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三十三 董昭,你瞎嗎?

準確的說,兵法的傳承比起文法的傳承更加艱難,而且更加敏感一點。

在國家太平時節偃武修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大規模搞什麼軍事教育,在文官們看來完全是不可想象的。

就算是武官來看,這也有些不可思議。

兵法傳承不像儒學傳承,到現在爲止這些學問都有了非常明確的傳承方式,有學校有老師,還有各自的家學私學,遍地開花。

但是兵學就難了。

這玩意兒沒有儒學這樣的授課規模,教育傳承全面落後於儒學,要麼就是家傳,產生將門之類的,要麼就是天生奇才,運氣好,撞上大時代。

而且一般來說,太平時節誰需要軍事人才?

馬上建國,難道還能馬上治國嗎?

這是當初儒生們說服劉邦的那句話,劉邦也無法反駁。

正是所謂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之類的。

意思就是國家太平了就不需要將軍了,全部交給文人就可以了。

可是軍隊這玩意兒難道是可以荒廢一陣子之後一旦有需要就立刻原地恢復超強戰鬥力的那種嗎?

沒有常年累月的投入和精心維持,一旦戰敗一次,老兵大量戰死之後,軍隊戰鬥力會很快衰落下去。

這樣一來,一旦遇到戰事,軍隊將無法應對,國家必將遭到極大的危機。

封建軍隊的戰鬥力衰弱也就是二三十年的事情,很難維持,開國那一批軍隊老去或者戰死之後,新兵是跟不上那種戰鬥力的。

郭鵬也想過,如果不做改變,自己死後,也就二三十年的功夫,魏軍也會失去曾經無比強悍的戰鬥力,開始走下坡路。

古代也不是沒有人考慮到這個問題,也曾有人想過要辦理軍事院校。

最早付諸實施的人是前秦皇帝苻堅,他下令建立一個名爲教武堂的軍事院校,讓熟悉兵法陣法的人傳授兵法軍陣的知識給軍隊將領。

之後就被人反對,說這樣不好,後來苻堅也就沒有堅持,軍校自然也沒有辦理下去,這是關於軍事院校的最早記載。

再往後,就要到北宋,王安石改革時期出現了名爲武學的軍事院校,但是按照北宋重文輕武的強大傳統,也沒怎麼辦理,就停辦了。

之後南宋時期,出於對抗北方威脅的需要,武學纔開始大範圍廣泛出現,政府纔開始主動培養優秀的軍事人才,而不是任其自生自滅。

一直到兩宋之前,歷代政府都沒有主動設置軍事院校培養過軍事人才。

這在郭某人看來是極其錯誤的。

軍事人才全靠將門傳承而不主動培養,全靠天生,不去主動發掘,那軍隊遲早會敗落。

一家一姓靠血統傳承的將門和大範圍全面招生的軍校哪個更容易出現真正的軍事人才,是個人都能想到。

而且更關鍵的是,軍隊不是靠一個軍事人才就能支撐起來的,軍隊是一個大組織,靠着千千萬萬的基層軍官和更加龐大數量的士兵組織起來。

絕世猛將固然重要,但是一個絕世猛將就能帶起一支軍隊嗎?

戚繼光足夠勇猛,在抗倭戰場上屢屢帶頭衝鋒,戰功赫赫。

但是非常滑稽的是,他最早帶領的軍隊在他帶頭衝鋒攻擊倭寇的時候居然拋棄了他掉頭逃跑,差點讓戚繼光一個人去送人頭了。

大將帶頭衝鋒,士兵全部往後跑。

何等滑稽?

一支徹底腐爛的軍隊,縱使孫武再世也帶不起來。

平時訓練看不出來,一上了戰場就原形畢露。

戚繼光痛定思痛,總結出了一套選兵練兵法,意識到選兵也是極其重要的,所以纔有了戚繼光去義烏募兵建立後來名震天下的戚家軍的故事。

絕世猛將固然重要,但是源源不斷的數量龐大的擁有合格軍事素養的基層軍官更加重要。

不需要多麼驚才絕豔,只要有專業素養,且堅決聽命令,那就夠了。

這是郭某人建立軍校的初衷。

不過他的思想並沒有太多的人能理解。

他有這樣的見識,其他人沒有。

很少有人會提前想到未來可能發生的危機。

所以對於軍事人才的可持續發展,他們並不看好,認爲軍隊裡有那麼一兩個將門就可以了,他們自己小打小鬧就可以了。

要建立軍事院校?

