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四十三 諸葛亮的決定

這下子,饒是徐庶和諸葛亮關係那麼好,也忍不住有點酸,恰起了檸檬。

在荊州有叔父,在冀州有兄長,怎麼到哪裡都有人給諸葛亮鋪好了道路呢?

感覺無論什麼時候,都有人提前爲諸葛亮做好了準備,彷彿就是等着諸葛亮去發揮自己的才能一樣。

再想到自己一路坎坷的遭遇,徐庶忍不住感嘆,人和人之間的區別比人和豬之間的區別還要大,簡直不能忍!

“既然令兄已經出仕,你更應當速速北返,去和令兄會合,孔明,這樣的機會不是什麼人都能遇到的,你有如此境遇,更應該立刻抓住,不能猶豫,否則,你讓我等這些還要自己尋找出路的人情何以堪?”

看到徐庶一臉沮喪的表情看着自己,諸葛亮頓時明白了一切。

一種不好意思、愧疚和爽夾雜在一起的感覺席捲了諸葛亮的內心。

於是在這一刻,時年十八歲的年輕人諸葛亮做出了要離開荊州北返的決定。

他清楚,在他看來還需要猶豫的事情,在好友看來,卻是求之不得的機遇。

所以諸葛亮不僅決定自己走,也還不忘給自己的好友一點福利。

“我會帶你一起去見我的兄長,此番論才大典我們都參與,若是不幸落選,說不定兄長可以爲我等謀一條出路,元直,你以爲呢?”

徐庶長諸葛亮四歲,現在已經二十二歲了,已經是正正當當的成年人,不過一直未能出仕,現在正是徐庶尋求出仕的時候。

可惜他出身寒門地主家庭,沒有士族的出身。

雖然靠着一點際遇和本身過硬的才華得以進入學業堂和士族子弟們一起讀書學習,但是身份上的差距不是才華可以抹平的。

早年剛來到荊州求學的時候,因爲出身不好,他很受鄙視,沒有人願意和他往來。

後來他努力求學,努力讀書,逐漸展現了自己的才華,然後纔得到了少數幾名並未眼高於頂,也並不歧視寒門出身的士族友人的友情。

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

論才大典是有選拔和淘汰的,這一點徐庶知道,所以萬一落選,而諸葛亮願意擺脫諸葛瑾爲他舉薦,給他牽線搭橋找一條路,這在徐庶看來就是非常大的恩德了。

等於是雙保險。

於是徐庶忍不住的有些激動。

“當真?”

“當真。”

諸葛亮果斷點頭。

“太好了!孔明,若果真如此,徐元直欠你一個情!”

徐庶滿臉的激動。

直到此時,諸葛亮才更加深切的明白了自己的出身和運氣是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

而隨後所發生的事情也印證了這樣的看法。

石韜和孟建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也十分驚訝,於是攜手來找諸葛亮,帶着開玩笑的意味說諸葛亮不可以厚此薄彼,大家都是好朋友之類的。

話雖如此,但是諸葛亮聽出了幾分真實感。

沒有單純的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真實的成分,甚至有些玩笑比正經的話還要真。

這兩人一個是潁川人一個是汝南人,都是士族出身。

但是戰亂時代,士人賴以維持權勢的關係網絡被打散了,靠着姻親、互相舉孝廉和商業互吹結成的利益網絡被毀了。

舊的被戰爭和郭鵬毀滅掉,郭鵬全盤洗牌之後所結成的新的關係網絡已經初成規模。

而在新的關係網絡構成的時候,他們並未身處其中。

現在北方安定,他們想要回到家鄉新的關係網絡之中,已經很難很難了,因爲大家都不會願意帶着他們玩,他們甚至要重走諸葛玄的老路,重新進入那個圈子。

諸葛亮這邊有現成的,當然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起來,否則靠他們自己已經大爲衰弱的家族力量,想要進入郭魏政權這個已經大成的統治集團,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於是石韜和孟建就抓住了這個機會,向諸葛亮玩笑般的求助,但是內心可是把這個玩笑話給當真的。

諸葛亮自然也察覺到了兩位友人的真心,頓時就十分感嘆,覺得自己好像忽然間就進入了一個可怕的名利場了。

在這個名利場內,還有真摯的友誼存在嗎?

