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康爲了讓陸議和陸績活下來,想盡辦法把他們從廬江送回吳郡的時候所發生的事情,陸議一生都不會忘記。
五十多口族人的性命就這樣算了嗎?
陸議的內心,有兩個聲音正在激烈的交鋒。
他知道自己所做出的決定是不會被陸家的婦孺們反對的,自己就是事實上的陸家家主,可正因爲如此,他才感到無比的糾結。
“能否容我思慮一些時候?”
陸議艱難的向周瑜提出了請求。
周瑜點頭應允了。
這在周瑜看來不是失敗,而是成功的先兆。
這個十五歲的少年家主終於扛不住了。
在這個吃人的世界裡,沒有強大的實力或者說是強大的靠山,一個人,或者說一個家族,是無法生存的。
亂世當頭,兵禍連結,誰也不敢說自己一定可以活得很好,孫策不能,周瑜也不能。
但是在概率上來說,他們生存下去的機率毫無疑問是更大的。
正因爲如此,靠攏孫氏對於陸氏來說才更加重要。
這個家族的名望和現狀實在是太沉重,沉重到了這個十五歲的少年難以承受的地步。
可他卻不得不承受。
他沒有辦法立刻說服自己無視掉陸康和五十多名族人的死亡,與孫策結成姻親。
那樣的話,對於那些死去的叔伯族親來說,難道不是太殘忍了一點嗎?
陸議深深的疑惑着,擔憂着,卻又被沉重的現實壓得直不起腰來。
其他家十五歲的士族少年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而他卻在三年前就不得不早早的擔負起了家族的重任,過早的品味到了世態炎涼和人間冷暖。
少年陸議,已經是一個合格的家主了,小心翼翼的帶着奄奄一息的陸氏前進,一邊前進,一邊舔舐傷口。
儘管對於這世間的一切他還不是那麼的瞭解,對於人情世故他還不能完全視若無睹。
當晚,陸議失眠了,第二天一早,顧徽來了。
顧徽是顧雍的同母胞弟,長陸議十歲,顧雍當初跟着郭鵬去江北闖蕩,顧徽則留了下來侍奉母親。
後來顧雍經常寫信回來,也託人帶一些江北的特產回來,所以顧家人都知道顧雍過得很好,在郭鵬麾下得到了重用。
這一次顧雍寫信回來告訴顧家人,說他被調任爲廬江太守,妻子陸氏記掛家人,所以寫信來詢問,所以顧徽主動將陸氏的信件和一些黃金帶來交給陸議。
“這些黃金是……”
“是陸夫人託人給你帶來的,陸夫人知道你一個人操持家業不容易,所以特意帶來了一些黃金給你應急用。”
顧徽將一小盒沉甸甸的黃金條遞給了陸議,陸議把盒子打開,看着盒子裡沉甸甸的金條,默然無語。
顧徽又把信件給陸議看,陸議看了以後忍不住在顧徽面前垂淚。
“這些年若不是長姐和顧氏時常接濟,陸氏真的撐不下來。”
顧徽長嘆一口氣,搖了搖頭。
陸氏這些年的情況確實非常不好,家中男丁幾乎死光,留下陸議和陸績兩個獨苗和一羣婦孺,連個能說上話的人都沒有,家業不斷的被侵奪。
顧氏看在往年的情份上出手相助,勉強爲陸氏保住了祖地和祖宅,沒讓陸氏流落街頭成爲笑柄,對此,陸議一直非常感謝。
除了顧氏時不時出手接濟一下,也就是身在郭鵬麾下的顧雍和他的妻子陸氏記掛着陸氏。
給顧氏帶禮品的時候不忘給陸氏來一份,顧雍還拿自己的俸祿託人接濟陸氏,算是仁至義盡了。
“現在好一些了,兄長被魏公調任到了廬江擔任郡守,距離江東很近,日後或許可以多多接濟你們一些,無論如何,總要幫着陸氏把香火傳下去,否則我又如何能安心呢?”
說老實話,顧徽很佩服陸議,小小年紀擔負起一大家子婦孺的生計,硬着頭皮學習和外人打交道,屢次受挫,屢次被折辱,依然能堅持下來。
這孩子,將來前途不可限量。
顧氏家中長輩都這樣認爲,所以才頂着巨大的壓力出手相助,爲陸氏保住了一定的基業。
陸議垂淚不止,好一會兒才忍住了淚水,擦了擦眼角,開口問道:“顧君,你方纔說,元嘆兄長調任爲廬江太守了?”
“是的,兄長調任爲廬江太守了,現在已經到任,若是你想的話,不如渡江前去廬江看看兄長和長嫂。”
顧徽如此建議。
陸議想了想,覺得這樣也是可以的。
劉表雖然和孫策結盟,對着郭鵬一副虎視眈眈的樣子,不過實際上戰爭沒有開始,也沒有見到要開始的樣子,互相之間的交通並沒有斷絕。
江東和荊州依然有商旅去中原做生意,中原也有人來到江東做生意,甚至還不斷有商船到江東來賣馬,不管是努馬還是戰馬,都有得賣,就是比較昂貴,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
郭鵬沒有想着和江東斷絕商貿往來,江東當然也不敢和郭鵬斷絕商貿往來,大家生意照做,稅照收,通信也不受阻攔。
正好陸議心中存在着疑惑,便打算帶着陸績一起去拜訪顧雍和陸氏,於是兩人乘坐渡船度過了長江,進到了廬江的地界。
陸氏和陸績是同母姐弟,分別日久不得見,心中甚爲想念,見到之後互相擁抱垂淚不止。
顧雍把陸議帶着去了太守府邸的院子裡聊天,把時間空間都留給了這對姐弟。
“這些年來,伯言,真是苦了你了。”
顧雍嘆息不止。
陸議搖了搖頭。
“若是沒有顧君和姑母的接濟,我怕也不是那麼容易能撐下去的,如今江東局勢不安,我等生活在江東也是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逾越之處,生怕惹了禍事。”
“孫伯符治理江東非常酷烈?”
“對待服從他的人甚爲放縱,縱容其搶掠土地增加部曲,對待不服從他的人非常嚴苛,動輒以法嚴懲,不留情面,不留活路,數年之間,破家無計,陸氏不過是其中之一罷了。”
陸議搖頭嘆息。
顧雍皺眉。
“如此說來,孫伯符未免也太過分了,當年害了陸氏難道還不夠嗎?”
“怕是不夠的,這些年來也未曾見到他將法令稍微放鬆一些,若非如此,江東人也不會對他如此反感。”
陸議抿了抿嘴脣,又說道:“大兄,前幾日,周公瑾來找我了。”
“周公瑾?就是孫伯符的前將軍,人稱江左周郎的周公瑾?”
顧雍問道。
“就是他。”
陸議點了點頭。
“周公瑾,我記得是廬江人,之前魏公擊破袁公路之時,廬江周氏可是舉族投靠魏公的,當時魏公還問起過周公瑾,得知周公瑾投靠了孫伯符,魏公很不高興,爲此周氏還戰戰兢兢一陣子,現在周公瑾的伯父周尚只得了一個縣令的職位。”
顧雍把自己知道的情況說了一遍,又開口道:“周公瑾來找你做什麼?你認識周公瑾?”
“不是的,我不認識周公瑾,周公瑾是來找我談婚事的。”