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軍隊浩浩蕩蕩直奔楚國而來。
楚國邊界上早有一人衣冠整潔,站在道路中間,所乘車輛停止路旁,此人面對遠處氣勢磅礴的千軍萬馬,四平八穩,坦然自若。
早有探馬回報齊桓公說:“楚國大夫屈完,奉楚王之命,出使齊軍,已於五日前,在楚國界上等待我國軍到達。”
齊桓公詫異,對管仲說:“楚人怎麼知道我軍來伐呢?”
管仲說:“必有人漏泄消息,既然派遣使者,一定會有說辭,臣請令去會見來人,責備楚國過錯,讓他們自覺理虧,羞愧不敢迎戰。”
齊桓公准許,管仲乘車而出,與屈完見面。
屈完認得管仲,拱手施禮,開言道:“寡君知道上國兵車將要來到,讓下臣詢問貴國:‘齊、楚兩國相安無事,齊位於北海,楚在南海,風馬牛不相及,不知爲何攻伐我國?”
管仲回答說:“早先,周成王封姜太公到齊國,同時負責征戰討伐,保護周室王朝,凡是不尊王命,蔑視周室的諸侯,都應興師問罪。現在,我們君主再次奉命主盟,你楚國地處南荊,多年不向周室進貢,所以特來討罪。並且昭王南征荊地,客死途中,你楚國難辭其咎。”
屈完聽後,朗聲說道:“周室衰弱,朝綱混亂,喪失信用,天下諸侯都不按時進貢,豈止只是楚國?當然,不給天子進貢,是我們的過錯,寡君知罪,楚國將補齊貢品,向周王認罪。然而周昭王南征時,是因爲舟船不牢固,不幸落水遇難,不應把這個罪名強加給楚國。”
屈完說的句句在理,現在周室衰弱,大家都不尊重周王,並非我楚國一國,但是,不進貢的事我認錯;至於周昭王南征去世,時間久遠,管仲知道,爭來爭去白費口舌。
屈完說完,登車告辭而去。
管仲回來告訴桓公:“楚人倔強,只憑口舌難以是他們屈服,應該進兵威逼他們投降。”桓公傳令八路軍共同進發,到達陘山,距離漢水不遠了。管仲下令安營紮寨,不可前行。
諸侯們奇怪,紛紛詢問:“大兵已深入敵境,爲何不火速渡河,乘其不備,與楚軍死戰,而在此次逗留,耽誤時間。”
管仲派人分別解釋說:“楚國既然派來使者,一定有了準備,一旦交兵,就再難化解冤仇。現在,我們屯兵此處,楚國懼我兵威,將會再派使者談判,我們迫使他答應我們的條件,這樣討伐的目的達到了,也不用軍士在戰場上拼殺,不是更好嗎?”
諸侯們疑信參半,議論紛紛。
再說楚成王已拜斗子文爲大將,率兵鎮守在漢水南岸,只等中原諸侯渡河迎擊。
子文向楚成王進言:“管仲很會用兵,如今率八國之衆,逗留不進,應該派使者再去,察看他們的虛實意向,或戰或和,再做決定。”
楚成王看看子文說:“這次派誰去合適呢?”
子文回答:“屈完已經去過一次了,還派他去吧。”
屈完聽子文舉薦自己,起身說道:“前面臣已經承認不向周朝進貢的錯誤了,大王若要講和,我會努力去做;如果要戰,還是讓別人去更好。”
面對強敵楚軍沒有把握,楚成王想了想對屈完說:“是戰是和,任你隨機應變,你就放心去吧!”
屈完再次來到齊國軍營,請求面見齊桓公。
管仲說:“楚國使者又來,肯定是請求和解的。”
屈完進入中軍大賬,拜見齊桓公後,說道:“我楚國因爲不朝貢周王,致使貴國領兵討伐,我家主公已經知罪,您如果你們能夠撤軍一舍(三十里),我國願意服從您的號令。”
齊桓公說:“如果楚國能夠服從周王,朝貢不缺,我此行也可回報天子了,還有什麼苛求呢?”
屈完拜謝而去,回來告訴楚成王說:“齊桓公已經答應退兵一舍,我也答應進貢,主公您不能失信啊!”
半日以後,探馬來報:“八路人馬拔寨撤軍,退三十里紮營。”
楚成王熊惲興奮的說:“齊國帶領軍隊撤退,是害怕我!”他心裡想反悔進貢的事。因爲楚國已經私自稱王,想要與周王平起平坐,如果進貢的話自己就又矮了周王一截。
斗子文揣摩到楚成王的心意,說道:“對方八國的國君,尚不失信於楚國臣子,難道主公讓屈完食言於這些國君們嗎?”你讓屈完見機行事,現在說話不算話了嗎?
熊惲默然良久,命屈完帶上金帛八車,犒勞八國軍隊,再備齊進貢物品,讓齊國檢驗以後,向周天子進貢。
桓公得知屈完又來,吩咐各國諸侯列出本國車馬,按指定位置擺好陣勢,等齊軍中鼓起,七國一齊鳴鼓,盔甲器械,務必整齊,以顯示中原部隊雄壯威武之勢!
屈完見到齊桓公,獻上犒勞軍隊的禮物,桓公命人將禮物分送八路諸侯,查看了進貢物品,仍讓屈完收管,自行向周王進貢。然後桓公對屈完說:“你可曾見過中國軍隊?”
屈完一聽就知道他要顯擺,君子成人之美,說道:“我一直住在偏遠的南方,沒有去過中國,願借這個機會想看看!”
桓公與屈完同登一輛戎車,邊走邊看,只見八路大軍各佔一個方位,連綿數十里不絕。齊軍中一聲鼓起,七路軍鼓聲相應,駭地驚天,氣勢磅礴,桓公在戰車上喜形於色,神氣十足,對屈完說:“寡人有這樣強大的軍隊,攻必克,戰必勝!”
屈完誠懇地回答說:“君侯做爲中原盟主,輔佐周室,幫扶弱國,愛護百姓,您以恩德佈施諸侯,誰能不服呢?如果憑靠武力,楚國雖然是偏遠小國,但城池高大堅固,且有漢水天險,雖有百萬之衆,也未必屈服。”不卑不亢,有理有節。
桓公一時語塞,面帶慚愧,再次打量屈完,說:“大夫真乃楚國之良臣也!寡人願與你國永結盟好。”
當晚留屈完住在營中,設宴款待。次日,命人搭起祭壇,舉行盟誓,桓公執牛耳爲主盟,管仲爲司盟,屈完代表楚國君主,立盟書說:“自今以後,世通盟好。”桓公在先,七國與屈完以次順序歃血爲盟。
結盟禮畢,屈完再拜致謝。管仲私下對屈完說,請放聃伯回鄭,屈完也代蔡穆公謝罪。
一場大戰就此化解。
管仲下令班師回國,諸侯們各歸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