諸葛亮自然是應下了,於是孟建和石韜非常高興的離開了。

結果不知道是誰嘴巴不嚴,這個消息很快傳開了。

於是學業堂內一部分出身中小士族且失去了家族關係網絡、在郭魏政權內部沒有任何親屬關係、正在爲前途感到憂愁而四處奔波拉關係的學子們立刻就起了心思。

他們立刻就忘卻了自己曾經是如何對諸葛亮進行言語上的暴力的。

也忘記了他們是如何逼的諸葛亮不得不夾着尾巴做人,甚至差點讓諸葛家族身敗名裂的。

官場上,多個朋友多條路,他們也不是僅僅只求一個諸葛亮,也求了其他有關係的人,本着多求一個多一點機會的原則,多一個諸葛亮自然也是好的。

腆着一張臉,三三兩兩帶着些禮品前往諸葛亮的居所拜訪諸葛亮,然後言辭謙卑陪着笑臉希望諸葛亮可以向他的兄長美言幾句,然後幫着他們在魏公麾下求一個職位。

他們這樣的人其實還是蠻有前途的,因爲不要臉,還會鑽營。

諸葛亮一開始還應付得來,但是隨着人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拜訪他,他不勝其煩,對這些人感到十分厭惡,於是不由得加快了離開荊州的準備。

他向自己的老師龐德公還有司馬水鏡告別,向自己的岳父、荊州名士黃承彥告辭。

龐德公和司馬徽是真的欣賞諸葛亮的才華,對於諸葛亮決定北返的消息,兩人心中瞭然,甚至有那麼一絲絲的嚮往。

但是他們的身份終究和一個沒有官職的年輕人不同,他們要是現在就走了,未免太難看了。

諸葛亮還年輕,可以走,他們不行。

他們年紀大了,人設固定了,要面子,不能離開,否則一輩子營造出來的人設就毀了。

不過也無所謂,只要學業堂內的諸多士子們包括諸葛亮在內能混個好的職位出來,那麼他們的將來也不會很爲難。

於是司馬徽和龐德公勉勵了諸葛亮,說諸葛亮腹中的才華足以讓他在人才濟濟的郭鵬麾下取得一定的地位,諸葛亮一定會得到郭鵬的賞識。

諸葛亮對此不置可否,拜別了兩位對他有恩的長者。

然後,諸葛亮來到了黃承彥的府中,拜別自己的岳父,黃承彥。

黃承彥欣賞諸葛亮的才華,覺得諸葛亮將來必然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所以在很多人都不看好諸葛亮的情況下,答應了諸葛玄的求親,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諸葛亮。

現在看來,不說才華,這個運氣就很不錯。

不過說到底,諸葛亮也是一個年輕人,有年輕人的通病,所以爲了避免他犯錯,黃承彥覺得有些事情他必須要提前告訴諸葛亮。

“此番魏公主持的論才大典選拔的是魏官,不是漢官,你可知道?”

