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聖人之道始於初心

宗雲雖然一副道門貴公子的姿態,但他從來就不是個淡漠之人,自打進入江湖武林之後,他便揹負着師父的血仇,他的行事風格也一度深沉乃至於黑暗,爲了復仇甚至可以不擇手段。

即便與楊璟相遇之後,他的這種個性也並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只不過楊璟傳授給他的太極拳,讓他在不斷的修煉之中,也不斷提高了自己的境界。

師父當年的冤屈也在楊璟的幫助下,得到了昭雪,秦玄策和黃韻真也受到了該有的懲罰,他與董尚志也修復了關係,如今也算是同氣連枝了。

在這個過程當中,他的境界也終於踏入了武道宗師,他本該已經滿足了。

人都說文無第一而武無第二,所謂武道宗師到底該如何界定,實在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有些人武藝高強,罕有敵手,但心術不正,行事邪惡且殘害良善,這樣的人又豈能稱之爲宗師?

有些人雖然堪稱十世善人,處處行俠仗義,可花拳繡腿,能幫到的人終究有限,自然也無法稱之爲宗師。

由此看來,武道宗師起碼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善,一個是強,這就是所謂的德藝雙馨了。

宗雲執着於復仇,但秦玄策和黃韻真受到懲戒之後,他也終於放下心來,跟着楊璟做些有益於百姓的事情,而且收效還是非常顯著的。

有了楊璟的太極拳之後,武功本來就高深莫測的他,更是打遍敵手,是故說他是武道宗師,並不爲過。

曾幾何時,成爲武道宗師,便是宗雲除了報仇之外的最大夢想,因爲他報了仇,了結了一樁心事,但還有另一樁使命,那便是爲了師父王道明,將南無派發揚光大!

想要做到這一點,成爲武道宗師只是一個開始,往後還要開宗立派,還要將師父的理念繼承且繼續發揚。

當他踏入宗師境界之後,他認爲是時候該開宗立派了,他也跟楊璟嘗試過,在仙雲山創立了雙魚山宗,雖然整個宗門直至如今也只有他和楊璟兩個人而已,但畢竟已經是個不錯的開端了。

可當他修煉太極越發精深之後,他卻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觸摸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那便是聖人!

人類有史以來,能夠稱之爲聖人的,一個巴掌都能夠數得過來。

後世有孔孟朱王的說法,這四個聖人便是孔子、孟子、朱子(也就是朱熹)、還有明朝心學創始人王陽明。

孔子和孟子自是不用說,千百年來都是讀書人崇拜的聖人,他們的仁義思想對國家的統一、百姓的安定以及社會的和諧發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整個古代封建社會,就是在孔孟之道的框架和基石上建立起來的,即便到了後世,孔聖人的思想,仍舊影響着無數人。

而提倡理學的朱熹雖然名氣不如孔孟,但也算是將儒學又大力發展起來,雖然在理宗趙昀這個時期,朱熹的理論和思想纔開始受到朝廷的重視,但他卻影響了宋朝往後的朝代。

以往科舉考孔孟之道,大宋開國太祖趙匡胤的元老輔臣趙普,讀書並不多,但卻也說出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話來。

而到了明清之後,科舉仍舊考孔孟之道,但士子們從小寒窗苦讀,所用的教材卻是朱熹對孔孟經典的集註,也就是說,往後的讀書人,或者說那些參加科舉考試的士子們,他們從小讀的書,都是朱熹對孔孟之道的註解。

也有人說王陽明其實只能算半個聖人,因爲心學的影響力沒有孔孟等人的大,但知行合一的心學,其實更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因爲心學倡導的是思想的釋放!

不過對於循規蹈矩幾千年的華夏人而言,心學多少是有些背離了孔孟之道的倫理準則,或者說與孔孟之道的道路並不同,所以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受,反倒在某島國上,乃至世界的其他國家,受到了極大的崇拜。

閒話也不多說了,這裡只說宗雲確實超越了武道宗師,看到了自己更高的目標!

聖人們,或者說古時那些諸子百家的先賢們,之所以能夠被世人銘記千秋萬載,是因爲他們的思想,改變了這個世道,或者說,他們的思想,維護着這個世道,能夠繼續延續下去,甚至往更好的方向延續。

宗雲想要成爲聖人,可以著書立說,可以提出自己的思想,但他顯然沒有這方面的天賦,他到底不是個讀書人。

既然如此,是不是意味着宗雲就無法成就聖人的境界了?

不。

除了這些聖人之外,還有一些聖人,他們並沒有著書立說,也沒有用自己的思想來改變這個世界,或者說他們沒有明確的思想學說。

但他們卻用自己的行動,來讓世人千古銘記!

比如關羽,比如岳飛!

他們這些人並不是讀書人,但他們的忠義,他們的武功,他們的傳奇故事,卻讓世人永世難忘,甚至爲他們建造宗廟,封他們爲人間聖者!

