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已經走出了大門,這個時候也看到了外面的景色。
乍一走出門其實外面的陽光還是很足的,竟然有些晃眼,秦昊稍微適應了一下,這纔看到周邊的景色都是些什麼。
好像是身處在一個部落之中,這裡的房屋全部都是木製的,沒有什麼鋼筋水泥,看起來非常的原始,也有可能是這裡的傳統住宅就是木製的。
這裡唯一比較傲現代化的就是院子裡面停着的一輛摩托車了,摩托車也髒兮兮的,看起來就好像是在泥堆裡面泡過一樣。
說是院子其實根本算不上什麼院子,因爲根本就沒有什麼院牆,沒有院牆的院子那還叫做院子嗎?s
顯然不是的。
看起來這裡的人生活水平不是很高,但是至少也用上了現代化工產品,比如說洗衣粉,一個婦女正在院子裡面用手揉搓着滿滿一盆的的衣服。
皮膚黝黑,實在是算不上是漂亮,見到秦昊從屋子裡面走出來,擡頭看了一眼秦昊,嘰裡呱啦說了一大堆,然後對着秦昊笑了笑。
很樸實和一個女農村婦女的形象。
秦昊雖然什麼都聽不懂,但是也能感覺掉這個婦女的善意。
微笑本來就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聽不懂對方說什麼,那麼給一個微笑就行了。
理所當然的秦昊也就回給了這個婦女一個微笑。
現在要緊的還是要先學習一下這裡的語言,所以秦昊就比劃了一下書的樣子,那個女人看不懂,只是呵呵的對着秦昊笑,然後又嘰裡呱啦的說了一大堆,秦昊非常無奈。
這個時候那倆箇中年男人,和那個老者也從裡面走了出來,見到秦昊試圖跟那個婦女交流,也嘰裡呱啦的說了一大堆。
秦昊還是一個字都聽不懂。
“怎麼沒有一個人能聽懂?”
秦昊自言自語,恰巧被那個中山裝的老者聽到。
“你是中國人?”
“恩?你會說漢語?”
秦昊終於聽到一個自己可以聽懂的話,忍不住就有些激動。
“一點點。”那個老年中山裝男子,口原因很怪異,甚至還帶着一點河南方言的特色。
估計學習的也不是普通話,不過這個時候可以交流就已經是萬幸的了,就不要再去嫌棄人家的口音了。
那句話怎麼說來着,要飯的就不要嫌棄饅頭涼了。
秦昊還想再跟這個老者說什麼,但是這老者卻突然轉身回到了屋子裡面,半晌之後才走出來,走出來的時候手裡面還拿着一個本子和筆。
然後快速的在上面寫下了一段話。
“你是華夏來的遊客嗎?”
原來是筆談。
秦昊這才恍然大悟。
其實筆談這種東西一直都是華夏文明圈的一個特殊的產物,在西方是不存在筆談的,因爲西方的語言和文字都是發音的,基本上看到文字就知道怎麼發音。
所以如果知道對方的文字,那麼也就知道了對方的語言是怎麼發音的……
既然是這樣那麼也就不存在筆談了,直接交談就好了。
但是在華夏文明圈不是這樣,以爲華夏文明圈的文字基本上都是表意的,也就可以說是漢字是表意的。
以爲在之前漢字就是華夏文明圈的通用語言。
漢字是表意的,也就是說其實漢字的發音和寫法是沒有任何關係的,也就是說就算是認識這個字是什麼意思,但是如果不知道這個字的發音的話,兩個人還是無法用語言進行交流,只能用漢字來交流。
近代以來華夏周邊的國家因爲華夏國家的衰弱,所以就逐漸的退出了漢字文化圈,但是雖然不適用了漢字,但是使用其他的文字也給這些人帶來了很大的困惑。
而且這些國家新用的文字基本上都是表音的文字。
和西方的英語一樣,只要會發音,那麼就會寫。
就像是韓國的韓文,其實就是一種表音的文字,還有現在越南用的越南文,也是法國殖民的時候留下的一套文字系統,其實也是表音的文字。
這些文字一時缺乏內涵,而是和之前的華夏文字一點都不一樣,所以這就直接導致了後面這些國家會出現一些歷史上的認識的偏差。
但是其實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之前華夏人就算是不會說這些國家的語言,但是到了這些國家之後也可以用筆談的方式來進行交流。
就像是華夏人到了一些華夏偏遠地方的省份一樣,其實這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現在秦昊面臨的就是這個主要的問題,但是好在還有老人可以筆談。
其實現在扶桑大部分人都是可以和華夏人筆談的,因爲雖然扶桑也是本土的文字和漢字同時使用的,但是扶桑並沒有像是韓國和越南一樣直接將漢字給廢除,而是結合自己的文字一起使用,這也就是爲什麼我們現在看到扶桑的文字中有那麼多的漢子的原因。
其實在很早之前扶桑也是有自己的文字的,但是那些文字很不成熟,然後這個時候的華夏空前的強盛,於是扶桑就派人來到這裡學習,然後就順便把那一套文字系統也給帶回去了。
這纔有了當今的扶桑文字,和所謂的和制漢字。
而且現在的漢字教育是每個扶桑的學生必學的,這些學生也會像是華夏的學生一樣學習李白的詩歌,學習屈原的離騷,等等華夏古代一些比較著名的文學作品。
而且還會學習很多的漢字。
所以在扶桑接手過教育的人,基本上都會認識一些漢字,也會寫一些漢字,所以現在就算是不會說對方的語言,但是一樣可以和對方筆談的國家也就只有華夏和扶桑了。
越南之前是這樣但是現在很顯然不是這樣了。
秦昊將本子拿了過來,也在上面寫下了幾個字。
“我和一個女人在一起,那個女人呢?”
然後一臉緊張的將紙和筆交給了那個老者。
那個老者寫出來的字還是繁體字,看來這個老者學習漢字應該是有些年頭了,估計是之前華夏輸出革命的時候培養的越共。
以爲可以從這老者身上的中山裝就可以看出,而且還有這老者身上的精氣神,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有信仰的人,一個有力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