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唐僧師徒說法朱紫國

唐僧師徒四人行走在大道上,前面有一個城池出現在眼前。

唐僧:“徒兒們,朱紫國到了,我們走快些,好到朱紫國內會同館歇息。”

孫悟空:“師傅,以前都是八戒貪吃,才吵嚷着進城歇息、吃飯。怎麼今日換成了師傅。”

豬八戒:“師傅那是怕餓壞我老豬,猴哥小心前面朱紫國的國王又有個什麼疑難病症需要你醫治。”

孫悟空:“朱紫國的國王他能有什麼病啊,這回俺老孫去趟冥府把神醫給找來,就什麼都結了。”

豬八戒:“猴哥,那神醫的醫術就是高明,什麼病都能醫治。我老豬在那冥府裡看到那神醫是什麼樣的病人,他都能給你醫好了,簡直就是跟投胎轉世,又一生似的。”

沙和尚:“大師兄,有了神醫,這一路之上再有個什麼病國王,大師兄可就省心了。”

唐僧:“徒兒們別耍嘴了,我們快點進城去,找客棧休息。”

孫悟空:“師傅怎麼那麼着急着進城呢?”

唐僧:“菩薩的點化,時刻在爲師的腦海裡,不忘。再說行了這麼長的路,爲師有點勞累,有點飢餓了。”

孫悟空:“師傅,原來是餓的。走,我們走快點。”

孫悟空一路小跑,豬八戒甩開大袖,沙和尚在後面緊緊地跟隨,倒把唐僧給落在後面。

唐僧:“徒兒們,等等爲師。”

孫悟空:“師傅,快點。”

師徒四人往城門走去。

城門口,把門的士兵和一個宮內的太監站在門口,盤查過往的行人。

唐僧師徒來到。

太監老遠的看到師徒四人,等候他們來到城門口,馬上迎了上來。

太監:“幾位聖僧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我王日思夜想的盼望着你們,能夠早日取經歸來。”

唐僧:“多謝陛下,還想着我們,我們取經早已迴歸大唐了,如今我們受菩薩點化是重遊故土。”

孫悟空:“是不是,你家國王又有什麼病了。需要俺老孫去醫治啊?”

太監:“多謝,神僧醫好了我王,有救回了娘娘。”

唐僧:“你怎麼知道我們要來?老早的就在城門口迎接我們。”

太監:“聖僧,那是我家國王,日夜盼望幾位取經回來,每日的輪流派人來城門口看望幾位是否回還。”

唐僧:“多謝你家國王,如此的惦記我們。”

太監:“聖僧遠道而來,一路辛苦了,請到我王宮裡歇息。”

唐僧:“我們就不到王宮裡了,就還去會同館休息吧。”

太監:“那是我王的一片心意,聖僧不要辜負了我王,否則,我王會怪罪奴才的。”

唐僧:“那恭敬不如從命,我們就去王宮拜見陛下。”

太監:“神僧請。”

唐僧師徒四人和太監進城,走在大街上,街上人來人往的熱鬧非凡。

王宮,朱紫國的國王來到門口迎接。

國王:“幾位聖僧,總算是回來了,寡人和愛妃日夜盼望着幾位恩人能夠早日回來,好答謝幾位的大恩。”

唐僧:“謝陛下,區區小事,不勞陛下掛齒。”

國王:“寡人日夜派人在城門口守候聖僧的消息,生怕那日幾位聖僧取經回來,錯過了接迎,而怠慢了恩人。”

唐僧:“陛下何必如此的費心,我們也是行個方便罷了。”

國王:“聖僧,請到王宮裡說活。請!”