開什麼玩笑!

反對的意見頓時就爆發出來了。

很多人都反對建立講武堂,說什麼這樣做是禍亂之道,軍隊不能這樣搞,應該要強化掌控之類的。

但是很顯然,皇帝沒打算和任何人商量,直接下令朝廷開始籌辦。

一些臣子懷有各種各樣的憂慮之心,上表給郭鵬,向郭鵬進諫,試圖阻止這樣的情況發生。

兵部尚書董昭帶頭上表進諫。

“陛下東征西伐,所向無敵,四海之地,盡入陛下之手,此時正應該稍偃武事,增修文德,這個時候建立講武堂,教軍伍中人戰鬥之術,並不是太平盛世之兆。

且諸軍皆百戰餘生,豈有不明戰陣之術者?讓一些參謀書生傳授他們兵法,天下之大難道有這樣的道理嗎?這樣的事情恐怕對於國家是沒有益處的,臣請陛下三思,請陛下憐惜民力。”

郭鵬看到了董昭的奏表之後,連連搖頭,非常不高興。

“太平盛世還沒到,就急着要粉飾太平了?難道偃武修文纔是盛世之兆?遼東外族未平,江南開拓尚未完成,西域還沒有打通,鮮卑人的威脅尚未全部解決。

那麼多事情都沒有辦完,他們的眼睛都在看什麼地方?看不到國家的憂患,也看不到未來的隱患,就看着眼前的蠅頭小利,這也是做一部尚書的人能說出來的話嗎?”

然後郭鵬立刻親自寫手令讓都知監宦官送到兵部去斥責董昭。

“朕讀書,嘗聞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君不見遼東未平,江南未定,西域未通,鮮卑未亡?何來安樂?何來太平!”

就這樣一封手令送到兵部,董昭那邊就偃旗息鼓了。

他知道皇帝的意志不可動搖,更拿出了孟子篇章來反駁他,讓他閉嘴。

內憂外患你看不到嗎?

國家的困難你看不到嗎?

太平盛世?

你告訴我太平盛世在什麼地方?

董昭,你瞎嗎?

這樣的斥責已經相當嚴重了。

想起之前崔琰被逼着親自打死了崔渠的事情,董昭慫了,上表認錯,表示自己之前思慮不周,但是現在已經想明白了,他支持皇帝的想法。

董昭不敢說話,其他人還是敢說話的,還是有人上表向郭鵬進諫,認爲這樣做並不合時宜,或許會有隱患。

這樣的人爲數不少。

郭鵬看了看他們的奏表,稍微思考了一番,又下了一道聖旨對外公佈。

皇帝親自擔任講武堂祭酒,下設總辦和幫辦協助辦理講武堂事務。

我親自兼管講武堂,你們還想說什麼?

你們還敢說什麼?

感受到了皇帝嚴厲的目光注視着,羣臣紛紛偃旗息鼓,再也不敢反對。

皇帝親自下場管理講武堂,親自下場擔任這羣大頭兵的頭頭,還能怎麼辦呢?

