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自從即位之後,日夜想着向齊國報仇雪恥,對於下屬關愛有加,誰家裡有個紅白喜事,直接下屬不管多忙,親自登門慰問,間接下屬如果自己實在沒有時間,便派人以自己的名義慰問,對於孤寡老人每年選幾戶社會威望高的都要親自噓寒問暖,社會威望差一點的,派人撫慰;
並且與士卒同甘苦,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刺骨,只要燕昭王有時間,穿上士卒訓練服裝,在旁邊親自擂鼓助威,陪伴士卒訓練;
wWW ▲тTk an ▲¢ O
對於有能力,有學識的人更是禮遇有加,不惜降低身份請教,四方豪傑,紛紛投奔燕國。
有一位趙國人名叫樂毅,是樂羊的孫子,自幼好學兵法。
當初樂羊受封在靈壽,後代子孫就在靈壽安家落戶。
魏國的強盛曇花一現,魏文候死後,魏國很快衰敗,在樂羊攻陷中山國二十九年後,中山國復國成功。
到了趙武靈王時期,趙國崛起,出兵滅掉了中山國,佔據了中山國的地盤。靈壽屬於中山國的一個縣,所以樂羊是地地道道魏國人,現在的樂毅是趙國人。
шωш¤ttκā n¤¢ ○
趙主父趙武靈王沙邱之亂時,樂毅爲了避亂,帶着全家離開靈壽,去了大梁,想爲魏國做事,可是得不到魏昭王的信任和重用;聽說燕王築黃金臺,招致天下賢士,就請求出使燕國,以使者的身份面見燕昭王。
燕昭王有個習慣,各國使者來了以後,先按國家禮節接見以後,便把使者請到偏殿敘話,通過這種非正式的方式,談話更隨意,可以更加清晰的瞭解各國情況。
樂毅被請到偏殿,雖然還是國君與外國使者,在這裡氣氛就融洽得多,燕昭王問了些魏國國情,樂毅一一作答,並且闡述了自己對各國形勢的看法和見解,還聊起了兵法,燕王瞭解到面前的這個人才能非凡,再次起身,請樂毅上座,以貴客的禮節對待樂毅。
遇到有能力的人燕昭王都是這樣。
樂毅謙讓不敢當,燕王一再堅持,他說:“先生生於趙國,在魏國爲官,來到燕國就應該是貴客。”
樂毅這才移位到上座。
面對恭敬坦誠的燕昭王,懷才不遇的樂毅由衷地說:“臣在魏國,是爲了躲避亂世,圖個安穩,如果大王不嫌棄我能力低下,我願意留着燕國做您的臣子。”
燕王喜出望外,立即官拜樂毅爲亞卿。
不知道樂毅的小夥伴一定知道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時常常自比管仲、樂毅,管仲就是輔佐齊桓公稱霸的那位,樂毅就在這位。
此後,燕昭王常常與樂毅商議國事,對樂毅言聽計從,樂毅深得國君信任,也感覺自己遇到了英明的主公。
能夠盡情施展自己的能力是人生最舒心的事情了,樂毅把自己家宗族全部移居燕國,成爲了名正言順的燕國人。
戰國時期,人才流動十分普遍,樂毅在魏國不被重視,他在不在魏國,魏昭王根本不在乎。
這段時期,齊國最爲強盛,四處侵伐諸侯,齊湣(mīn)王竟然有了取代周天子的野心。
燕昭王韜光養晦,休養士兵,體恤百姓,等待時機。
越偉大的人物越是懂得隱忍,耐得住寂寞,才能迎接到輝煌。
等到齊湣王逼走了孟嘗君以後,行爲越來越偏激,越來越肆意妄爲,擅自斬殺忠臣,齊國臣民一片怨恨;
而燕國休養多年,國富民強,士卒們都憋足勁爲國報效,一雪前恥。
燕昭王向樂毅請教:“寡人在燕國即將危亡時繼任國君,先人的仇恨,到現在已經二十八年了!我常常擔心,有一天我先死了,沒有親手殺死齊王報仇雪恥,而痛心疾首。現在,齊王驕橫殘暴,內外離心,自取滅亡,寡人想要起傾國之兵,與齊國決一死戰,先生有什麼辦法教我?”
樂毅回答說:“齊國地廣人多,軍士善戰,雖然齊王昏庸,但想要打贏齊國並不容易。大王如果攻打齊國,應該聯合天下諸侯。距離燕國最近的是趙國,如果趙國同意,現今韓國與趙國最爲親近,趙國出兵,韓國一定也會參戰;而且孟嘗君被迫逃奔魏國,被魏昭王拜爲相國,一定也憎恨齊王,也會出兵,這樣的話,四國聯合,打贏齊國便容易多了!”
燕王鄭重地點點頭說:“好。”
然後安排樂毅出使趙國,勸趙惠文王出兵伐齊。
齊國強盛而且蠻橫,遭到了各國的嫉恨。
樂毅到趙國見到平原君趙勝,說明來意,平原君向趙惠文王傳達了燕國請求,一拍即合,趙國答應共同討伐齊國,同時約韓國一同起兵。
這時候,恰好秦國使者在趙國,樂毅給秦國使者說了討伐齊國的利害關係,使者快馬報告給秦王,秦惠文王對齊國的強盛心存顧忌,擔心各國背棄秦國依附齊國,於是派使者再次來到趙國,願意一同討伐齊國;
劇辛自願向燕昭王請令去說服魏昭王,他先見到孟嘗君,孟嘗君稟告魏王以後也同意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