唐僧:“陛下,請。”

王宮大殿,朱紫國的國王和唐僧師徒。

國王:“來人,馬上準備酒筵招待聖僧,聖僧遠道而來想必是早已飢餓勞累了,請先用齋飯,然後寡人安排上等的客房與幾位聖僧歇息。”

唐僧:“多謝陛下。”

酒筵擺上,歌舞助興。

國王:“聖僧請。”

唐僧:“陛下請。”

國王:“寡人先乾爲敬。請。”(水酒)

唐僧:“是,陛下。”

國王:“聖僧,取經回來,希望能在我國中多住幾日,讓寡人好好的盡一下地主之誼。”

唐僧:“哦,陛下。我師徒早已取經迴轉大唐了,此次是受菩薩點化,要我師徒重遊故土——西天取經之路,講經說法度化有緣衆生。”

國王:“那聖僧,何不在我國中講經說法,點化我國百姓。”

唐僧:“貧僧正是此意。”

國王:“聖僧又是我國百姓的大恩人。寡人再次感謝聖僧,聖僧請!”(端起酒杯)

唐僧:“謝陛下。”

歌舞音樂,國王和唐僧師徒吃酒。

……

王宮偏殿客房,太監領着唐僧師徒來到這裡。

太監:“聖僧,請。”

唐僧:“謝謝公公。”

孫悟空:“嗯。”

太監:“幾位聖僧,就在此休息,如果有什麼需要的,可以隨時找殿外候着的宮女和小太監,他們隨時會滿足幾位聖僧的需求。”

唐僧:“多謝公公。”

孫悟空:“嗯,我們知道了。”

太監:“奴才就不打擾幾位聖僧的休息了,奴才告退。”

唐僧:“哦,公公請便。”

太監離去,唐僧師徒收拾房屋。

唐僧:“悟空,你和八戒去外面看看,看有什麼妖怪沒有。”

孫悟空:“是,師傅。”

唐僧:“悟淨,我們準備明日講經所用的經書和物品。”

沙和尚:“是,師傅。”

孫悟空和豬八戒來到殿外,飛身而上,飛離王宮。

宮女和小太監張望。

孫悟空和八戒站在雲頭,往前飛行。

豬八戒:“猴哥,這那有什麼妖怪啊,妖怪不是被觀音菩薩收伏了嗎。”

孫悟空:“八戒,我們還是小心一點的好。”

豬八戒:“猴哥,我們去尋果子,摘果子吃好嗎?回去,也好給師傅和沙師弟帶點回去。”

孫悟空:“八戒,我們先幹正事,途中要是遇到了果樹有果子,我們順便摘點回去。”

豬八戒:“好的,猴哥。”

二人又往前飛行,一路盡見山水好風色。

青山綠樹,花鳥啼鳴。

豬八戒:“猴哥,你看那兒,好美的風光啊。”

孫悟空:“山河大自然,心情格外好。八戒以後多出來轉轉,心情會更好一些。”

豬八戒:“猴哥,說得多好,還會兩句詩文。”

孫悟空:“我那是從別出聽來的。”

豬八戒:“猴哥,從那聽來的,怎麼不多來兩句。”

孫悟空:“你看,前面有果樹,我們去摘兩個回來。”

豬八戒:“在那兒呢?”

孫悟空:“在那兒呢?”用手一指有果樹的地方。

豬八戒:“猴哥,我們去摘兩個吃去。”

孫悟空:“走,八戒。”

孫悟空和豬八戒飛往山前果子林,只見熟透了水果,饞的人流口水。

豬八戒和孫悟空落下來摘果子吃。

正摘果子的時候,有一隻狗,跑了出來,對着二人狂叫。後面一個少女隨着出來。

少女:“阿黃,別叫。”看見有人偷摘果子。大聲叫道:“什麼人,在我家的果林裡偷果子呢。”大黃狗嗤的跑了出來。

孫悟空聽見少女的大叫和狗的狂咬,對八戒說道:“八戒,快跑,這是有人家的果子。”

豬八戒:“是,猴哥。”

孫悟空跑的快,豬八戒在後面被狗差點咬了。

孫悟空和豬八戒飛上空中,往回飛行。

少女:“原來是兩個會飛的東西偷果子。哎呀,媽呀,是妖怪來了。”

嚇得往回跑去,大黃狗跟着跑回去。

孫悟空和豬八戒回到王宮,來見師傅。

唐僧一看二人的慌張樣,忙問道:“悟空、八戒,可有什麼妖怪?怎麼你二人那樣心神不定的樣子。”

沙和尚:“大師兄、二師兄,出什麼事了?”