三十七 宋氏的破滅六百四十八 蔡邕一生的驕傲一千零八十三 我,還是當年的那個我五百二十八 進兵關西五百一十九 他們不甘心一千四百六十 當長安城迎來下一個有桃花的二月時六百一十八 強烈的違和感四百七十七 父與子一千三百二十八 朝堂之上,步步殺機八百七十七 柳毅忽然覺得有什麼恐怖的事情正在發生六百五十四 蔡邕相信郭鵬一千零一十 許靖與張昭一千四百零三 現在,沒人比他更懂糧食的重要性六十八 形勢逆轉一千一百五十一 並不荒涼的涼州五百九十五 周瑜的大腦一片空白一千一百四十三 郭某人滿是期待的準備出手四十七 既立婚約,就要遵守一千二百二十四 讓陛下不愉快,這就是最大的罪過了二十三 學生潁川郭鵬,拜見蔡議郎二百七十三 驅虎吞狼一千三百二十 在劫難逃七百一十五 我親自辟召司馬懿七百三十四 太史慈奇襲吳縣一千零七十四 郭鵬準備滅了鮮卑三百二十三 攻克河內一百九十二 圖窮匕見一千三百五十 他要帶領大家學習西周的開拓史八百零七 沒有懸念的戰爭五百九十五 周瑜的大腦一片空白三百九十二 賈詡的憂慮一千零八十九 突然結束的反腐行動九百 扶余願意尊魏國爲主,甘爲藩邦九百四十三 賭上郭魏帝國的國運三百五十六 袁術的麻煩有很多一千四百七十九 千古,也唯有一個諸葛亮一千三百七十五 關羽的精神世界很豐富多彩一千一百九十二 一批“欺世盜名”之輩浮出水面八百九十一 于禁猛攻新昌縣城三百零九 孫策請纓討陸康二百零四 郭鵬心中的怒火和野望瘋狂的滋長着一千四百七十三 也不知太上皇心中是何等滋味二百五十四 郭鵬率軍入兗州一千四百九十四 一場雷暴大雨如期而至一千二百九十五 把虛假的主動權還給羅馬,拿到真正的主動權一千一百二十五 爲呂凱“報仇”一千二百四十六 郭鵬也有不開心的事情四百九十八 我會殺人的!一千零八十三 我,還是當年的那個我二百三十二 袁紹圖謀冀州一千一百六十一 於是,五經十四家法成爲了歷史一百八十八 袁太傅的一步棋一百零二 逐漸膨脹的野心和慾望八百三十二 皇帝也是需要休假的四百四十五 一切都會變得和過去不一樣二百八十一 開闢出名爲考試的通天之路九百九十五 程仲德,是你逼我的!六百四十四 屬於諸葛亮的美好未來一千三百七十七 張飛決定打游擊六百三十四 劉表表示自己很慌一千三百八十三 關羽被自己的兒子說教了一頓一千五百零一 劉健病了一百一十七 要把事情乾的漂亮一點六百八十 你沒好下場的八百五十一 魏軍長驅直入七百六十七 父親,我要做皇帝了一千二百八十 揚州不再是過去的揚州五百八十八 龐羲退兵一千一百三十五 好嘛,皇帝開始耍無賴了一千一百八十四 皇帝的怒火一百三十 無路可退的郭鵬一千五百五十七 淮河上凍了一千零八十七 曹洪也是一朵奇葩九百六十八 郭某人頓時多了許多孝子賢孫四百七十二 休假?不存在的八百零一 保護劉琦三劍客六百三十五 從襄陽到江陵九百二十五 郭某人是個討厭屬下越線的人七百五十八 程昱居然要請客吃飯?一百零八 郭郎爲何會選擇我糜氏六百二十六 龐羲這是要把吳懿往死裡坑三十四 趙苞的政治正確一千二百四十三 于禁和張遼的處境並不好八十三 這是人間六百七十七 郭某人覺得他們都是垃圾一千二百五十 糜貴人之死二百四十二 郭鵬的報復七百八十五 郭鵬不可能放任下一個大家族的誕生五百七十二 郭某人再一次大限度的凝聚了人心七百四十五 郭鵬勸學七百四十七 魏延生擒孫權三百六十六 幷州亂起十五 年十二,殺人一千一百五十五 他們只需要【孔子】這個招牌就足夠了六百零四 想做魏公的狗,就要狠狠的撕咬孫吳一千三百二十二 爬得越高,摔得越慘一百八十五 董卓來了八百零一 保護劉琦三劍客七百九十五 公子琮少而機敏,合當繼承使君之位一千一百六十三 曹休素來如此陰陽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