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張爲介子推鳴不平,晚上寫了幾句話,掛在朝門前。
第二天,文公上朝,侍衛把解張寫的那幾句話,呈給文公。文公打開一看,上寫道:
有龍矯矯,悲失其所;
數蛇從之,周遊天下。
龍飢乏食,一蛇割股,
龍返於淵,數蛇歸穴;
一蛇無穴,四處遊曳。
文公看完,大吃一驚,想起來介子推,說道:“這是介子推在埋怨我啊!當年,寡人路過衛國是沒有食物,子推從腿上割了一塊肉煮飯給我吃。現在我大賞功臣,唯獨把子推遺漏,是我的不對啊!”馬上讓人去叫介子推。
早不知道去哪兒了。
文公傳話,誰要知道介子推的去處,封官。
沒有封官的獎賞,解張也要說,解張覲見文公說:“朝門的信,不是介子推寫的,我小人寫的。子推把求賞看做恥辱的事,和母親一起隱居綿山深谷之中了,小人恐怕他的功勞被忘記,所以寫了信掛着朝門。”
文公說:“如果不是你提醒,我幾乎忘了子推的功勞。”就給解張封了官。讓解張帶路,文公親自坐車去綿山找介子推。
那麼大的綿山,去那裡找啊!
找來一位農夫問,農夫說:“前些天,有一漢子,揹着一位老婆婆,在山腳下休息,取了些山泉水喝,又向山林深處去了,不知道具體到那裡了。”
就這樣,一路找,一路問,好多天沒有音信。
文公有點生氣,對解張說:“子推爲什麼恨我恨得這麼深?我知道子推特別孝順,如果舉火燒山,他一定會和母親出來與我相見。”
魏犨(chōu)跟着說:“隨主公逃亡,大家都有功勞,不是隻有他介子推。現在他藏起來,不見主公,讓我們這些人浪費時間找他,徒勞車馬,等他出來避火時,我要當面指責他。”就讓軍士在山前山後放火,火烈風猛,一連燒了七天才滅。
子推始終未出,軍士們再去尋找,在一顆燒焦的柳樹下,見兩具燻黑的骸骨互相摟抱着。
軍士帶着文公來看,大家不由得留下眼淚,魏犨哭着說:“本來想讓你出來和我們相見,怎麼會這樣啊!”
文公沒有表態,命令軍卒把兩具骸骨埋在綿山,立祠祭祀,在山周圍劃出一片田地,叫做祠田,選農戶耕種,每年利用耕種田地的收穫,祭祀介子推;改綿山叫介山。
後來這裡設縣,叫介休,就是指介子推休息在此地的意思。
燒山的日子是三月五日,清明的時候,國人仰慕懷念介子推,因爲死於山火,一個月不忍點火,只吃冷食,後來漸漸演變成了三日不點火。所以,清明前一日爲寒食節,到時候,家家把柳枝插在門上,意思是紀念介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