孫悟空:“師傅,我們做賊了。”

豬八戒:“偷了人家有主的果子。師傅,你看。我還當是野果子摘着吃呢。”

唐僧:“那快跟人家賠理啊!”

孫悟空:“他那狗很兇,我和八戒就飛回來了。”

唐僧:“在哪兒呢,爲師領着你們親自去。”

孫悟空:“師傅,在王宮的西邊。”

唐僧:“悟空、八戒,佛祖時常教化衆生,要不偷不盜,你們怎能行此偷盜之舉呢,我們去給人家賠禮道歉。”

孫悟空:“師傅,這麼一個小事,就不必了吧。”

豬八戒:“只摘了兩個果子。”

唐僧:“事情雖小,但是一個偷字當不得。”

孫悟空:“師傅,俺老孫聽你的,去跟人家道歉。”

豬八戒:“師傅,我老豬也老實,去給人家道歉。”

唐僧:“教不嚴,師之過,爲師和你們一塊去。悟淨,你在這兒等我們回來。”

唐僧拉着兩個徒兒往外就走:“你們跟爲師去向人家道歉去。”

豬八戒:“是師傅。”

孫悟空:“師傅,你慢點。”

唐僧師徒三人來到外面,飛上空中,往西飛行,一路來到偷果子的園林。

來到果林,大黃狗呼的竄了出來,狂叫。

驚動了這裡住着的主人,種果林的老漢。

老漢:“誰啊,阿黃別叫了。”

唐僧和悟空八戒落下來。

唐僧:“老人家,我帶了兩個徒兒來給你老人家道歉。”

老漢:“師傅,給我道什麼歉呢?”

唐僧:“老人家,我那兩個徒兒,把你這果林當成了野果林,就下來偷摘了你的幾個果子。所以貧僧就帶他們二人來給你道歉來了。”

老漢:“這是什麼時候的事,待我問問我女兒可知道。”

猛擡頭看見孫悟空和豬八戒,嚇了一挑,顫着嘴說道:“你們倆,啊妖怪。”

往回就跑。

唐僧:“老人家,別跑啊。我那兩個徒兒雖然長得難看,但他們是好心人,不會傷害你的。”

唐僧和孫悟空八戒,在後面一路跟隨老漢來茅屋跟前。

唐僧:“老人家,不要害怕,我們是好人,不會傷害你的。”

老漢:“你們不是妖怪?”

唐僧:“我們是和尚,只是我那兩個徒兒長相難看點罷了,可卻是好心人。”

老漢:“哦,不是就好。哦,聖僧,老漢失態了,來聖僧,屋裡坐,我給你們倒茶去。”

唐僧:“哦,謝謝老人家。”

老漢一邊讓座、一邊叫道:“女兒,女兒,快給師傅倒茶去。”

……“這丫頭,跑哪兒去了。哦聖僧,請稍等。我去找找我那女兒來。”

唐僧:“老人家,請便。”

老漢:“女兒啊,……”離開去找女兒。一會兒只聽的一聲大叫:“啊,妖怪啊!”一個女子的聲音。

唐僧師徒聽見隨後趕來。

老漢:“女兒啊,你怎麼了?”哭聲都出來了,拉女兒的胳膊。

少女:“啊,妖怪來了。”嚇得四處亂躲,坐在地上。

唐僧:“老人家,怎麼了?”

老漢:“我也不知道啊,一看見女兒,女兒就成這模樣了。”

唐僧:“女施主,你這是怎麼了?”