宗雲無法走孔孟的路子,卻可以走關羽和岳飛這樣的路子!

當然了,早先所說的那個王陽明,是其中的一個異類,他既提出了心學,在戰功上也是堪稱百戰不殆!

宗雲由此看到了自己的新目標,找到了自己的新道路,武者追求永無止境,如此才能越來越強大,如果自滿傲慢、故步自封、停滯不前,遲早是會被人打敗的!

宗雲不是楊璟,他無法像楊璟那樣融入朝堂的官場體系,因爲他是個一生不羈愛自由的人。

所以他要用自己的方式,讓百姓們永遠銘記他!

丘處機確實爲了族人而曲線救國,勸誡成吉思汗少生殺孽,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但客觀來說,他接受了蒙古人的冊封,全真教的道人爲蒙古人的帝王祈福,而得到了全真教祝福的蒙古人,卻要踐踏和毀滅南宋。

從這一點上來說,到底是有些不太好聽的。

所以宗雲要做一件楊璟一直想做,卻又無法去做的事情。

他知道楊璟並非忠於腐朽的南宋朝廷,楊璟也不是朝廷的鷹犬走狗,楊璟只是忠於百姓,只是想要爲百姓謀求福祉,不想看到生靈塗炭,想要南宋的百姓們繼續安定且繁榮地延續下去!

但楊璟進入了官場體系,而且已經走到了一定的高度,他無法再抽身出來。

所以宗雲要幫助楊璟,他不忠於朝廷,他不需要聽從朝廷的調遣,同樣也不會受到朝廷的掣肘和阻撓,他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勢力,用自己的力量,來抵禦蒙古人,來爲百姓阻擋北方的鐵蹄和弓刀!

這就如同早先的紅襖軍一樣,雖然是忠義軍,但必要的時候,朝廷會將你當成反賊,會對你詔安,你若是不歸順朝廷,便只能等着朝廷來討伐和剿滅!

紅襖軍早先在百姓之中有着極其好的口碑,這些義軍是代表了基層百姓的利益的。

可最終他們卻與其他梟雄一樣,背離了初衷,只爲了追求權勢和財富,百姓只不過是他們的幌子和遮羞布。

當他們在蒙古人和南宋朝廷之間搖擺,彷彿叛降之時,他們就已經不再是原來的紅襖軍,只不過是追求霸權的一方勢力,僅此而已。

宗雲想要建立自己的勢力,但絕不會步紅襖軍的後塵!

也正是因此,這一路上他極其注重人才,爲自己的勢力不但匯聚英才,招賢納士,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

董尚志和白玉蟾對他的意圖也早已清楚,所以並沒有勸阻宗雲,因爲宗雲走在他們想都不敢想的道路上,宗雲在追求連他們都不敢去追求的聖人境界!

仙人,神人,是屬於神話傳說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聖人卻不同,聖人有着超越凡人的成就,但他終究是個凡人,那纔是真正行走在人間的神!

白玉蟾被譽爲活神仙,許多人都想找到他,但如果能夠選擇,他也不想成爲這樣的傳奇。

年輕的他也曾經做過很多事,在各方面都非常努力,是因爲他也曾經像宗雲一樣,希望能夠成爲聖人,希望能夠讓百姓銘記千古。

可惜他最終沒能得到重用,只能隱遁山林,成就了活神仙的名號。

眼下宗雲比他更有衝勁,更有能力,也更有可能達成那個他當初沒能達成的願望,試問白玉蟾又怎麼可能會反對宗雲?

非但不反對,他還有幫助宗雲,甚至說服董尚志,讓董尚志一起全力支持宗雲!

自打後周世宗滅佛之後,道教在宋朝得到了極其龐大的發展空間,因爲道人不需要繳納賦稅,道人的數量也達到了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

而蒙古人是草原上的民族,惡劣的生存環境以及落後的生產力,使得他們很迷信,所以他們也信奉和膜拜佛教道教乃至於西方的教派。

如此一來,北方的道人數量也非常的龐大,佛道辯論之後,道教受到取締,道人被驅逐,人數自然也是相當恐怖。

這一路上,也有越來越多的道人加入他們的隊伍,跟着他們返回南方避難。

雖然對這些道人來者不拒,但宗雲挑選的標準卻非常嚴格,甚至堪稱嚴苛,只有那些身懷武藝或者有着某種特長,有着一技傍身的人,才能夠進入他的核心。

這些人無論選擇返回南宋,還是繼續留在北方,都是宗雲的元老團隊,是宗云爲了實踐自己的理想,爲了踏入那個更高境界,爲了鋪就那條道路,而聚集起來的!

如今,宗雲看中了蔡州城外的那些奴隸,並不是因爲那些奴隸有多麼的可憐。

相反,這些奴隸並不可憐,這些奴隸反倒很可怕!

