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叔牙讓使者把管仲安全帶回來,使者問:“倘若魯侯一定要殺他,怎麼辦?”
鮑叔牙道:“到那時,你提起射鉤之事,說我國國君嫉恨非常,非要親手殺他,魯侯必然相信。”
使者遵命而去。
魯侯得到書信,叫來施伯問計,說:“上次不聽你的話,乃至大敗,現今如何是好呢”
施伯建議:“小白剛剛登上王位,就能知人善任,人盡所能,君臣一心,我們的兵敗驗證他的能力,比公子糾強之百倍。況且現在齊兵壓境,人心惶惶,我國絕對不是對手,不如殺糾,與之講和。”
魯侯說:“就按你說的辦。”
統一思想就動手,命大將帶武士衝進公子糾的住處,把公子糾當即斬殺,其他人繩捆索綁。
施伯私下對魯莊公說:“管仲是天下奇才,我看他現已被擒,面色坦然,鮑叔牙與他有莫逆之交,押送齊國,若不被殺,定爲齊國所用,有可能會稱霸天下。那樣,魯國與齊國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只能聽命於齊國了。大王不如請求齊侯饒他性命,管仲不死,會感恩我們,讓他留在我國輔佐大王。”
魯莊公說:“他是齊君的仇人,我爲他求情,雖然殺了公子糾,小白也會怨恨我的。”
施伯說:“既然不爲我可用,不如殺之。”
莊公曰:“好。”
齊國使者聽說要殺管夷吾,趕緊來見魯莊公說:“管夷吾射我國君,如若不是射中帶鉤,早已非命,寡君恨他恨的咬牙切骨,來時囑咐我把他帶回,要親手殺了他,才能解恨。”
魯莊公相信了。
管仲被押入囚車讓使者帶回。
跟隨子糾來魯國的有兩位官員,一位是管仲,另一位是召忽。召忽得知子糾被殺,仰天大哭,淚流滿面說道:“做爲兒子爲了盡孝而死,做爲臣子爲了盡忠而死,是每個人應該做的。我應該隨從子糾於地下,不能受桎梏之辱?”在押入囚車之前,用頭頭觸柱而死。
這是在管夷吾眼前發生的事,管仲說:“從古到今的君王,有陪主公死的大臣,必有活着的大臣,我暫且活着回到齊國,爲子糾洗清冤枉!”
管夷吾被押入囚車,回魯國的途中確認了這是鮑叔牙爲保全自己使用的計策,他想起施伯,擔心起來:“施伯十分聰明有智謀,這個計策瞞不住他,如果他稟報魯侯,重新追來,我性命不保”
想到這裡,心生一計,編了首歌,教給隊伍裡面的人一起唱,就這樣,邊走邊唱,不知疲倦,車馳馬奔,一天走出兩天的路程來,很快就離開魯國國境。
魯莊公果然後悔,派兵緝拿管仲時,已經追不上了。
管夷吾看到齊國都城,仰天長嘆:“我今日可以重生了!”到達城門口,鮑叔牙已經早早等候,見到管夷吾如獲至寶,興奮的領到公館,說道:“管仲,幸虧你沒出事!”命令打開囚檻,放管夷吾出來。
管夷吾說:“沒有得到君命,不能打開。”
鮑叔牙說:“沒事,我這就要去向主公推薦你。”
管夷吾說:“我侍奉子糾,現在子糾已經去世,我不能追隨他到九泉之下,本身已經喪失臣子的禮節。”
鮑叔牙說:“‘成大事者,不忌小恥;立大功者,不拘小節。'你有治理天下的才能,主公有遠大抱負,能夠知人善用,如果你能輔佐齊國稱霸諸侯,到那時,以你的蓋世功勞,定在諸侯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與此相比,爲個人所謂的追隨主人去死的名節,就太不值得一提了?”
管夷吾聽後,嘿然不語。
鮑叔牙給他打開了枷鎖,留在公館。
鮑叔牙去見齊桓公,先是弔唁,然後祝賀。
推薦一箭之仇的人還是要講究策略的!
突然來這麼一招,齊桓公問道:“弔唁什麼呢?”
鮑叔牙說:“子糾,是您的兄長,主公爲了國家利益,大義滅親,實在是不得已而爲之,微臣怎麼能不弔唁?”
桓公默然點頭說:“原來是這樣,那又爲什麼祝賀寡人?”
鮑叔牙鄭重說道:“管仲天下奇才,已經被帶回齊國。主公得到一位賢能宰相,微臣怎麼能不祝賀?”
聽到管仲的名字,齊桓公臉色一沉,咬着牙說道:“管夷吾射中寡人帶鉤,險些喪命,那隻箭我還留着。每想到此事,恨不得把他煮熟,吃他的肉,怎麼可能重用他呢?”
鮑叔牙連忙說:“做爲人臣,各爲其主,這是本分;當初他射您時,只知道有子糾不知道有主公,主公如果用管仲,他將爲您射天下,豈只是帶鉤而已!”
齊桓公稍微消消氣,對鮑叔牙說:“暫且聽你的,我再考慮考慮,先別殺他。”
推薦第一回合,也算有收穫,還是有機會的,要給小白消氣的時間。
鮑叔牙把管夷吾接到自己家裡,每天商討國家大事。
再說齊桓公對幫助自己登上君位的人,全部加官進爵,賞賜財物。鮑叔牙功勞最大,打算封爲丞相,主持國家政務。
機會來了。
鮑叔牙知道後,惶恐說道:“主公給我高官厚祿,我十分感激,這是您對我的恩賜。至於治理國家,我能力有限,我有自知之明,確實做不好。”
桓公認爲鮑叔牙在謙虛,就說道:“寡人瞭解你,你就不要推辭了。”
鮑叔牙嚴肅的說:“您所瞭解我的地方,只是我小心侍候、不失禮節、遵紀守法而已,這些都是我應盡的義務。能夠治理國家的人,必須是對內能安頓好百姓,對外能聯合周圍國家,爲王室的穩固建立功勳,他的恩惠能遍及所有諸侯,使國家能像泰山一樣安穩,君主和百姓能享受無盡的快樂和幸福,是能夠功垂千古,萬世流芳的人物。對於擔任這麼重要職位的人,只有身負經天緯地才能的人可以,我怎麼能勝任呢?”
齊桓公聽後,不自覺的心事凝重,往前挪了挪身子,說:“如愛卿所說,當今天下有沒有這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