四百四十八 這筆生意在橋蕤看來非常值當四百九十三 叛亂之心六百一十八 強烈的違和感五百二十三 時代的縮影九百零六 所以陳琳受寵一點都不奇怪一百五十四 郭單不高興一千二百九十五 把虛假的主動權還給羅馬,拿到真正的主動權二百四十四 兗州是我的七十二 郭鵬的戰術六百四十 諸葛亮在荊州八百零九 文聘歸降一千零四十 益州郡縣被滿寵改的面目全非九百九十八 程田黨爭一千一百五十二 延德六年與建安十三年四百三十三 袁耀臨危受命四百七十 你們當真是同一個父親的兒子嗎?一千三百零二 無論如何都要走出去一千五百二十 於是郭鵬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七百二十六 騎兵革命一千三百三十六 你也可以做開國之君三百一十 準備出兵的郭某人三百九十六 郭子鳳!你居然敢背叛我!十九 我認定你這個朋友了八十四 子鳳之才,我不及也一千二百六十 士燮犯了郭鵬最大的忌諱一千零九十一 郭瑾需要走自己的道路一千二百零九 他,就是一個最完美的司隸校尉的人選十五 年十二,殺人一千一百三十 郭瑾正在期待着那一天的到來二百九十二 我願爲將軍馬前卒一千三百二十三 難道要變成第二個曹仁?七百三十 水上鏖戰二百八十四 再不遏制,就晚了一千三百七十三 該讀的書老張一冊也沒有少讀五百二十九 龐羲勸進四百七十二 休假?不存在的一千一百二十七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九百八十八 郭某人的心裡滿懷惡意八百零三 劉表逝世一千零二十五 郭某人絕不認同!十九 我認定你這個朋友了七百二十五 吳國將面臨來自郭魏政權疾風暴雨般的打擊一千四百五十一 曹衝之開始思考自己的退路九百一十四 難道陛下也要做這種與民爭利的事情嗎?四百八十一 我錯了嗎?七百七十四 從現在開始,你就真的沒有退路了一千一百三十八 郭某人在鄴城打完了前哨戰九百三十六 討伐高句驪一千三百二十七 真是好生的慷慨!好生的大方!八百六十一 魏帝國第一任益州刺史一千二百八十二 張遼在朝廷裡沒有朋友一百九十五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一千四百四十四 郭瑾可以提供一些額外的有償增值服務五十七 送上門的唐周九百二十五 郭某人是個討厭屬下越線的人三百三十 哈士奇和狼長得還蠻像的一千三百四十九 父親,這也是您已經預料到的結局嗎?一千四百五十一 曹衝之開始思考自己的退路九百三十 崔琰也成了堅定的加稅支持者一千一百八十 清丈土地一千一百一十九 出兵一千五百五十七 淮河上凍了一千三百六十三 孔子和墨子將成爲中華文化廟堂之中的文理二聖一千一百六十三 郭某人的三步走一千三百五十五 郭鵬不做趙武靈王三百九十三 閻柔拜見賈詡一千三百二十五 郭嘉入宮十五 年十二,殺人三十五 向上爬一百零一 班師二百七十九 呂布侵略如火二百九十七 將軍纔是真正值得託付族人性命的豪傑三百五十九 我何曾說要爲子廉脫罪?一千二百九十 王威入羅馬二十四 難怪孟德看得起你二百零六 你這傢伙真是個小機靈鬼兒九百一十三 躁動起來的王粲一千四百五十九 魏帝國是個騎在馬背上的國家一千一百九十七 帝國內部的叛亂已經進入尾聲一千一百六十五 沒人,比他們,更懂,興盛家族一千一百六十二 魏軍劍指西域一千四百六十 當長安城迎來下一個有桃花的二月時一千三百九十三 趙雲主動減少了自己出現在軍隊裡的次數一千三百九十五 和平時期的晉升機制和淘汰機制一千五百零五 劉健死了四十一 自古深情留不住,總是套路得人心四十四 重大的政治機遇一千四百五十一 曹衝之開始思考自己的退路一千一百五十五 郭瑾喜歡諸葛亮喜歡極了二百零八 酸棗盟誓一百三十一 趙雲感覺自己好像立了功七 有膽氣的郭鵬七百五十四 郭子鳳,我怎能眼睜睜看着你篡奪漢室江山二百五十七 這是郭鵬的奸計!一百一十六 我就是一個卑鄙的惡人五百二十八 進兵關西四百六十二 田豐是個有前途的人九百四十七 魏帝國拒絕割據二百五十九 將軍高義,實乃兗州之主也九百七十三 我的孩子,不該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