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盾對趙穿弒君殺死晉靈公的事,心中一直忐忑不安,恐怕自己留下壞名聲,畢竟趙穿是自己的親侄子。
這一天,趙盾來到史館,見到掌管記錄本朝事件的太史董狐,想看看他是如何記錄這件事的。
董狐把史簡拿給趙盾,史簡打開,上寫到:“秋七月乙丑,趙盾弒君夷(yí)皋(háo)於桃園!”
趙盾大驚,差點把手中史簡跌落,滿臉委屈說道:“不對啊太史!我當時已經出逃,在距離絳城二百多裡的首陽山,怎麼會知道弒君的事?你把這件事歸罪於我,不是誣陷嗎?”
太史董狐說:“你作爲相國,出逃沒有離開晉國,回來後又不去懲處弒君之賊,說這件事說你不是主謀,誰相信?”
趙盾說:“還能改改嗎?”
太史董狐說:“無論是非,記錄真實事件是我的職責,我頭可斷,此簡不可改!”
趙盾嘆息道:“唉!太史的權力大於相國呀!後悔我當時沒有出國境,難免成爲萬世罵名,追悔莫及啊!”
從這以後,趙盾輔佐晉成公更加恭敬謹慎。
趙穿自恃有功,要求升高職位,趙盾恐怕遭到輿論,沒有允許,趙穿很鬱悶,憤恨不平,背上起了一個大膿包,怎麼治也治不好,不久去世了,他的兒子趙旃(zhān),請求繼承父親的職務,趙盾還是沒有答應,說:“等你日後立了功,做更高的官職也不難。”
後來史家議論,趙盾不顧私情,秉公辦事,是因爲太史董狐寫史實鞭策的。
鄭襄公即位第三年,晉國趙盾去世,郤(què)缺接替相位,統帥三軍,當時的晉國是出將入相,軍事政事一個人執掌大權。
郤(què)缺得知陳國向楚國投降,請求晉成公出兵討伐陳國,中原諸侯向蠻夷之國投降,我晉國必須爲中原出頭,教訓你陳國沒骨氣。
晉成公親率大軍出征,可惜中途病薨(hōng)。
晉軍班師回國,立世子孺爲國君,稱爲景公。
楚莊王得知晉成公去世,認爲晉國短時期不會出兵征戰,親統大軍討伐鄭國。
晉國大帥郤缺決定出兵,最終偷襲楚國,楚兵敗走,鄭國人都很高興,只有公子去疾面帶憂色。
鄭襄公很奇怪,詢問去疾,去疾回答說:“晉國戰敗楚國,是偶然現象,楚國雖敗,實力並沒有削弱,楚國將領會把憤恨遷怒給我們鄭國,晉國不會每次都能及時救援。”
晉景公即位第三年,得到楚王親自帶兵討伐鄭國的消息,晉國君臣商議救鄭。
拜荀林父爲中軍元帥,先谷爲副元帥;士會爲上軍元帥,郤克爲副元帥;趙朔爲下軍元帥,欒書爲副元帥之。韓厥爲軍中司馬,趙括、趙嬰齊、鞏朔、韓穿、荀首、趙同、魏錡、趙旃、荀罃、逢伯、鮑癸等數十員大將,全都是將門後代。起兵車六百乘,夏六月自絳州出發,迎戰楚軍。
途中,前方探馬來報,鄭城被楚國圍困已久,等待救援不到,出城投降了楚國,楚軍得勝,已班師回撤。
荀林父命令停止前進,召集諸將商議,士會說:“沒有來得及救援鄭國,戰楚無名,不如班師。”
元帥荀林父同意,命令衆將班師。
此時,中軍有一員上將,挺身出說:“不可,不可!晉國能夠作爲中原諸侯霸主,就是因爲能夠扶弱救難,現如今我們沒有及時救援鄭國,使其不得已投降楚國;我們如果能夠打敗楚國,殺一殺楚國威風,鄭國必然會歸順我晉國。拋棄鄭國,躲避楚國,其他小國如何看待晉國?晉國霸業就不復存在了!元帥一定要班師,小將願率本部人馬前進,必戰楚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