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景公夫人燕姬有個兒子,不幸夭折,其他六個兒子都是庶出,不是夫人生的,是其他的妾生的,兒子當中陽生最大,荼最小。
荼的母親鬻(yù)姒(sì)出身低賤,但最被齊景公寵愛,因爲喜歡孩子他媽所以喜歡孩子,齊景公對荼特別疼愛,稱他叫安孺子。
齊景公在位五十七年,已經七十多歲了,不肯立世子,想要等安孺子長大以後再立,沒想到一病不起。
年齡不饒人,再大的本領拗不過自然規律,彌留之際,把大臣國夏、高張召至牀邊,囑咐他們好好輔佐荼爲國君。
齊國大夫陳乞,平時與公子陽生關係密切,得知立荼爲國君,擔心陽生被陷害,因爲陽生是君主的有力競爭者,一般情況國君的競爭者都是死,勸陽生出國避難,陽生就與兒子壬連同家臣闞止,一同逃奔魯國。
果然,齊景公擔心寶貝兒子坐不穩國君的位置,爲了掃清障礙,讓國夏、高張驅逐衆位公子離開都城,全部趕到萊邑,被管控起來。
齊景公死後,安孺子荼成爲新國君,幾歲的孩子沒有執政能力,實權掌握在國夏、高張兩人手中。
陳乞表面上順從國夏、高張,內心很嫉妒兩人,私下裡對與國夏、高張關係不是很好的文武官員說:“高、國兩位有預謀,想要去除朝中的老臣,改用安孺子的親信。”
因爲剛剛把羣公子逐出,大臣們想:國君的兒子們說攆出去就攆出去,像我們這些人還不說處理就處理了。大家人心惶惶,紛紛跑到陳乞那裡尋求解決辦法。
藉着這股勢力,陳乞與鮑牧聯手,率領這些大臣的私人武裝,突然攻擊高張、國夏,兩家猝不及防,衝突中高張被殺,國夏逃到了莒國避難。
於是鮑牧自封右相,陳乞爲左相,掌管齊國國政。
從高張、國夏家族選國書、高無平接替二人家業,祭祀祖先。
安孺子才幾歲,啥也不懂。陳乞就有心要想讓公子陽生做國君,派人與陽生聯繫上。
陽生當然高興,悄悄地從魯國回來,到了都城郊外,留下闞止與兒子壬於,自己進了城,藏在陳乞家中。
陳乞假借宴請的名義,請朝中大臣來家喝酒,齊國,除了不管事的君主,就他官最大了,他請客誰能不來,大臣們都來了,只有鮑牧因爲在別的地方喝酒,酒宴開始以後纔來,已經喝得有搖搖晃晃的了,大家連罰帶敬,鮑牧又喝了不少。
陳乞看大家都到齊了,喝得也差不多了,站起來說:“我新得到兩副金剛鎧甲,不但漂亮而且防護性能特別好,大家想不想看看?。”誰好意思掃主人的興啊!都齊聲說“想看。”
陳乞一招手,有一位壯漢扛着一個大布袋進來,壯漢放下大布袋,陳乞走過去,親自解開口,只見從袋子裡面露出一個人頭,竟然從裡面站起一個人,大家睜大研究仔細一看,當然認識了,是公子陽生,衆人都大吃一驚。
陳乞扶着陽生從布袋裡走出來,走到屋子的北邊,面朝南門對着這些大臣,陳乞說:“長子繼位,是古今慣例,安孺子年幼,根本不能作爲國君,今天奉鮑相國的命令,蓋立長公子爲國君。”
鮑牧沒有多想,睜大朦朦朧朧的醉眼,口齒不清地說:“別欺負我喝醉了,誣陷我,我根本沒有這個想法。”
陽生走到鮑牧跟前,躬身深深一揖說:“廢舊立新的事,哪個國家沒有?只要符合道義,有利於國家就行。”
陳乞不等陽生說完,拉着鮑牧跪倒便拜,其他大臣一看這情況,在他倆後面呼啦一片全部跪倒。
陳乞同衆位大臣歃血定盟,忠心陽生,互不相害,衆人這才安心,自己利益不受損失,管它誰當君主呢!
這些人一起擁護着陽生乘車入朝,在大殿正式即位,稱爲悼公。這些儀式完畢以後,立即把安孺子趕出了宮外。
陳乞命人偷偷地除掉了安孺子。
那個齊景公聰明一世糊塗一世,因爲疼愛寶貝兒子,把國君位置給了他,他難道忘了權力爭鬥的險惡?幾歲的孩童怎麼能招架得住?
齊悼公當了國君以後,對鮑牧一直不放心,懷疑他對自己做國君有意見,就與陳乞商議,鮑牧是鮑叔牙的後代,齊國的名門望族,陳乞嫉妒鮑牧在朝中的威望超過自己,就誣陷鮑牧與被逐出的羣公子私下有聯繫,對現任國君不忠,陰謀動亂,不殺掉鮑牧國家不太平。
於是,齊悼公找了個藉口殺掉了鮑牧,從鮑家找了一位沒有能力的鮑息接替鮑牧的位置,安撫衆人,從此齊國國政陳乞一人說了算。
國人見齊悼公無緣無故殺掉忠臣世家的後代,都心裡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