少女:“啊,妖怪來了。”

唐僧:“悟空,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孫悟空:“師傅,她看見俺老孫和八戒長的難看,疑爲是妖怪,驚嚇所造成的。”

唐僧:“女施主,莫要害怕,我那兩個徒兒,雖然長得難看,可卻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們是不會傷害你的。”

少女:“妖怪啊。”

唐僧:“施主,有很多人或者是長的醜陋的異類,只要他們有好心腸,就不會傷害你。相反,而那些看似好看的靚男俊女,可他們卻是蛇蠍一樣的黑心、壞心腸,傷害人卻傷的最恨,女施主反而要提防他們,害怕他們。”

少女:“長老,你說他們是你的徒兒,都是好心人,是不會傷害我的。”

唐僧:“是的,女施主。只要他們不會傷害你的就是好人,你就不能害怕他們,而那些會傷害你的惡人、歹人,甚至是惡魔,你就應該害怕他們,甚至遠遠的躲避他們。”

孫悟空:“女施主,我們都是好人,是歸依佛祖的神聖。”

豬八戒:“他是鬥戰勝佛,我老豬是淨壇使者,都是被如來封爲佛的的好人。”

少女:“多謝長老,告訴我這些,原來你們都是神聖。我不害怕了。”

唐僧:“都怪他們魯莽,來偷你的果子吃。”

孫悟空:“俺老孫當山上的果子是野果子,驚嚇了女施主,女施主莫怪、莫怪。”

少女:“我不害怕了,剛纔見到你們的時候沒把我嚇死。”

豬八戒:“我老豬長的是醜,可卻有一顆熱乎乎的心。”

少女:“我給大家摘果子吃去。”

老漢:“多謝聖僧,安慰小女,來聖僧,老漢招呼不周,大家請到外屋喝茶。”

唐僧:“老人家,貧僧就不打擾了,我們還是回朱紫國吧,明天我們歡迎老人家到朱紫國,聽貧僧講經說法。”

老漢:“聖僧在朱紫國講經說法,老漢和小女一定會去的。”

唐僧:“那再見了老人家。”

老漢:“聖僧慢走,一路走好。”

唐僧和悟空八戒,來到外面飛上雲霄,回到朱紫國。

次日,唐僧講經說法,人山人海的,來自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在大廣場上。唐僧坐在講臺後面,朱紫國的國王和王后,還有衆文武大臣們都在此地。

唐僧:“貧僧西天取經,曾經路過此地,和衆位有緣,佛度有緣人。我師徒四人取回真經回到大唐,是觀音菩薩點化我等,要我師徒重遊故土——取經之路,講經說法度化有緣之人。今日貧僧就在此,講說經文,度化衆生。

昔日有一國王,他有一個王子,年滿十八歲。在十八歲這天,他走出他從沒有走出的王宮大門,出東城門,來到郊外。王子一行人在大路上,遇到了一位年紀七旬的花甲老人,手住柺杖,艱難的行走。

王子問隨行的侍者:“這是何人,怎麼如此艱難。”

侍者回答道:“稟王子,這是附近村莊的一位老人。”

王子問道:“那他爲什麼會老?”

侍者回答道:“人都是這樣的,隨着年紀的增長,都會老去的,直至死亡。”

王子心中不悅,知道自己有一天也會這樣老去,隨後死亡。

王子告訴身邊的侍者說:“我們回去吧。”

回到王宮他的父王看到王子這等模樣,就問隨從的侍者:“王子今天怎麼了,很不高興的樣子。”

侍者回答道:“稟國王,王子今天遇到了一位老人,故而這等模樣。”

國王說道:“王子既然不悅,命宮廷樂師歌舞,給王子開心。”

王子在宮中,觀看歌舞,聽了幾天的彈奏。心中煩悶,和隨行的侍者,又去郊外遊玩,王子在路上又遇到一個有着重病,被人擡往城內找大夫醫治的病人。

王子問道:“他們是在幹什麼呢?慌慌張張的。”

侍者看了一下,看到病塌上得病人回答道:“稟王子,他們是要找大夫,給有病的患者看病。”

王子問道:“那他爲什麼會有病呢?”

侍者回答道:“人吃五穀雜糧,或者因天氣變化而有病,或者因體內食物相生相剋而有病,或者是因爲與人有恩怨,打鬥而至傷殘。”

王子悶悶不樂說道:“今天沒什麼好玩的,我們回去吧。”

回到王宮,他的父王又問道:“今天,又是怎麼了,王子又是悶悶不樂?”