因爲他們是當初蒙古人攻打蔡州之後,不願投降蒙古人的那羣人,即便過了這麼多年,他們寧願做奴隸,也不願做漢奸!

這裡成了這些血性男兒的集中營,蒙古人四處征伐的過程中,但凡遇到反抗者,但凡遇到不願投降的,都會殺掉。

可有一些不願投降,卻又無法殺掉,或者因爲他們有着特殊能力而捨不得殺掉的,便會丟到這個奴隸營來。

經過了這麼多年,這個奴隸營也是優勝劣汰,大浪淘沙一般,能夠活到今天的,無一不是強者之中的強者!

宗雲要的,就是這樣的人!

第七百二十七章 養龍之人蒙古國師第六百四十九章 深夜進宮展開救治第二百零零五章 縣衙門前喊冤第一百三十八章 童兒鬼蠱第八百零零零章 彈盡糧絕主帥來援第六十章 喝酒第二百七十七章 刺殺突如其來第七百八十六章 山窮水盡袍澤陣亡第三百二十七章 說服掌教真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兵臨城下內應先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九眼鳳雛靈惑第三百九十章 相國府邸兄弟爭執第三十四章 設伏第四百七十三章 風月臨安繁華奢靡第一百九十七章 勘查知府書房第四百零零三章 火炮發威蒙軍內亂第三百零零六章 消失的白觀音第十二章 套話第四十一章 地窖第三百八十一章 郡守揪出罪魁禍首第八百零零九章 暫且歇息接手命案第五百四十七章 魚龍曼衍歎爲觀止第五十二章 屍蠟第七百七十九章 雨夜泥流生死惡鬥第六百七十四章 黑鬍子利維坦鬼帆第四百九十四章 官家復甦太后沖喜第一百三十四章 勘查現場第七百四十八章 點將臺上動員誓師第二百二十三章 小道一鳴驚人第五百二十三章 重樓敗北鬆晏現身第七百七十三章 國王受襲侯爺探視第七百八十八章 不幸之中還有萬幸第二百八十三章 天坑和洛魔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矩州刺史光臨第四百二十九章 局勢多變再度反轉第四百一十九章 相國醉酒吐露心聲第四百五十六章 驚魂甫定文官逼迫第二百四十八章 羣英會望南風第七百七十三章 國王受襲侯爺探視第一百八十六章 趨於平靜第二百九十五章 天香犧牲死士第三十九章 破門第七百三十章 散播消息刑部提人第七百八十一章 穩定軍心東山再起第五百四十八章 北上之前多手準備第三十章 江陵府密探第六百四十章 展露真容再度殺人第二百八十章 不瘋魔不成活第三十九章 破門第七百四十八章 點將臺上動員誓師第六百五十八章 丞相攀咬呈獻卷宗第三百六十二章 聖旨遭搶光臨驛館第七百二十八章 屬下查人官家親臨第一百八十五章 激烈纏鬥第一百五十八章 主官被圍第二百二十八章 兩招一招半招第一百八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二十一章 郡主偷溜巧遇殺手第一百四十三章 半夜拿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共處一室謀劃刺殺第五百六十六章 逢場作戲埋伏刺客第五百八十二章 重新現身暗夜奔逃第五百零零零章 殿中御史圍攻相府第一百六十三章 傳授口訣第五百七十三章 奴隸營房挑三揀四第一百七十八章 盜挖屍骸第一百四十三章 半夜拿人第四百六十章 長子上位虞侯逗留第六百三十七章 別吉邀請聘爲客卿第七百三十章 散播消息刑部提人第七百四十三章 一觸即發王者歸來第八百一十四章 案情明朗青天迴歸第二百八十六章 真正的大賢者第二百六十七章 憤怒的小啞巴第一百八十七章 將計就計第四百五十一章 臨安來人只剩一夜第七百七十八章 泥流下山強敵來襲第七百七十一章 姒錦無恙道出始末第二百六十二章 林文忠講大理第二百五十一章 扼殺於襁褓中第六百四十五章 巧言令色火上澆油第三百七十一章 搭救商隊驚現蠻子第七百一十二章 受封侯爵審時度勢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小檔頭送來喜報第二百九十章 大宗師的隕落第七百零零七章 君臣對奏各懷心思第七百六十四章 安南讓步將帥入宮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南局勢告急第三百六十八章 請君隨行饋贈筆記第七百六十五章 侯爺國舅私下商議第四百零零一章 守無可守無奈撤退第二十四章 脫險與求助第三百七十六章 孤身獨闖郡守府邸第一百一十一章 協議第四百零零八章 班師王都宮中來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驚天密報天時利好第六百零零五章 臨死訣別反中靈惑第一百七十五章 公堂問案第六十四章 欺騙第七百二十章 山壁天書龍嘯龍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