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夢白!又是周夢白!?
一而再,再而三,葉荒總是聽到這個人的名字,他的心中莫名其妙的產生了一種感覺,好似自己現在所走的路,就是曾經一個叫做周夢白的人走過的,更甚者可以說,是周夢白爲後人鋪墊好的一條路一般。
看到葉荒臉上的神情,齊老爺子問道:“怎麼,聽我一說周夢白你一副這樣的表情,你認識那個臭小子?”
葉荒搖頭說道:“並不認識,只是聽一些老前輩說起過這個人而已。”
“二十年前的崇慶市,但凡是咱們這條道上的,有誰不認識周夢白這號人物。只不過如今這個人已經銷聲匿跡,生死不知罷了。”齊老爺子擺了擺手說道:“罷了罷了,不說這些,原本我以爲過了今年我的賭約就贏了,沒想到你這小子過來了,我就替你全心全力的鍛造出一把破戒刀吧。這把刀就叫做破戒刀,也是周夢白那個臭小子取的名字,媽的,就好像專門給臭和尚準備的一樣。”
破戒刀!
葉荒的神情一震,他明白爲何自己會如此中意這把長刀而來,沒有劍格,渾然天成,破戒源自於內心的殺念,施展破戒刀法,就需要一往無前,無需防禦,無需後路,唯有殺出一條血路,這把刀簡直就是爲破戒刀法而生的啊!
葉荒恭敬的向齊老爺子抱拳說道:“晚輩懇求齊老前輩,爲晚輩鍛造破戒刀!”
“留下你的住址,一個月後,我會讓我兩個不爭氣的徒弟,將鍛造好的破戒刀送到你手上。”齊老爺子說道。
“多謝齊老前輩!”葉荒再三的道謝。
兵器已經挑選好,鍛造之事也談妥,齊老爺子並沒有留客的意思,葉荒便向其告辭與三女一同走出了院子。
剛走出小院,突然就聽到身後傳來老五的呼聲:“喂,等一下。”
葉荒回頭,只看到老五將一柄用麻布包裹着的長條形物件丟了過來,葉荒伸手接住。
鐵匠老五說道:“師傅讓你帶走這把破戒刀先拿着用用。”
葉荒扯開了包裹着的麻布,裡面正是剛纔葉荒愛不釋手的那把破戒刀。
“師傅說,雖然這把破戒刀只是精鐵石鍛造而成,但也經過了千錘百煉之法,比一般的兵器要厲害許多,你現在拿着應該能夠用上。”老五說。
“謝謝齊老前輩!”葉荒衝着房屋中高聲說道。
葉荒拿好破戒刀,帶着三女走過了小院前的石橋後,老五回到了院子裡,此時齊老爺子也從房間裡走了出來,老五很是不解的問道:“師傅,那把破戒刀可是你的得意之作,你怎麼就這樣送人了?”
“得意之作只有在需要的人手中,才能夠發揮出它應有的能力不是嗎。”齊老爺子的目光幽遠,望向河對岸的一處叢林之中,意味深長的說道:“馬上,那小子就用得上了。”
……
叢林之中,一個正使用望遠鏡的人猛然放下了望遠鏡,他迅速的蹲下了身子,隱藏在了灌木草叢內,在他的身後,蹲着六個身穿緊身黑衣,帶着面具的人影。
“隊長,我們爲何不趁着剛纔出手,非要等到目標走出那個打鐵鋪?”
拿着望遠鏡的人,心有餘悸的說道:“那個老鐵匠……你當真以爲只是化勁一重嗎?我們若是剛纔貿然行動,只怕現在都已經成爲了爐火中的死灰。”
“有這麼恐怖嗎?”
“廢話少說,跟緊目標!”
一行黑衣人在叢林之中快速的移動着,就連樹上的鳥兒,也不曾發現他們的動靜。
……
得到了齊老前輩鑄刀的承諾,又拿到了老前輩贈送的破戒刀,葉荒此刻的心情很是愉悅,他愛不釋手的把玩着手中的破戒刀,想要找個空曠無人的地方,好生的修煉刀法!受到他愉悅心情的影響,夏琳三女臉上也不由得掛上了笑容。
不知不覺中,四人又回到了鎮子上,一切辦妥的葉荒,準備回崇慶市,夏琳卻突然說道:“先陪我去一個地方吧。”
葉荒疑惑的看着她,吳溫柔卻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
“要去哪裡?”葉荒問道。
“去我母親的墳墓。”夏琳說。
葉荒現在才知道,原來夏琳的母親埋葬在楊柳鎮上。
如果時間往後推移一百年,楊柳鎮纔是這方圓幾百裡最爲繁華熱鬧的地帶,那時候的崇慶市也只不過是一個小村子,夏家自那個時候起就是楊柳鎮最大的家族,而崇慶市最大的家族則是吳家,只不過後來崇慶市因爲地理位置的優勢成爲了首屈一指的大城市,楊柳鎮上的居民也向着崇慶市遷移,才變成了如今的這般模樣,夏家的祖宅在楊柳鎮的古街上。
夏琳的母親,在生下夏琳和夏菲之後就去世,夏琳從來沒有體會過什麼是母愛,但血脈裡對母親的敬意讓她每年清明都會回到祖宅,祭拜埋葬在此的母親。今天雖然不是清明,也不是母親的忌日,但既然來了順帶祭拜一下,也在情理之中。
在進入了祭拜的話題之後,葉荒收斂了得到破戒刀的喜悅,保持着沉默,陪同着夏琳在鎮上買好了蠟燭和貢香,在夏琳的帶領之下,四人走到了楊柳鎮的古街前。
這條古街,受到了崇慶市文化局的保護,雖然沒有發展成爲什麼著名的景點,卻也時不時有一些遊客來古街上參觀,古街整體上保持的很完好,所有建築都保留着明清時期的風格,大院子,小宅子,青石板的街道,每一處都透露着歷史的餘韻,走在這種寂靜的小街上,讓人感覺時間在這裡被凍結了一般,外邊日新月異,而這條老街則保存着它自己的腳步,好似在等待着什麼人的歸來。
在古街的入口,有一個收費點,要買門票才能夠進入古街,在收費點裡面守着的是一個上了年紀,有些老眼昏花的老奶奶,她看到夏琳之後放下了手中的報紙取下了老花眼鏡,笑呵呵的說道:“夏家的閨女兒,回來看你孃親了,真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