侍者回答道:“稟國王,王子今天看到了一位有病尋醫的病人被人擡着進城,尋找大夫。”

國王:“叫幾個宮女陪王子玩耍解悶。”

王子在宮中和宮女玩遊戲、捉迷藏,完了幾天,就有點勞累了,說要到外面散散心。幾個隨行的侍者跟隨着,又出了王宮。

王子來到城外看見一羣出殯發喪的人,吹吹打打的,有好多身着白衣的人在哭泣。

王子問道:“那是一些什麼人,爲什麼他們中有的人在哭?”

侍者回答道:“那是一羣出殯發喪的人,那些在哭泣的人,是在哭自己的親人不在了、去世了。”

王子問道:“什麼是不在了,去世了?”

侍者回答說:“就是人死了。”

王子:“那今天又什麼好玩了,我們還是回王宮吧。”

王子和侍者回到了王宮,就問自己的父王說道:“父王,人爲什麼會老?爲什麼會有病?又爲什麼會死去?是不是我們的每一個人都會這樣?那我又能怎樣才能逃脫這些苦難呢?”

國王回答道:“王兒啊,凡人都會這樣,生老病死,無論誰也逃不掉的。父王有一天也會這樣的。”

王子哭着說道:“父王,我不想讓你這樣有病老去、直到死亡,父王我也不想這樣有病老去直到死亡。”

國王:“傻孩子,人就是這樣的,就如同草木一樣,春天的時候發芽生枝長葉開花,而到了冬天的時候,枝葉盡收,寒冬降臨。”

王子:“那父王,我們就沒有辦法躲避這些了嗎?”

國王:“世人都是這樣的,除非是天上的神仙,或者是佛菩薩,天地之間的神聖。”

王子:“我要怎樣才能找到他們呢,求他們告訴我一個,躲避生老病死的辦法呢?”

國王說道:“王兒啊,除非是你和他們有緣,或者是有一顆善良的好心腸,感動了他們,他們就會來點化你了。”

王子說道:“我要是有一顆善良的好心腸,他們就回來了嗎?”

國王回答道:“是的王兒,父王也沒有遇到過他們。只知道一些出家的僧人和道士,成天的拜他們,求他們來搭救自己。”

王子說道:“那父王,我去問問那些僧人和道士,看看他們誰知道躲避生老病死的方法。”

國王說道:“王兒啊,這些從來都是傳說,究竟是怎樣的,就連他們也是無法告訴你的。”

王子說道:“那我明天去問問他們就會明白了。”

衆位既然和我貧僧有緣,那貧僧就告訴大家,如何才能避免生老病死和各種無妄之災。

凡人生此世間,受生老病死的困擾,是因爲衆生恩怨過重,累世無有善心好心,見到有難的人,也不說去搭救他們一下,或者幫助他們一下。都只爲了自己,自己的生活富裕,衣食無憂。更有甚者,去偷盜他人,強取豪奪,這樣自然就不會超升到善良美好的好世界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報應,就在眼前。有的人也許會聽我規勸,而不再爲惡,欺壓他人,或者是傷害他人。知道人生有緣不過一時,流轉他鄉,不知又會和誰有緣。忍得一時之氣,得享一生無恩怨仇恨。

天地王法,陰曹地府,閻王以生死管制約束衆生,衆生因緣相聚,因恩怨而生仇恨,累世不得解脫。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今後每做一事,想想自己是否作對了,是否觸犯了王法,是否有違人理道德。

好人死後,會超升到好世界生存,過來生世;惡人死後會身受冥府酷刑,貶降畜生道上輪迴。

阿彌陀佛,希望大家莫要爲惡,好好做人。”

國王站起來說道:“聖僧一語使寡人茅塞頓開,如五雷轟頂豁然醒悟。寡人忠心的感謝聖僧,感謝聖僧登臺講法,點化我朱紫國百姓。”

唐僧:“陛下,貧僧也該告辭,去往他方點化與貧僧有緣之人。”

國王:“聖僧,請多留在我朱紫國一些時日,好使更多的人聽到,聖僧所講的大法。”

唐僧:“陛下,一人之口縱使說千萬遍,也還是有未得度之人。點化度化衆生因人而教,就像是大夫給人開的藥方一樣,對症下藥,貧僧無德,只能規勸衆人行善莫爲惡,遵紀守法,好好做人。”

