東西對流,也就是東西風非常強大。其最大風速,在每秒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米。雖然木星本身的物質組成與地球不同,但是在這強烈的氣體對流和循環之中,也存在着大量的雲朵。
通過天文望遠鏡觀察到的木星表面,那層層疊疊,有如海浪一般,綻放、碰撞、衝擊、流轉,呈現出各種不同顏色的紋路和圖案,就是木星大氣中本身的氣體流動。而這些圖案的不同顏色,則代表着木星大氣之中不同的成分,氫氣、氦氣、氧氣、甲烷、乙炔,諸如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