國王:“如此說來,寡人叫人把聖僧所講的記錄下來,印成書籍,轉告朱紫國的百姓。”

唐僧:“陛下,有此善心更好,多印一些勸善的書籍,規勸未知年少的人,讓他們莫爲惡,而墜入畜道輪迴。”

國王:“寡人一定會多印勸善書籍而教化我朱紫國的百姓的。”

唐僧:“陛下,如此更好。貧僧告辭了。”

唐僧師徒四人飛昇空中離開朱紫國,朱紫國的百姓跪地下拜,唐僧師徒離去。

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十八天竺國師徒再次遇妖魔十八天竺國師徒再次遇妖魔十六、玉華縣二戰妖魔七、唐僧師徒說法車遲國十四、滅法國唐僧師徒遇魔王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十六、玉華縣二戰妖魔二、兩界山搭救劉獵戶十七、金平府講經說法度化羣迷六、師徒鬥法烏雞國妖僧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四、五莊觀師徒大戰衆賊魔六、師徒鬥法烏雞國妖僧五、寶象國虎精假冒唐僧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二、兩界山搭救劉獵戶十六、玉華縣二戰妖魔十二、唐僧師徒說法朱紫國二、兩界山搭救劉獵戶十一、祭賽國九頭怪龍追趕鬥戰勝佛十五、鳳仙郡初戰魔王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十五、鳳仙郡初戰魔王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十一、祭賽國九頭怪龍追趕鬥戰勝佛十一、祭賽國九頭怪龍追趕鬥戰勝佛九、陰曹地府君臣相會二、兩界山搭救劉獵戶十二、唐僧師徒說法朱紫國十四、滅法國唐僧師徒遇魔王十六、玉華縣二戰妖魔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七、唐僧師徒說法車遲國五、寶象國虎精假冒唐僧十、師徒相逢重遊西天取經路十二、唐僧師徒說法朱紫國十八天竺國師徒再次遇妖魔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七、唐僧師徒說法車遲國十六、玉華縣二戰妖魔十五、鳳仙郡初戰魔王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十八天竺國師徒再次遇妖魔十七、金平府講經說法度化羣迷五、寶象國虎精假冒唐僧一、長安師徒相聚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十四、滅法國唐僧師徒遇魔王十、師徒相逢重遊西天取經路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十一、祭賽國九頭怪龍追趕鬥戰勝佛十一、祭賽國九頭怪龍追趕鬥戰勝佛十、師徒相逢重遊西天取經路十一、祭賽國九頭怪龍追趕鬥戰勝佛九、陰曹地府君臣相會七、唐僧師徒說法車遲國十一、祭賽國九頭怪龍追趕鬥戰勝佛十八天竺國師徒再次遇妖魔十四、滅法國唐僧師徒遇魔王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十五、鳳仙郡初戰魔王十三、比丘國唐僧師徒難度心、心難度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十二、唐僧師徒說法朱紫國七、唐僧師徒說法車遲國二、兩界山搭救劉獵戶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十五、鳳仙郡初戰魔王九、陰曹地府君臣相會九、陰曹地府君臣相會十二、唐僧師徒說法朱紫國六、師徒鬥法烏雞國妖僧十二、唐僧師徒說法朱紫國十八天竺國師徒再次遇妖魔六、師徒鬥法烏雞國妖僧十、師徒相逢重遊西天取經路十四、滅法國唐僧師徒遇魔王十八天竺國師徒再次遇妖魔九、陰曹地府君臣相會七、唐僧師徒說法車遲國四、五莊觀師徒大戰衆賊魔十二、唐僧師徒說法朱紫國四、五莊觀師徒大戰衆賊魔十、師徒相逢重遊西天取經路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三、西海龍宮相助小白龍十七、金平府講經說法度化羣迷十二、唐僧師徒說法朱紫國二、兩界山搭救劉獵戶五、寶象國虎精假冒唐僧十七、金平府講經說法度化羣迷十七、金平府講經說法度化羣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